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硬化的疗效观察论文_时婧,左瑞菊,韩永杰

(沧州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胶囊对症状性脑动脉硬化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症状性脑动脉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共51例,给予丁苯酞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粒),空腹口服,一次2粒(0.2g),一日四次,共14天。B组对照共47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10粒,一日三次,共14天。比较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对大脑中动脉的检测发现,两组病人都能提高血流的速度,但A组病人效果更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丁苯酞治疗有症状的脑动脉硬化患者,其血流动力学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脑动脉硬化;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354-02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微动脉的玻璃样变,是引起脑动脉血流改变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等脑部危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常伴有头晕、头痛等不适,给病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丁苯酞通过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重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循环[2]。本文将丁苯酞胶囊用于有症状的脑动脉硬化患者,明显改善了血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因某种症状来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硬化病人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共51例,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B组对照共47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动脉硬化的标准[3]。

(2)伴有至少一种症状。

(3)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4)入组前未经过其他相关治疗。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2)对本药过敏者。

(3)合并其他严重的疾病患者。

(4)不能完成本次试验者剔除。

(5)观察期间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1.2 方法

所有入组病人,根据病情降压、调脂、降糖等治疗,血糖、血脂、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A组给予丁苯酞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粒),空腹口服,一次2粒(0.2g),一日四次,共14天。B组对照共47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10粒,一日三次,共14天。。

1.3 观察指标:

1.3.1 TCD检测血流动力学 主要探测左右大脑中动脉, 治疗前和治疗后左右

1.3.2随访统计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病人大脑中动脉血流改变(表2)

2.3 两组组病人不良反应的比较

A组病人,出现虚汗1例,乏力1例,消化道反应1例,发生率为5.88%;B组病人出现乏力1例,皮疹1例,头痛1例,发生率6.3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3.讨论

脑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是长期缓慢进展形成的,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会有头痛、头晕等不同程度的症状[4]。脑动脉硬化会引起脑部血供不足,脑出血、脑栓塞等严重疾病,或者因脑缺血引起脑血脉硬化性痴呆,因此大大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5]。因此对有症状的脑动脉硬化病人采取积极的干预,预防后期疾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丁苯酞能明显改善脑缺血部位的血流,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的机制:首先丁苯酞对细胞线粒体有保护作用,重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其次丁苯酞具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避免脑细胞的受损[6-7]。TCD是检测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手段,根据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为指标判断血流的快慢,判断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8]。本文通过TCD检测发现:两组病人都能提高血流的速度,但A组病人效果更显著(P<0.05)。因此在治疗有症状的脑动脉硬化病人,其血流动力学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雷,张永巍,吕楠,等.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01):54-60.

[2]段淑娟.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163-164.

[3]王晓霞,鲜彤章,贾晓凡,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的Nomogram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7,22(1):43-48.

[4]刘俊田.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2):141-152.

[5]孙宇,韩璎,戴建平.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演变与解读[J].中国卒中杂志,2017,27(01):13-17.

[6]赵素晨,吴庆文,程月发,等.丁苯酞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中国老年学,2017,37(02):316-318.

[7]王蕊,步燕利,刘超.丁苯酞对缺氧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6(20):2382-2385.

[8]杨鹏,陈丽丽,尹刚,等.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4):215-216.

论文作者:时婧,左瑞菊,韩永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硬化的疗效观察论文_时婧,左瑞菊,韩永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