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施计划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实施计划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审计计划论文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注意论文,实施方案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确定审计目标,扎实做好审前调查

1、审计目标的确定应当在一般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特定目标的要求。审计目标是审计组办理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审计目标应当确定为: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有关基本情况和财政财务管理现状,从总体上全面弄清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揭露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罚并纠正违纪违规行为,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审计组应根据不同审计项目的特点,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一些有关特定的审计目标要求。

2、审计目标的确定应当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主要应当收集梳理与实现审计目标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满足政府、审计机关、有关部门对审计目标的要求;熟悉、掌握被审计单位与审计目标有关的情况;估计审计组成员的业务能力、审计经验、职业道德、兴趣爱好等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3、应当切实把握审前调查的效果。首先要充分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审前调查。采取座谈了解、个别走访、报表分析、审计成果利用等方法,实地调查、翻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征求有关党政领导和部门意见,互联网查阅等,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资料,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要调查的情况。其次应在全面收集掌握被审计单位情况的基础上,从总体上评价财政财务报表的合理性,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和财政财务状况。为下一步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估审计风险,选择确定重点内容、方法步骤,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判断基础。

4、应当灵活选择确定审前调查时机。一般来说审前调查是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之前,即送达审计通知书之前进行,如果临时性安排项目或被审计单位不配合或拒绝审前调查,致使不可能通过审前调查编制有效实施方案的情况,可以先送达审计通知书,进点后再进行审前调查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另外,根据审计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审计调查在安排人力和时间上可灵活调节。

二、依赖审计职业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估审计风险,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1、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应当选用两个重要概念。重要性水平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重要性水平的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评估总体及总体各组成部分的错弊的严重程度。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审计人员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两个重要概念,即判断基础和比率。判断基础通常可以采用预算收入或支出总额、投资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指标。重要性比率的选择由审计人员根据职业敏感和掌握的审前调查有关信息数字的错弊严重程度确定。

2、审计风险的评估应当通过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降低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能由审计人员所控制,但审计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判断,检查其风险水平,使检查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检查风险与实质性测试(审计)的工作量直接相关,要使检查风险越低,实质性测试(审计)的工作量就要越大。因此,审计人员如何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并以此决定实质性测试(审计)的数量,降低检查风险,主要应根据下列情况进行专业判断:

①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包括管理人员的诚信能力,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异常变动情况。

②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情况以及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在部门或行业的环境因素。

③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以及需要利用外部专家工作予以佐证的重要交易事项的复杂程度。

④是否属于容易发生差错的业务领域,是否存在容易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

⑤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专业判断的幅度范围以及在会计期间,特别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异常或复杂的会计处理情况。

⑥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控制目标是否满足,业务活动的记录是否完整,业务处理程序是否独立,是否由合格的人员执行,控制系统相关的业务及各项手续的执行是否及时有效,各项控制特别是关键控制点是否有效存在并发挥作用。

3、注重从四个方面入手有效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就是解决重点审什么、怎么审的问题。审计人员能否运用审前调查结果及自身积累的审计经验,找出重要异常波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线索,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是编制好实施方案的关键。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一,注重从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章情况入手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主要是将收集到的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与其被审计单位实际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经过初步判断被审计对象有无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相关政策不到位、缺位的情况,来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二,注重从分析方法入手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进行分析性复核,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时,应当将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资料和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经济活动资料与下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一是同行业资料;二是被审计单位前期同类资料;三是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定额等资料;四是审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估计的数据资料;五是其他资料。

第三,注重从被审计单位控制薄弱点中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一是熟悉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情况;二是查找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三是深入细致调查测试,从控制薄弱点中发现重点问题线索,并将重点问题线索的调查测试分析情况列入审计重点内容;四是对比较大的审计项目,应根据发现重点问题线索的审计内容,拟定计算机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注重从会计科目及重要经济活动容易产生的问题中选择确定重点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比如:从现金盘库和银行存款核对中,检查是否存在“白条抵库”、“坐收坐支”、“挪用公款”、“公款私存”等问题,从产品销售、盘存记录中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入账”、“赊销不入账”、“低价处理产品”、“以物易物”、“虚列盘存值调整当期成本”等问题;从办公费、水电费、修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非生产性费用中检查是否存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隐匿、转移费用”等行为;从专款收支中检查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转移收入”等问题;从有关经济、施工合同和收入来源中检查是否存在“虚假合同”、“高估冒算”、“应收不收、少收”、“以收抵支”、“虚报冒领”、“虚列费用抵支出”、“公款私存用于不合理支出”等行为;从往来账的审查中检查是否存在“转移费用”、“隐匿、截留收入”、“支付往来冒领”、“以物抵债”、“虚列资产”等行为。

此外,编制实施方案应当具体明确预定的审计工作起止时间和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一方面应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审计进度的控制,一般来讲,按“大的项目一至两个月,小的项目半月至一月”进行预计。同时,要按照“审前调查三分之一,审计实施三分之二”的时间要求,科学地预测每个项目具体审计内容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某一具体审计内容由某一审计组成员负责完成的审计时间,以及落实那个环节需要专家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介入,或者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的时间。另一方面,应权衡审计组成员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兴趣爱好等不同情况,对具体审计内容进行因人而异的合理分工,以发挥审计人员的各自所长,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完成好审计任务。

标签:;  ;  ;  ;  ;  ;  ;  ;  ;  

审计实施计划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审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