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居民生活质量与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论文_瞿华萍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22)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居民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社区200老年居民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社区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对社区老年居民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本社区老年居民进行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在护理三个月后比较两组老年居民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老年居民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老年居民;观察组老年居民SAS、SDS评分较对照组老年居民评分降低,P<0.05。结论: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能够极大的满足老年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并改善老年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庭医生团队护理;社区;老年居民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226-02

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是以全科医生、护士、公共人员以及医技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是目前社区卫生公共服务的主力军[1]。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深,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已成为社会性问题[2]。如何有效的为老龄人提供社区服务,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对社区200例老年居民进行研究,随机选择其中的100例老年居民进行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观察其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为社区老年居民,从中选择与社区康复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定的200例社区老人,其年龄范围均在60岁以上,所有老年人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均有独立意识,无语言交流沟通障碍。按照老年居民签约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居民人数为10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范围在5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35±2.14岁,工人54例,干部7例,其他39例;与已婚子女同住者69例、夫妻同住者23例,丧偶者8例;大学文化者4例,大专文化程度者11例,高中文化程度者52例,初中33例;观察组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在5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3±2.31岁,工人53例,干部9例,其他38例;与已婚子女同住者72例、夫妻同住者19例,丧偶者9例;大学文化者3例,大专文化程度者15例,高中文化程度者48例,初中34例。对比两组老年人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根据社区服务模块分为治疗护士、健康护士、公卫护士、访视护士以及换药护士等,满足患者健康需要。观察组则实施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1)社区护理人员收集签约对象的一般健康资料,按照其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分为高危人群、患病人群以及健康人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2)社区医护人员根据制定的方案,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维护其健康;高危人群则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进行护理干预,指导其平衡饮食,适当运动,确保睡眠质量;患病人群则做好基本的诊疗用药,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在日常的工作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服务、上门随访以及门诊服务等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理人员应对随访情况进行反馈,反复修改护理计划,达到完善健康和为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采用简化版的SF-36健康调查表评价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疾病、物质功能、一般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等8个维度,其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SAS、SDS量表分别表示老年居民的焦虑、抑郁情况,量表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深。

1.4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为SAS、SDS评分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社区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老年人提高,P<0.05。如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疾病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医学技术的进步向“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改变[3],且全科医学的更新,传统社区护理理念不断发生改变,符合现代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要求的,家庭医生护理模式应运而生。社区家庭医生服务主体以团队护理模式为主,打破传统社区护理内容,从社区实际工作出发,为广大社区居民带来健康福音。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是以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技术依托,与社区居民建立契约关系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模式[4]。健康管理根据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的标准,为促进人群健康制定一系列有计划、组织的系统活动。社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以全科医师团队式服务为特点,促进社区卫生机构的主动护理服务,进行上门随访,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卫生合作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老年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状况较对照组改善,P<0.05。相较于传统社区护理模式,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立足于社区工作实际,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消除不良心理状况,维持和促进老年人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蓉,郭志强,邓佳,等.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06-708.

[2]巫云辉,曹世义,邱德星,等.基于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护理模式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09-111.

[3]陈春华,胡丹丹,罗春玲,等.家庭医生责任制中社区护理模式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310-1311,1440.

[4]彭登.基于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及应用效果探讨[J].内科,2016,11(1):103-104,31.

论文作者:瞿华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家庭医生团队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居民生活质量与不良心理状况的影响论文_瞿华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