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历史感觉,再现江北水乡古韵论文_张,宏

——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二期)规划设计探索

枣庄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 宏

【摘要】近年来,古城的开发建设成为一种新的热潮,而山东台儿庄古城作为一座经历战火洗礼,与华沙齐名的二战古城,其本身的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给台儿庄古城蕴含了更多的文化意义。笔者从规划的角度对如何在全面保护重现台儿庄古城历史文化特色、突出古城的运河文化和台儿庄大战文化特点、保护台儿庄南北交融的水乡建筑风貌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台儿庄古城;规划;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78-02

一、背景

1、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据《峄县志》记载:“台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俗称‘天下第一庄’”。

台儿庄具有千年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运河历史文化名城,城内集八种建筑风格、七十二庙宇于一体,城脉肌理完整,文化基因延续,生活形态原始,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

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名城,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2006年,枣庄市政府果断叫停了古城原址上一个6亿元的房地产项目,复建了两平方公里的台儿庄古城。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科学地进行修复。

2、台儿庄古城区规划的二期部分,基本上包括了台儿庄旧城遗址中台湾街两侧部分,自东向西沿线长约1.1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0公顷。

二、规划理念

1、规划坚持以深化古城区的功能与布局,强调休闲、度假、健康、会议的功能进行定位;

2、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文为根”的思想。使古城能够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古水城,再现康熙皇帝曾说过的台儿庄“风光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情景。

3、坚持建设生态古城的思想。充分考虑古城周边运河湿地生态工程的水处理系统,利用南水北调的水源完善古城的生态系统。倡导使用环保节能产品材料、器具,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然洁净能源,实现生态、环保、节能古城的建设目标。

三、规划重点

1、寻找历史的感觉,把握古城历史感觉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追溯运河古城历史源流,为体现齐(鲁)文化为主,齐楚文化并存兼而有之的多元文化特征,二期项目规划以北方建筑,鲁南建筑,水乡建筑应体现历史遗留的踪迹,还原历史真实的一面,才是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之所在。如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南京夫子庙均能体现当地历史风貌,古城里也应保护好传统历史遗产,并避免过度商业化,对历史遗产类的古建筑加以分类恢复和保护。

1.2传统饮食文化建筑也是古城规划中注重打造的特色,结合当地饮食文化特征处理能体现老字号饮食建筑特征的店面,给人们展现历史信息。

1.3枣庄运河两岸爆发过的中日之间的台儿庄大战场景,在二期规划中将继续加以完善,以体现巷战特色的街巷及弹孔墙、纪念壁画反映历史史实,唤起人们对抗战历史的追忆。

2、空间尺度的把握。

二期项目规划延续一期的空间尺度,对巷战街以一、二层的老房子体现当年照片中的景象。对正在恢复重建的泰山庙,城隍庙等房屋需按规制及历史记载,老人回忆尺度重建,对部分能唤起人们记忆的老街斜巷等体现原有道路走向和位置,体现历史性。泰山娘娘庙的尺度控制约30×80m,天齐庙约20×60m用地,符合泰山庙前后两进院。天齐庙为一进院,均为坐北朝南布局,娘娘庙的总体建筑时代确定在明代,天齐庙是清代风格。

在对西门广场的把握上,采取了符合传统古城(平遥)规划的手法,不做大广场及特别通透的设计,以小尺度的广场进行人员分流和疏导。用转折的道路布局将入城的游人引导至台湾街或繁荣街,对会议中心进行景观过渡及遮挡,避免大尺度建筑同古城相邻建筑之间差异及对比,入口广场的设计考虑了入口对景、空间的启承转合,同时也考虑了交通游线的引导性作用。

3、总体风貌的控制。

二期项目规划从一期繁荣街北侧建筑边缘向北至北城墙,总体风貌为河网密布、小巷纵横的江北水乡特色。

行大船的水街宽度12—15m,沿河两侧留路,在部分段落做下沉处理,河两侧的路宽3—5m,沿路布置店面及大院,民居、寺庙等,形成水乡主干河道风貌,设置不同种类的码头,满足登岸游览需要。

行小船的河网规划以3—7m为主,为水巷及一侧有路的水街,布置亲水平台及小巧的半私密空间,在水巷上设置一些廊桥、高拱桥等景观桥,水巷中设置自带码头的临水院落,风格以北派建筑结合江南建筑的做法,不应显得太厚实,立面以本质墙面及木质窗、木质平台体现南方建筑的轻巧特色,以北方屋顶及山墙体现当地传统建筑风格。

对历史上就存在的龟汪、蝎子汪、两半汪、牛市汪、庙后汪,依原地原貌保护修复,将汪边缘的水岸同景观结合起来,做成亲水水岸风貌,将这些汪塘作为古城风貌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定位,尽可能保持原貌。

