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的观察及护理探述论文_熊春花

60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的观察及护理探述论文_熊春花

醴陵市中医医院 湖南醴陵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60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的临床观察结果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60例行青光眼手术未发生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加以比较,来明确浅前房性低眼压的诱发原因,并且针对诱发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统计其护理效果。结果: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的诱发原因为房水过滤较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脉络膜上腔出血;针对原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眼压均恢复正常。结论:对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的发病原因加以明确,采取针对性的处理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视力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效果

引言:

青光眼是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在发病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视力,随着病程的延长,这种影响程度会逐渐加深,必须要对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在实施后,可能会诱发浅前房性低眼压,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能会引起视力下降、术眼疼痛加剧或者脉络膜脱离等一系列症状,同时还会诱发其他疾病,如白内障、虹膜前粘连、黄斑水肿等[1]。为了更好的保证青光眼手术实施后患者的康复,必须要对浅前房性低眼压进行预防和处理。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与60例未发生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的相关资料加以比较,从而分析其产生原因,并且制定干预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为27~64岁,平均年龄(42.34±5.29)岁;将同期收治的60例行青光眼手术未发生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女29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2.19±5.29)岁。(1)所有患者均符合青光眼的标准与手术指征[2];(2)观察组选取的患者符合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即1d未形成前房或者形成后又消失的[3];(3)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4)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诱发因素加以确定,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采取处理措施。对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的诱发原因为房水过滤较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脉络膜上腔出血;针对原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眼压均恢复正常

3讨论

3.1 观察与处理措施

3.1.1 观察 在患者行青光眼手术后,需要对其眼压与前房情况进行观察。每日需要测量眼压1~2次,在检查眼底与前房时,需要使用裂隙灯。同时,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头痛、眼部胀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眼压升高的临床症状[4]。如果发现患者的眼压存在异常,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

3.1.2 处理 根据临床统计,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的发病率在15~30%之间,且诱发因素相对较多。在当前主要有四个因素所致,即房水滤过较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结膜瓣渗漏、脉络膜上腔出血[5]。针对这四类因素,临床提出的处理方案为:(1)对于伴有低眼压的轻度浅前房患者,加强病情观察即可,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浅前房会自行加深,从而恢复正常;(2)对于伴有低眼压的重度浅前房患者,需要采取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因房水滤过较强所致,则需要给予美多丽散瞳,行局部包扎加压。时间为2~3d。或者对患者给予20%甘露醇500mL静脉输入。或对患者进行皮质类固醇给药,以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于患者球结膜下注射。一般来说,经过上述处理后,浅前房现象会自行恢复,无需实施手术治疗。

3.2 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 虽然多数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都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由于青光眼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其在心理上会存在一定的担忧。既害怕手术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又害怕并发症的持续,会使得自身视力消失。因此,在并发症出现后,会产生严重的负性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该种并发症的基本知识,并且告知疾病的可治愈性。对于必须要行二次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要针对手术的风险与效果进行讲解,降低患者因手术带来的恐惧感与担忧。同时可以适当的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与配合度。当然也有部分患者会因为手术的反复实施,而担心手术的费用,护理人员可以在手术前针对大致的费用进行估算,并且告知患者与其家属,让其有心理准备。

3.2.2 用药护理 对于重度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必须要给予药物干预,20%甘露醇注射液作为一种高渗性组织脱水利尿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也可能会诱发其他不良反应[6]。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定时对患者的血电解质状况进行检测,保证体征的稳定。同时在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加以重视,以用药讲解或者其他药物干预的方式,来缓解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患者的发病原因加以明确,采取针对性的处理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视力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君.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原因分析及处理[J].吉林医学,2013,34(10):1891.

[2]范志华,陈鹏.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2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03):46-47.

[3]伍卫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4):86+88.

[4]刘福英,高明宏,马月.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治疗护理体会[J].沈阳部队医药,2012,25(02):135-136.

[5]隆习军.抗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15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3):3162.

[6]于静,年春志,蓝平.青光眼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治疗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06):1003-1004.

论文作者:熊春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60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性低眼压的观察及护理探述论文_熊春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