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动力螺钉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曾伟志

衡阳市中心医院骨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髋动力螺钉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组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B组采用髋动力螺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显著少于B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优于髋动力螺钉。

关键词:髋动力螺钉;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前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一种老年人骨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的趋势加重,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加【2】。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我院8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动力螺钉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对比治疗,分析其效果,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A组42例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9.25±7.42)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0例,摔伤27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他2例;根据Evans-Jensen骨折分型标准:I型15例,II性12例,III型8例,IV型5例,V型2例。B组42例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8.41±6.84)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1例,摔伤28例,高处坠落伤2例,其他1例;根据Evans-Jensen骨折分型标准:I型14例,II性13例,III型9例,IV型5例,V型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年龄50~80岁;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均已经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者。

1.2.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标准者;②精神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者;④手术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

1.3.1 A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手术。麻醉后,取患者仰卧位。将C型臂放于髋部。采用闭合复位,包括牵引,轻度内旋、内收等。取股骨大转子上方10cm处向远端做一直切口,约为5cm。用手指触摸到转子窝,并且自转子窝开口向髓腔内插入一根导针。通过C臂机正、侧位透视证实导针位置后,然后以空心钻扩大转子部的入点。再通过导针引导扩髓插入相应的抗旋转髓内钉。C臂机透视满意后,将瞄准器安装好,再将加压螺钉的导针打入股骨颈。在股骨头下5mm~12mm的中央部为导针顶点。通过瞄准器将防旋钉打入,再在股骨远端打入锁定钉,然后将螺栓上好。轻微活动髋关节再一次透视无误后,将切口进行冲洗,逐层关闭切口并置引流。

1.3.2 B组:采用髋动力螺钉手术。麻醉后,取患者仰卧位,在C臂机下闭合复位,应用髓外侧入路,取大转子上2cm至下10cm侧方直切口,从股外侧肌后侧将股外侧肌剥离,将股骨大转子暴露,于大转子下2cm处使用135°导向器导针定位,并且通过C壁机透视定位,在股骨头皮质下5mm~12mm的中央部为其正位。调整髋动力螺钉三联扩孔器固定的深度并扩孔,并且选择合适的髋动力螺钉滑动螺钉拧入股骨颈骨质中,再将适当长度的髋动力螺钉套上且与股骨干固定。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分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选择第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出院后定期随访。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切口长度;②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

由表1结果可知,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显著少于B组,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一种老年人损伤,其范围包括小转子与大转子之间的区域【3】。为降低其致残率与病死率,对其治疗原则主要为早期功能锻炼与稳定固定。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髓外钉板系统和髓内钉系统两大类【4】。髋动力螺钉主要是通过滑动加压螺钉插入股骨头颈部,从而固定骨折近端,并且于其尾部套入一侧方钢板以固定骨折远端,然后将其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系统固定后承受大部分负荷直至骨折愈合【5】。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是为AO/ASIF设计的一种股骨近端髓内钉改进型,减少了手术步骤、手术难度以及手术时间。该手术方法主要采用半闭合手术操作,无需将患者骨折部位显露,粉碎的骨折块无需解剖复位,并且对于骨折断端的血运破坏少,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6】。本文研究表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髋动力螺钉治疗,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量少、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快、下地行走时间快且住院时间短。综上所述,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效果优于髋动力螺钉治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湘平,何顺清,李治安,等.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J].中国骨伤,2011,24(3):242-244.

[2]程刚,刘耀明,贺云飞,等.LcP、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3):44-47.

[3]张培训,薛峰,安帅,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6):891-894.

[4]沈传华.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760-3761.

[5]周骏武,匡文忠,胡召云,等.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1,15(8):1001-1002.

[6]张寅,张潇,周晓中等.两种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3):668.

论文作者:曾伟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髋动力螺钉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_曾伟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