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年会综述_政治经济学论文

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年会综述_政治经济学论文

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第一届论文,年会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9月15~16日,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公有资产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56所高校、党校、研究机构的160多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现将在年会讨论中发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与中国经济学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卫兴华提出,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首先应当把握其理论的精髓,在精读原著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的创新与升华。中国社科院程恩富提出,科学地设定政治经济学假设有利于理论创新,有利于有扬有弃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创新的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四大理论假设,即“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假设”。

北京理工大学宋宪萍认为马克思反对机械的决定论,认为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之间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共同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机系统;现代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的关系在不同生产方式下的表现,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的流通组织理论。南开大学宁光杰对战后资本主义企业内部产权变化——法人持股与职工持股——如何影响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劳资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了分析,说明无论在何种经济体制下,产权的变化能否改善劳动者利益要看它是否真正改变剩余支配权的分配。没有改变劳动者对剩余支配权力享有的任何形式的产权变革都不会给劳动者带来真正的切身利益,它的出现往往是为了服务于其他目的。

北京大学余斌针对当前经济学论文中的数学应用问题,提出数学只是经济学研究的工具,要谨慎对待经济学数学化的问题。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张忠任认为,数理分析的方法,使复杂的事物会变得清晰可辨,以至于用不着任何多余的文字说明;但是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用数学公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必须忠实、准确地反映政治经济学的原貌,对有些貌似简单的步骤,切不可掉以轻心。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在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下,建立了一个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劳动市场模型,并在劳动市场模型中,讨论了均衡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及变化规律。浙江师范大学刘坤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基础上,在动态条件下,推导出一个资本增长存在着某个上限的逻辑模型。西北大学岳志宏等提出了构建马克思一般均衡理论及建立在其上的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思路。上海财经大学李真从劳动生产率对国际价值的影响出发,加入国际经济制度因素,建立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价值创新模型,并以相关数据为依据,对国际间的贸易活动以及中国的对外贸易进行应用性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丁为民认为政治经济学影响下降的原因在于对现实的解释力下降了,要加强对现实研究和学术交锋、交流,其中重要途径是加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进一步繁荣政治经济学。南京大学梁东黎认为应建立包括(作为经济史的)计划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反映当前现实的)转轨经济的政治经济学、(作为展望的)成熟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等三个部分。厦门大学庄宗明提出,要从国际价值的角度建立基本理论体系。

二、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南京财经大学何干强提出,近些年来错误思潮的共同特征,就是否定公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是公有制,要充分认识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在改革中的关键性作用;以唯物史观关于所有制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化改革,理直气壮地振兴公有制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中保认为,建立公有制企业或者说集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实现劳动的平等,其实质是为了实现按劳分配;市场化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相对有效的实现公有制的间接方法,即通过市场中企业间的有效竞争和劳动力的充分自由流动,来促使劳动者的收入逐渐向其创造的价值量收敛。

北京师范大学白暴力提出造成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原因在于总消费需求的不足,其核心机制在于古典产权制度下的工资市场定价模型,通过实施“面对市场”的改革、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实行政府指导下的工资市场定价和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四种途径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南京财经大学崔向阳用博弈论分析了劳动关系的三种性质,提出完善的劳动市场和健全的工会组织有利于劳资博弈的平等性,可预期性的企业发展有利于建立劳资博弈的长期性,而司法制度、行政权力和社会资本的嵌入则有利于建立劳资博弈的嵌入性。南开大学郭金兴从地区性差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劳资关系的演变过程,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的数量和频率与经济转型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省之间在经济转型、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状况等方面的差距能够解释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江西师范大学李建德认为建设和谐社会所诉求的不宜是平等和公平,而应当是公正和正义。

武汉大学赵伟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三个政策:财政支出持续向农村倾斜;利用制度重构资源分配和利益分享格局;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农业、非农产业的发展,解决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问题和农民就业机会问题。长江大学黎东升认为,家庭经营性收入虽然其主体性地位没有改变,但其所占比重和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下降;工资性收入虽然所占比重次于家庭经营性收入,但其所占比重和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上升;财产与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及贡献率都较稳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

三、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批判

中国社科院许健康认为,中国如沿着被新自由主义片面地歪曲了的“四小龙”的成长经验走下去,深度融入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风险将越来越大;处在改革开放最前列的广东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鲜经验,特别是注意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的协调发展。

清华大学王生升认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其合理性仅仅在于它向人们传达了“个人自由”的重要性,它所描绘的“海市蜃楼”只是主观构建的蓝图,如果迷信其教条亦步亦趋,那么结局可能是一场灾难。清华大学朱安东提出,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措施是自由化、私有化、稳定化、市场化,解除管制和减少税收,核心是打击劳工;他以详实的数据分析了新自由主义的后果:经济发展减速、贫富分化加速、许多国家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世界经济结构性矛盾增大。中国社科院左大培认为国企改革问题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微观层面上他否定完全的私有化,宏观上他分别从通货膨胀和外汇储备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中国的国企改革不是私有化问题,而是应当重新国有化。

四、多元的范式:演化经济学与其他

南京财经大学卢映西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基础中的稀缺性假设没有区分欲望和能力这两个概念,致使整个理论体系成了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中山大学李洁提出,经济现象本质上是公共性的,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应该在公共领域而不是“发财致富”的私人领域,经济学探究内在于经济现象中“人”的因素意味着政治经济学的回归。

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或批判实在论的指导下,经济学多元主义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的重要学术环境;西方异端经济学诸流派的直觉意识与现代有机世界观具有某种一致性,因而在科学基础上比新古典经济学更先进,在借鉴西方经济学上应该对西方异端经济学给予更大的关注;演化经济学最近二十年的进展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学界后来居上的重要领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宋胜洲提出,相对于以理性为基础、以单向因果与独立作用形成的静态均衡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范式而言,演化经济学则是基于知识积累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宏观动态过程。暨南大学王廷惠提出,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市场活动被理解为一种机械运动,而只有把握动态市场过程的主要特征,才能理解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许多复杂现象。

标签:;  ;  ;  ;  ;  

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年会综述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