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团队成员绩效考核标准_绩效考核管理论文

如何为团队成员设定绩效考核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何为论文,绩效论文,考核标准论文,团队论文,成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鲍勃的故事

      有一次,我应聘一家公司的培训经理职位,这家公司当时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最后,我被录取了。我发现自己原来公司的一名同事和我同时进入这家公司。我们在工作中一直相处愉快,而且我们私底下关系也不错——我们有时候还会到对方家里烤肉。虽然试图隐藏这个事实,但是我们还是知道对方也应聘了培训经理这个职位,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这家企业对我们两个人都非常中意。因为公司在迅速壮大,他们最终决定聘请我们两个人。因为现在要把原本指定给一个人的工作分给两个人做,他们就把我定为“高级培训经理”,把我的同事定为“培训经理”。也就是说,他成了我的下属。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我们一起吃了一次烤肉。在交谈过程中,我们都真诚地表示了自己在新环境中希望和对方协作的愿望。

      上任两个星期后,我和这位朋友就开始分歧不断。到了第三个月,这种分歧已经上升到了冲突的程度。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原来对彼此的印象一直不错,我们在原来公司的合作也很愉快,我们私下还是不错的朋友。对于培训应该发挥的作用,我们也没有任何意见相左的地方。

      但是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关系上,而是出在培训的实施方式上。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两个都固执己见。虽然新的公司为我们两个人制定了职位描述,但是职位描述的方式是建立在“投入”基础上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我们应该如何完成这些工作),而不是建立在“产出”的基础上(我们每个人需要实现什么目标)。因为我们的职责描述中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所有我们之间的不同意见都成了“角色冲突”。

      我个人的经历听起来好像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这绝对不是一种极端现象。有些时候,人们即使深陷其中也没有意识到“角色冲突”的存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错误地认为,这是我们性格之间的冲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绝对不是。

      第一步:明确定义每个团队成员需要扮演的角色

      作为一名管理新人,你一定要非常明确地确定自己团队成员的职责角色;明确你对每个团队成员在工作上有什么期望。否则,误解就会导致团队成员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和你的期望背道而驰。如果事情发展到更糟,这些误解最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角色冲突”。

      (1)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职责角色时,采取“产出型”,而不是“投入型”的方式。

      职位描述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很多描述经常是建立在“投入”而不是“产出”的基础上。“投入”指的是员工需要完成什么工作,而“产出”指的是员工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例如,“监督、指导销售服务团队的运作”就属于前者,而“确保客户满意”就属于后者。如果职位描述是以“投入型”的方式规范的,那么就可能造成以下三个结果:

      首先,不同团队成员的角色职责可能会出现重合的地方,或者有些团队职责无人负责,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大。因为想要把需要完成的所有工作一一列举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团队成员可能会刻板地完全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职责,这就意味着,他们会变得思维狭隘,看问题的时候无法纵观全局——也就是说,他们会忘记为了整个团队甚至整个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再次,立足于“投入型”的职位描述可能会被员工拿来为自己辩护。例如,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尤其是在那些等级分明的公司,如果使用“投入型”的职位描述,就会无可避免地导致冲突。如果出现了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员工们就会把自己的职位描述拿来当成“免死金牌”。他们可能会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辩护:“我的职位描述上根本没有这部分工作。”不管职位描述写得有多么详细、具体,没有任何职位描述可以涵盖所有事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重视“产出”才显得如此重要。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使用“投入型”职位描述会让员工觉得工作强度过大。如果分配某个员工去做他的职位描述中没有具体指明的事情,他就会以“这不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托词。

      

      (2)在制订职位描述的时候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从而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当中去。

      在制订职位描述的时候,应该就这个职位预计实现的目标和自己的团队成员达成一致。

      作为一名管理新人,制订职位描述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不断讨论,努力达成一致的过程。就职位的“产出”和自己的团队成员达成共识,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这件事对团队的工作关系、工作设定,以及最终的企业架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位描述存在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一页纸上。

      

      职位描述的制订不能靠某个人独断专权,同时也不能交到人力资源部门的手中就放任不管。如果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参与职位描述的制订过程当中来的话,他们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对执笔者进行培训,或者提供某些辅助性服务。但是真正的执笔者应该是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团队成员。最重要的是,职位描述不应该是按现成的相关书籍照猫画虎,也不应该按模板生搬硬套。负责制订职位描述的人员应该考虑清楚,他们想让这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完成什么目标。

