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大学办学水平的共性分析_麻省理工论文

世界著名大学办学水平的共性分析_麻省理工论文

世界著名大学办学水平的共同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著名论文,特征论文,水平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面向21世纪的“211工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之一,在高校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研制一套国际上具有可比性的参照系,本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世界著名大学的办学水平进行了历史地全面地考察,得出了世界著名大学办学水平的六条共同特征。

关键词 社会服务 管理水平 综合实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面向21世纪的“211工程”,作为我国高教发展战略之一,它的启动与导向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综合大学”并“办成世界上有影响的著名大学”已成为一批重点高校的奋斗目标。那么,世界上有影响的著名大学在办学水平上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虽然不少专家、学者对师资、学科、管理等作过一些评价,但至今仍无较全面的论述。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公开发表的评价报告来看,并结合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世界著名大学的发展轨迹及现状,尽管国情不一样,但在办学水平方面也具有不少共同特征。

1.具有一流的育人水平

哈佛大学,一是建校以来曾培养过美国历史上的若干位总统:如约翰·亚当斯、约翰·昆西·亚当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等;二是从1944年T·W·理查兹由于确定一系列元素的原子量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至1984年卡洛鲁比亚因发现新的亚原子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期间内,共有29名教授荣获诺贝尔奖;三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培养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和享誉海内外的诗人、作家、评论家等,如C·S·皮尔斯、威廉·詹姆斯、乔治·帕尔默、爱默生素罗、华莱土·史帝文斯、约翰·里德等。

剑桥大学,在长达8个多世纪的建校史上,也为世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著名物理学家牛顿、麦克斯韦、汤姆生、波尔、卢瑟福、布拉格;化学家有托德;生物学家达尔文等;诗人作家拜伦、尼丹尼生、华兹华斯、萨克雷等。从1901年开始颁发诺贝尔奖以来,剑桥毕业生已有62人名列榜中;有1000余名毕业生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因此一些英国人称,牛津大学以出首相、大臣而骄傲,剑桥大学因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而自豪。所以世界著名大学能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能体现学校的育人职能,能培养出一批社会公认的优秀人才。

2.具有一流的学术水平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世界著名大学高水平的学科在著名大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了高水平的学科,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才会处于领先地位。第一,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如具有较强的基础学科,其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生物、生理、政治、经济、法律、语言等领域,不仅师资阵容强大,而且创意新颖的科研也硕果累累,名列前茅。同时学科门类齐全,具有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能够发展现有学科,创设新的学科。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在12个学院中,其学科门类齐全,基础学科很强,特别是经济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具有世界影响,在科学研究方面和创立新学科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此外在高水平学科方面,还有较强大的工科作为其它学科发展的支柱。以近二三十年上升最快的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大学为例,两校的快速升位,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两校有较强大的工科。1861年创建的麻省理工学院,之所以能成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多学科研究型大学,拥有5个学科23个系,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该校有很强的工科和工程技术力量,能把理科研究成果以工程技术的方式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把社会科学和研究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决策。一方面工科因具有深厚的物理基础而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也因为强大的工科有效地解决了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工程技术问题而促进了理科的发展。这一条对一些以工科为优势的院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具有学术水平很高的教师阵容。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教师质量”。所以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学一定要很出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在麻省理工学院中,全校教师1700多人,助理教授上千余人,其中美国科学院院士76人,工程科学院院士53人,诺贝尔奖获得者8人;加州(伯克利)大学,在1500多名教授、副教授中,有11人获诺贝尔奖,有8人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有49人成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有9人被选为40岁以下最杰出科学家,有17人获得“年轻研究者总统奖”,有“美国研究中心”之称。科技发展史表明,在有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中,大多也是高等学校的教授,如经典力学创始人牛顿是剑桥大学教授,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在普林顿大学工作;“控制论之父”维纳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教学家、哲学家罗素是哈佛大学教授;Po和Rn的发现者居里夫妇是巴黎大学教授,基因工程奠基人贝尔格是斯坦福大学教授等,不胜枚举。可见,世界学术权威和大师,是反映一流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阵容在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具有一流的科研条件和成果