对于历史文化风貌的延伸,将一期的风貌特点顺延至二期,在鲁南大院的外观形象及平面布局均考虑500㎡左右为一个模块,利用宽街窄巷的道路肌理见图来整合这些院落分布,强调风貌的协调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台儿庄古城复兴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规划在尊重古城历史格局和空间结构的前提下,结合现代环保技术理念与设计手法,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环保古城。规划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台儿庄古城的景区、社区的集中管理、数字交流和立体导游的功能。

四、用地布局规划

1、用地规划原则。

1.1用地功能布局混合性较强,充分考虑古城区改造与现状的协调;

1.2交通可达性的强化,以人的基本活动尺度为依据,道路网紧凑简洁,充分考虑地形标高的特征;

1.3注重滨水自然生态环境的营造,同时注重绿化开放空间的设置;

2、用地结构与布局。

本次古城重建项目二期项目规划从规划结构上可以概述为“双街、双园、五区”。

“双街”即改造后的台湾街与新规划的特色水街。台湾街主要贯穿连接创意产业园区、高档会议酒店区及东侧台地度假宾馆区。特色水街是二期范围内主要游览街道,通过水面的特殊处理,结合沿街商业业态的考量,集中体现出特色水街良好的商业气息。“双园”即结合北侧现状绿地加以整治形成的湿地公园与蝎子汪景观公园,周边结合现代新型住区的布置,将园林渗透到人们的居住生活之中。

“五区”即入口商业服务区、Block创业产业园区、旅游接待区、企业会所区、高档宾馆及创业园区。入口商业服务区满足人流分散与集结,对人群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也是游客进入古城的第一印象,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处理旅客投诉等服务内容。企业会所区及高档宾馆及创业园区为二期项目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功能定位

1、从台儿庄古城区旅游景点的功能关系来看,古城一期所强调的是综合服务功能。这里面包括商业、文化服务等功能。台儿庄古城二期的功能定位为:

具有代表台儿庄古城风土人情特色的生活街巷,集客栈服务、商贸服务、Block创意园、城市RBD、私人博物馆、名人纪念馆、高档公馆会所、文化娱乐及部分益智性文化产业、互动活动区域为主导的旅游休闲型功能;

考虑今后古城的旅游产业发展。京沪高铁二日游活动已开始,2.5小时交通圈内高铁与城市交通已形成“零换乘”,已实现高铁与BRT的站内衔接,高铁旅游“度假仓”已形成,为古城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依照《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规定,台儿庄南主要商业活动将由西向东沿着金光路扩散,至古城区将围绕台湾街展开。

结合台儿庄近期打造的古城一期旅游景点,为加强一期和二期古城区的联系,沿一期规划边缘向北、现台湾街两侧均设置Block 街区,以北方四合院为主要风貌特色,沿河布置水乡建筑,以Block作为创业产业园,提供大量能够满足青年人创业要求的低租金工作室。并穿插商贸及高档品牌商业,场地地形创造起伏、落差,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变化。

3、古城集八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欧式建筑、伊斯兰建筑、福建会馆、客家建筑(广东会馆)、山陕会馆融于一城,更体现了运河商业中心的地位和特色。近代西方建筑如哥特式建筑(火车站)、耶稣教堂,丁字街上的民居可谓中西合璧。于是,一个完整的古城古韵便展现出来,古城的骨架、血脉、要穴、血肉全部俱备。

六、绿地景观系统

1、规划形成“一片一环两轴多节点”的绿地景观系统。

一片:江南园林公园;一环:内河滨河景观带;两轴:东西大道景观轴、南北大道景观轴;多节点:各个汪塘水景;

2、规划以护城河滨水景观带为依托,以二期东西、南北大道景观轴为景观骨架,江南园林公园为景观片区,由内河滨河环状景观带,依次串联起西门入口公园、市楼广场、复兴楼广场、牛市汪、两半汪等为“点”状水景。东西向主干道作为古城主要的交通干道,南北向主干道作为连接一期和二期交通干道,要形成优美的路网格局;分散的广场公园、湖面为“点”状绿地,通过多条主次干道沿路绿地和多条滨河绿地相连,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3、本区绿地系统,南侧与一期运河滨河绿地核心区融为一体,东侧与一期护城河滨水景观绿地相衔接,共同围合,形成完整统一的台儿庄古城绿地系统。

七、结语

台儿庄古城二期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文为根”的思想,着力体现台儿庄古城的“运河文化、大战文化、南北兼容的水乡风貌”,使台儿庄古城能够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古水城,再现康熙皇帝曾说过的台儿庄“风光与江南水乡别无二致”情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3、《京杭大运河(台儿庄城区段)与台儿庄大战旧址保护规划及台儿庄大运河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规划》(2008)

4、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

论文作者:张,宏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4月总第2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0

标签:;  ;  ;  ;  ;  ;  ;  ;  

重塑历史感觉,再现江北水乡古韵论文_张,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