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_易俊晋

涟源市人民医院 湖南 417100

【摘 要】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形式,对不同的手术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后患者分别进入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双切口治疗术,即小腿内外侧双切口行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试验组中55例患者与对照组中55例患者采用不同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后的疗效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切口的手术治疗方式后,试验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76.36%,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3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腿内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相较于目前常用的双切口治疗术疗效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能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临床获益,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胫腓骨双骨折;双切口治疗术;单一切口治疗术;疗效

胫腓骨双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约占10%[1];是骨科常见的创伤之一[2]。目前临床上对于胫腓骨双骨折的治疗,常采用经典的双切口治疗术进行治疗,即小腿内外两侧双切口行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术。这种方法疗效确切,但是此种手术治疗方式导致的并发症相对较多,较单切口治疗方式而言,更易引起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愈合延缓等情况。本文将单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与双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年龄21-66岁,病程均在24h内。将110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55例。试验组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3.3±8.1)岁,病程0.6-24h,平均病程(8.1±3.2)h,其中左下肢骨折24例,右下肢骨折31例;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3.7±7.9)岁,病程0.5-22h,平均病程(7.9±3.1)h,其中左下肢骨折26例,右下肢骨折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线材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方式。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取仰卧位,患肢抬高约3-5min后安装止血带,对患侧小腿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在小腿内侧与胫骨内缘平行的方向取一合适切口,方向为纵向;同时外切口需要以腓骨骨折端作为中心,将外踝和腓骨头进行连线,选取一个合适长度切口,方向为纵向。两个切口均需延伸长度至手术需要的合适范围。内切口切开后,需将皮肤和筋膜等朝两侧用拉钩尽力拉开,胫骨皮下面充分暴露,使得骨折端充分显露;外切口需向两侧尽力剥离腓骨两侧的肌肉,暴露骨折端。暴露后,复位骨折,以合适长度的锁定钢板固定,止血充分,后将逐层缝合切口。

1.2.2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单切口手术治疗方式。试验组要求患者在卧位正确,施行麻醉的基础上,于小腿前外侧行S或1形手术切口,以腓骨骨折处为中心,将筋膜深面及小腿前外侧肌进行分离,同时牵拉相关部位皮肤及肌肉群,充分暴露腓骨骨折部位后,使骨折处复位,以钢板固定。随后内侧切口牵拉开,胫骨与胫前肌骨折暴露充分,骨折处复位后,同样选取合适的钢板进行胫骨固定。骨折处复位和固定完成后,止血后进行切口缝合。

1.3术后治疗

手术后,两组患者均预防性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尽量避免伤口感染造成的愈合延迟。后续根据患者伤口恢复情况来确定下肢功能锻炼的频率及强度。在患者的伤口愈合前,要求患者必须尽量避免患肢过分负重。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Johner-Wruh评分标准[3]对患者进行按期随访,同时评估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疗效评级按照优、良、差三个等级进行区分[4]。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对已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件比较;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值<0.05,则表示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切口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的优良率。其中试验组优良率为92.73%,对照组优良率为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3讨论

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发生率相对来说较高[5],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手术是首选。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多数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为双切口治疗方式,该种方式极易造成两切口间形成皮瓣,增加皮肤坏死风险[6]。因此探讨单切口治疗方式等其他治疗方式相较于双切口治疗方式的优势是临床发展的趋势。

本次选取110例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双切口治疗术,即小腿内外侧双切口行切开复位钢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76.36%,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3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小腿内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相较于目前常用的双切口治疗术疗效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能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临床获益,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毅华,韦寿繁,卢长巍.单边外固支架治疗胫腓骨双骨折28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9):页码1420-1421.

[2]施丽琴,石正蒙,顾惠珍,等.高压氧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切口血供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15(1):页码90-92.

[3]魏健,梁春,苏明宝,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4):页码11-13.

[4]叶军,于志勇,白龙.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页码41-44.

[5]龚定华,彭建江.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8):页码3557-3560.

[6]何天兵.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20):页码3070-3072.

论文作者:易俊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  ;  ;  ;  ;  ;  ;  ;  

不同手术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_易俊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