第一,著名大学拥有取得创造性的甚至划时代的重大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床和摇篮,这些产床和摇篮就是一些世界著名的实验室。以麻省理工学院在研制雷达、导航系统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为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电子技术特别是雷达的出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战争力量的对比关系。在二战期间,美国花了25亿美元研制新型雷达,而在原子弹上才投20亿美元。1940年10月,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在该校建立了第一个雷达研究中心——辐射实验室,调集了当时美国五分之一的物理学家从事该项研究工作。该辐射实验室在获得英国兰福尔发明的磁控管关键技术后,很快研究了S波段(λ=19.35~5.77cm)和X波段(λ=5.77~2.75cm)和微波雷达。1943年研制出λ=10cm的预警雷达,探程为150英里,可同时分辨几个目标。同时该院的德雷珀实验在1950年研制出了用于潜艇导航,自封式导航系统;在1956年研制出阿特拉斯兰洲际导弹、大力神洲际导弹、雷神中程导弹、北级星潜对地导弹的导航系统;在1961年又研制出阿波罗指挥和登月舱的导航系统等。

第二,著名大学的科研能力恰好来自于实验室的建设水平。科研成果与科研条件具有正相关性。有了一流的科研机构,一流的实验室,才具有学科前沿、人才拔尖、结构合理,控制先进的优势,才能出成果,出人才。据统计,从1901—1979年授的诺贝尔奖来看,实验室成果居多,如化学74.6%,物理68.4%,生物学90%,证明了科学实验是发展现代化科学的源泉。以原子弹技术为例,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领导小组成员大多数是在一流实验室工作的大学教授;“原子弹之父”的奥本哈默和对氢弹及核聚变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劳伦斯都是加州大学教授,其研制工作是在加州大学洛斯·阿拉英斯实验室里进行的。另外,作为世界重大科技成果标志的诺贝尔奖,据统计,从1946年到1981年,在世界上获得该奖的成果中,有70%是著名大学实验室工作中的教授贡献,其中哈佛大学29人,剑桥大学62人,牛津大学10人,斯坦福大学14人,麻省理工学院8人,加州(伯克利)大学12人,哥伦比亚大学9人,康乃尔大学9人,东京大学4人等。可见,著名大学的一流实验室在取得科技成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推动国家生产力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具有一流的社会服务水平

斯坦福大学创建于1885年,对“硅谷”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其学生创办的HP公司,在斯坦福研究区盖起了高楼,有90家公司吸引在此租地办厂。其直接结果是,该区成了大学把技术转移到区内各个公司的重要载体,成了学校从工业界取得新的研究课题的重要渠道,从而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了美国其它高科技和世界各国高校纷纷仿效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区的“示范田”。

与麻省理工学院相关的世界第二大微电子中心,是环绕波士顿第128号公路的综合体。从三十年代起学校就采取了密切与企业合作的方针,使“学科产生合作模式”日益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日益合理,给波士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该校曾被一度颂称为“马萨诸塞州的经济救星”。

剑桥大学从1973年起,在校园附近建立了科学公园,至今已有近70家公司加入,吸收了250多家高技术公司在该城内及周边设立分公司,与邻近城市彼得伯格连接成为长达48公里的“高技术走廓,不仅增加了剑桥大学的活力,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1000多个科技园区,并已成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一大标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有效地把大学、科研与企业密切联系起来了。

最近,日本产业技术审议会提出了“新技术立国”的建议方案。建议日本要把高级的技术水准作为国家基础的同时,要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交流,但在推进国际协作时,其主角仍然是国内的“产、研、学”三者合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倡导大学直接与工厂、企业合作,利用大学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繁荣本国经济。可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直接为社会服务,并努力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既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著名大学的重要特征。