      (3)通过添加适当内容将“投入型”方式转化为“产出型”方式。

      那么应该如何写出有效的以“产出”为基础的职位描述?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现有职位描述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例如,下面列举的工作职责是从一个大型中央处理器中心主管的职位描述中摘抄出来的:

      ●在大规模、多主机的运作环境中监督、指导计算机控制室的运作情况;

      ●为操作人员提供现场培训支持,确保他们遵守标准的运作流程;

      ●在系统软件、硬件分析和修正的过程中和运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提供帮助,或者选择合适人选来完成这些工作;

      ●维护计算机使用记录和运作日志;

      ●担任值班经理的副手。

      以上这些描述都是以“投入”为基础,而不是以“产出”为基础的。如果要把这些岗位描述改写成“产出型”的,我们应该按照上页表1进行改动。

      所以,正如大家所见,将“投入型”职位描述转化成“产出型”,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或者,我们也可以采取另外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针对每条“投入型”职位描述提出问题,问问为什么。如果不停地问为什么,最终就会得到关于“产出”的答案。

      讲到这里,有些读者就已经有些跃跃欲试,想要重新改写“投入型”职位描述了。

      在改写的过程中,你会注意到,一些关于“产出”的描述会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是因为“产出”关注的是事情的结果,而不是工作完成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为了实现某个“产出”,可能要进行多个“投入”。立足于“产出”的职位描述经常会比相关“投入”的职位描述要短很多。虽然工作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但是管理者可以稍后对其做出描述,也就是在管理者和自己的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制订绩效标准和衡量办法”这个步骤之后,再重新回到这个话题。现在,在明确角色职责的阶段,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确定“产出”上面。

      大多数“产出型”的职位描述最后列出的“产出”也就5~6条。如果职位较低,这个数量可能会上升到8~10条(一定要注意,对于“产出”的职位描述不要混入任何关于“投入”的成分)。

      按照我们的经验法则:职位越高,管理者的“产出”数量应该越低。也就是说,如果你已经做到了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你的“产出”可能只有1条,那就是“实现高效管理,从而达到股东们的期望值”。

      一定要记住,针对“产出”的问题和团队成员进行协商,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过程对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工作设计及最终的企业构架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职位描述绝对不仅仅是纸上功夫。所以,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也要参与到职位描述的制订过程中来。

      如果你的团队成员现在还没有任何职位描述,那么你就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团队成员将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罗列,然后将这些职责转化为“产出”。大家在短时间内就会学会这种方法,快速的程度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为了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岗位确定“产出”还有一个积极的副产品。那就是,管理者可以以此为基础,制订立足于结果的培训项目。也就是说,一个名叫“保证客户满意度”(“产出型”)的培训项目可能会和“为客户提供服务”(“投入型”)的培训项目截然不同,前者的高效程度会胜出后者很多。

      讲到这里,我要顺便说一句,本文开头提到的故事结局,是我的同事最终在企业的其他部门担任职务——他原来的职位一直空缺。此时,企业和我本人都知道了“产出”的重要性。

      第二步:制订考核标准和衡量方法,就这两点和团队成员达成一致

      现在,你已经为每个团队成员都规定了预计“产出”,参考这些“产出”是制订考核办法最简单的方法。

      (1)在制订考核办法的过程中,一定要团队成员参与进来制订考核办法,对于绩效管理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至关重要的。如果他们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实际上就减轻了管理者的工作量。你会发现,如果团队成员在制订考核办法的阶段中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他们在实现考核标准的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负责。

      (2)和每个团队成员进行单独会谈,一起讨论考核办法管理者应该和自己的每个团队成员进行单独会谈,制订考核办法,同时就考核办法和相关成员达成共识。

      让所有团队成员制订自己的“产出型”职位描述,然后在每一条产出后面加上衡量方法。制订“产出型”职位描述很简单,团队成员只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预计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或者“我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情况下会包含关于衡量方法的信息,衡量的角度包括:

      ★数量,也就是“多少”;

      ★质量,也就是“达到了什么标准”;

      ★时间,也就是“到什么时候为止”;

      ★成本或收入,也就是“多少钱”。

      例如,在表1的基础上绘制表2。

      明确每个团队成员的角色职责,然后和成员一起设定考核办法,同时就考核办法达成共识,会让管理者的工作更加轻松。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全力以赴地去完成规定的考核标准。如果管理者在制订考核办法的过程中,不采取这种合作式的办法,充其量也只能让团队成员一味服从而已。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希望我的下属能够积极主动地为工作不懈努力,而不是简单地唯我马首是瞻,你呢?

标签:;  ;  ;  

如何制定团队成员绩效考核标准_绩效考核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