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干预论文_伍薇

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耒阳 4218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手外科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开展手部外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8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完全愈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比组53.06%,同时研究组并发症率和换药次数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开展手外科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愈合效果,降低并发症几率。

关键词:手外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护理;效果

手部损伤是骨外科当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中以脱套伤、感染性损伤、软组织损伤以及骨骼损伤为主,会对患者手部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轻则增加患者痛苦,严重时则会引发畸形恢复,导致患者终身残疾[1]。本文即是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外科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选出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比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从16岁至5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6.17±6.12)岁,其中皮肤缺损患者共15例、撕裂伤共11例、套脱伤共9例、肌腱损伤共8例、骨骼损伤共6例。研究组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从18岁至5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5.82±6.03)岁,其中皮肤缺损患者共16例、撕裂伤共10例、脱套伤共9例、肌腱损伤共7例、骨骼损伤共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9例。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使用负压封闭引流,作为研究组。

1.2.1常规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方法即是对患者手部创伤位置、创伤种类、创面大小、创伤属性等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创面进行充分清理和消毒,并帮助患者脱套损伤和骨骼损伤进行复位和固定,然后缝合患者外皮创口。治疗后还需要为患者注射抗菌类药物治疗,并实行基础护理干预[2]。

1.2.2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患者也需要对创伤的性质进行确定,然后根据每位患者创面的形状、大小对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进行剪裁,必须保证敷料能够完全覆盖患者的创伤面,然后将含有引流管的负压封闭敷料与创面周围的皮肤进行缝合,保证整个创面处于完全封闭状态,最后将透析膜覆盖在敷料上,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敷料需要与创面周围皮肤进行缝合,因此辅料直径应大于创面直径约1cm,避免对创面皮肤造成损伤[3]。

1.3疗效判定

患者创面完全痊愈者创面皮肤恢复良好,无任何感染情况,创面完全消失,皮肤平整度较高,治疗后手部功能恢复良好,没有疼痛感。创面未愈合患者皮肤恢复较差,仍存在部分创面未封口迹象,部分患者存在感染情况,皮肤平整度较差,手部活动时存在疼痛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

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换药次数为(6.81±2.76)次,明显低于对比组(9.96±4.17)次。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部创伤是骨外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诱发原因较多,日常生活中工作和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类疾病,其主要包括脱套伤、感染性损伤、软组织损伤以及骨骼损伤等。传统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对于治疗后感染以及创面的恢复效果较差。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将其运用在手足损伤的外科治疗当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能够为创面的恢复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对外界病菌产生隔离效果,因此治疗后感染率较低,创面恢复程度较高[4]。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必须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整体效果,其具体如下:

3.1基础护理

在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应在每次换药时对患者创面进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将已经坏死的组织和血痂进行清除,保证创面周围皮肤的干燥性。在接通负压引流设备后,应检查各导管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保证压力值在设定范围之一,这样可以均匀引流,避免压力异常变化对患者创面及皮下组织的损伤。同时,还必须对敷料的密闭性进行观察,防止漏气情况。引流管也不能发生性变,一旦出现弯曲或折损必须马上更换,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

3.2疼痛护理

由于患者手部的创面被负压封闭敷料所覆盖,因此在恢复过程中患者即使疼痛或发痒也无法触摸到创面,因此很难消除疼痛感。应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适量的麻醉药物,对局部皮肤进行麻醉处理。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和秋季早期,患者创面的组织液渗出速度会加快,导致其疼痛感加剧。此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告知患者此类症状的处理方式,并适当调整负压值,人工控制组织液的渗出量。如患者仍感到疼痛剧烈,则可以为其提供西乐葆胶囊进行镇痛治疗[5]。

3.3功能锻炼干预

在开展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手部恢复的实际情况辅助其开展功能锻炼。其中包括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的屈伸活动,治疗早期活动范围不应过大,仅进行轻微活动即可,以免导致结痂开裂或脱落,影响创面的愈合。在治疗后期则可以适当增加活动幅度,活动范围以患者实际情况而定,避免过度活动增加毛孔排汗,对创面产生刺激。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相应护理干预治疗手外科疾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并且并发症率较低,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杨茜,刘冰莹.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与常规切开筋膜治疗的比较研究[J].华西医学,2013,28(03):424-425.

[2]居红飞,钱小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截肢患者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8):67-68.

[3]刘朝普,李昌华,韦功滨,等.负压封闭引流在创伤外科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4):2827-2828.

[4]王英,李红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感染创面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08):1602-1603.

[5]韦秀芳,疏致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部烧伤治疗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1(22):44-45.

论文作者:伍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干预论文_伍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