5.具有一流的管理水平

首先,具有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如在美国,谈到哪所著名的大学往往与历任校长的功绩分不开。这些校长,不仅是各学科领域中著名的学者、教授,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教育家的战略思想。他们能激发出群体意识,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内聚力;他们能慧眼识人才,大胆提拔、聘任高水平的教授。曾经担任哈佛大学38年校长(1869—1907)的查尔斯·埃利奥特,对哈佛大学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任校长期间聘任克里斯托夫·歌伦布·兰德尔担任哈佛大学法律系的主任,大胆改革了美国法学研究的体系,在兰德尔的领导下,哈佛大学在法律课程中增加了“案例研究”,跳出了法学研究员限于阐释已有的法律条文的框框。埃里奥特还创建了商业管理学院,重建了医学院,大胆地推行了选修课制度等。这些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的麻省理工学院堪称世界一流水平的独特的研究型大学,它是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突出代表。麻省理工学院的发展道路也反映出了其历届院长的杰出的工程教育思想。曾经担任过麻省理工学院第9任院长的卡尔·康普顿在其任职期间内,大大增强了基础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在他刚刚上任之时,就从哈佛大学请来了年龄刚29岁的物理学家斯莱特任物理系主任,他当了27年的物理系主任,共培养出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普顿还聘请了斯坦福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哈里森任实验物理研究主任,从而大大加强了麻省理工学院理科的教学和研究力量。麻省理工学院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军事科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与康普顿院长的工作密切相关。在他的领导下,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工学院、理学院和建筑学院,完成了一个从出色的工学院到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并任命万内沃尔·布什担任工学院院长和麻省理学院的副院长。布什院长受罗斯福总统的委托,1944年领导完成了著名的报告《科学——无境的疆界》,康普顿院长还审时度势,建议麻省理学院理事会砍掉了一些水平不高的专业,如采矿工程、卫生工程等。又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第10任院长詹姆斯·基利安在其任职期间,成立了人文和社会科学院及斯隆管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从此成为理工、人文、社科与管理相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倡导学术立校,教授民主治校,给教授更多的决策权。纵观美国著名大学的历史,可以看到其共同的一点就是充分发挥教育在学校决策中的作用。教授会是美国各大学中都必然存在的组织。如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教授会不但有课程的决定权,而且享有学校教学、科研许多基本政策的决定权,包括教授的提升、财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等,教授会在治理学校中有着很大的作用,教授们也感到在办学过程中自己的责任。伯克利加州大学董事会下面最重要的一个机构就是教授会,它的权力很大,可制定学校的整个学术政策和学术规划,校长、副校长等是受董事会委托执行教授会制定的学术方针和规划。

一些著名大学的发展史表明,大学仅靠具有教育家素质的校长等少数领导成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更多的教授、专家参加民主管理,才可能在重大战略决策时不发生失误。麻省理工学院发展历史过程中,为解决各种专门问题成立的教授委员会在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如在1946年针对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成立的“教授委员会”,专门研究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在1948年组织的“教育调查委员会”对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教育及美国工业发展的经验及前途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在1970年成立的“霍夫曼委员会”对战后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发展进行了调查;在1982年成立的“电机系教授委员会”提出了终身合作教育的报告等等。除了这些在特定的时期,为特定目标设立的各种教授委员会外,麻省理工学院设有十几年常设的教授委员会,如“教育政策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的教育政策、教育实验等。“研究生院政策委员会”负责研究生的录取条件、学术标准、学位授予条件及审批研究生课程。

第三,按学术水平选拔和培养人才。选人用人问题,在世界著名大学也有特色,即无不是千方百计聘请杰出的人才来校执教。如伯克利加州大学土木系,常常是几百人中选聘一名教授。精选的结果使该系拥有高水平的教师,有时为了遴选一名优秀人才,往往采取高薪的办法,以极好的条件吸引拔尖人才,有时即使某一领域的第一把交椅空着,也绝不勉强凑和。同时,为了保持学术的高水平,无论是多么有名的教授,一旦发现不称职就会被撤掉。伯克利加州大学光合作用的倡导者麦伦卡利曾获诺贝尔奖,创立了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所,一度研究经费也相当多。后来,随着他年龄的增大,思想有些保守,学术上没有新的进展,校方就让年轻的学者当了该研究所的所长,甚至连他的办公室也撤掉了,只是用他的名字命名该研究所,以表示记住他曾经做出的贡献和成绩。

第四,注重人才交流,防止“近亲繁殖”,从而保证教师质量。这些著名大学非常注意防止“近亲繁殖”,他们认为,学术交流,不仅对培养一个人,而且对整个学术界都十分重要。为此本校的毕业生不直接留校作助教,而是先到外校学习、进修和提高。他们在不同的学校,吸收了别人更先进的思想、经验,再回母校任教,这一做法对活跃青年人的学术思想很有益处。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著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教授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他先后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执教,最后又回到伯克利加州大学。现任该校校长的田长霖教授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的。这样一种公平竞争、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较有效地激发了年轻学者的创造意识和奋发向上的创造精神。综观著名大学,在管理工作方面,一般都有优秀的教育家,有新颖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方法、完善的管理模式、科学的效益分配方式。

6.具有一流的综合实力

综合实力,其构成因素很多,除了前面所论及的有关因素外,还有如下几个重要因素,首先具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充足的经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发展的水平与态势”。如加州(伯克利)大学劳伯克利实验室,由联邦政府资助,年度经费达1.3亿美元。仅二战为研制原子弹就曾投入25亿美元。因为有了充足的经费,该校在二战前就已建立了第一个8MEV的回旋加速器,1953年建成了更大的质子加速器,1974年建成了200BEV交流梯度同步加速器。其研究领域涵盖了核科学、化学与生物动力学、加速器与裂变研究、生物与医学、材料与分子研究等方面。自20年代以来,已有8人获得诺贝尔奖。

其次,具有一流的研究型图书馆。高校要努力开拓学科、发展研究,培养杰出人才,产生重大科技成果,除具备优良的实验室和教师阵容外,还必须有赖于研究型图书馆。以曾经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获得较高学术声望的大学为例,图书馆有影响的藏书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哈佛大学1050万册,加州(伯克利)大学600万册,麻省理工学院190万册,斯坦福大学500万册等。

第三,具有富有影响的办学特色。反映著名大学优势的办学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基础优势。如学校具有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培养质量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作风踏实、结构合理、忠于教育事业的师资力量。二是规模优势。如学科门类、专业覆盖面、人数规模、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包括较高的师生比等)等。三是一流的生源优势。学校具有吸引天下英才的强磁场效应,能聚集天下英才而育之。四是地域优势,在社会或地区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标志”意义。如能够成功地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学产研”资金流动、周围环境协力共建的联动、社会需要和学校发展的互动等。五是学科优势。前已论述,这是一条公认的事实。一句话,富有影响的办学特色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学校在办学中的竞争优势。

第四,具有文明优雅的校园环境。建设优美的校园,是建设教育环境,培养良好校风,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家们就十分强调学校环境的建设。被称为“第一个新式学校教师”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里诺认为,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在他的著名代表作《大教学论》中,要求“学校的本身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教室清洁明亮,饰以地图、图表和伟人照片,并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地,可供观赏的花园,使学生来到学校就感到快乐。为此,到了现代,各国的著名大学在努力把校园建设得非常优美的过程中,不仅确定了学校园林布局的科学地位,而且实行学校园林工作与学校基建工作紧密配合,同步谐调,整体推进。

On Analysis of Common Features of Wrold-Famous Universities

Liu Youchen Wang Suyuan

Abstract "The 211 Project",which i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has already excited energetic rea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orderto find out an internationally comparable quality reference system,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istorical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various requirements for first-rate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with the method of system engineering.Hence the six common features ofworld-famous universities.

Key words social service;administration;overall development

标签:;  ;  ;  ;  ;  ;  

世界著名大学办学水平的共性分析_麻省理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