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_常玉莹

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_常玉莹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摘 要】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疗法突出了传统中医药特色,将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及反射学说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临床疗效,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睡眠质量和卒中后患者的肢体障碍,并起到缓解患者疲劳的疗效,可作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干预手段,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其简便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关键词】足浴;穴位按摩法

在临床上,脑卒中、糖尿病及疲劳综合征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因发病率高、临床疗效不理想,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致残的危险性。近年来,临床常采用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这几类疾病,并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1.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1.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危险性较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

胡氏等[1]用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在热能作用下作用于局部,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具有抗炎止痛、抗血栓的作用。配合按摩下肢穴位调畅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病变,从而减轻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产生的麻木、疼痛等症状。治疗同时配合护理以及对患者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以提高临床疗效。治疗结果表明,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症状,从而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且该疗法安全性高,患者的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2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的不断增加,DF 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DF 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形成,经久不愈并且合并感染,致残率高,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是许多国家非外伤截肢的首位因素。糖尿病足属中医的“脱疽”范畴,主因乃消渴日久,肝肾不足,气阴两虚,气虚则血瘀,再加久病入络,脉络瘀阻,肢体失养,因此会出现肢端发凉、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直至溃烂坏死。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各个脏器在足部均有相应反射区,足部是足三阴经起始点,又是足三阳经终点。中药足浴利用特制对症药液的温热刺激和热气熏洗以达到清洁足部的作用,中药在热能作用下可经足部各穴位起效,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扩张毛细血管,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并使吸收后的药物经全身血液循环,作用于足部及全身各处,从而改善足部血供及营养,并能激发机体自身免疫调节功能。

陈氏等[2]观察中药足浴联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温水足浴及常规揉搓足部,治疗组则予自拟活血止痛汤进行足浴,配合手法按摩。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ABI 较治疗前明显上调,且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其中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说明中药足浴联合按摩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症状,可改善足部皮肤颜色,加快溃疡愈合,并且改善足部动脉血流,提高ABI,临床疗效确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中风急性期经治疗后,患者神清,生命体征平稳,但常有肢体功能障碍、失语、遗尿、吞咽困难等症状,诸多症状中,最主要的是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

霍氏[3]在应用西药抗凝、活血、营养神经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起到了补益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促进了肢体恢复,方中黄芪大补元气,当归、红花、桃仁、益母草活血补血,秦艽、木瓜驱风除湿通络,桂枝温经通阳。再者足浴盆本身发射的电磁波,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周围缺血、缺氧,同时能使药液在水中形成电离场,对药物具有导入作用,使药物离子通过理疗仪直接导入机体病变组织,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中药足浴促进中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治愈率达60.3%,总有效率达100%,疗效确切。

按摩可使受作用部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可利用神经系统反射性地调节机体功能,使患者血液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使局部皮肤和肌肉吸收营养,增强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按摩时刺激外在穴位,可激发经络的经气,并通过经气运行将这种信息传达到脏腑,从而对脏腑产生调整作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

3.改善睡眠质量

脑卒中急性发作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4-5],如入睡时间超过30 min,夜间觉醒2 次以上,凌晨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小于6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皮氏等点穴疗法及中药足浴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失眠,穴位按压方法,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疏通经络,调理阴阳,宁心安神,改善脑卒中后睡眠质量为目的的一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穴位按压可通过局部刺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中药足浴选用经验方,配制成中药热水液,通过中药热水液对双足浸泡、浴洗,使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吸收,从而达到安神的功效。该方法不经过胃肠吸收,保护了应激状态下的脑卒中患者消化道,减少药物副作用。并且足浴疗法可使双足经络得到疏通,使足部反射区得到良性刺激。

4.消除疲劳

陈楚杰等观察穴位按摩结合中药足浴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心率、血压,考虑与足浴方人参养荣汤温补气血,抗疲劳、抗应激机制,按摩缓解痉挛、提高神经活性等作有关,尿乳酸、尿素氮、丙酮酸等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降低,一方面与按摩促进乳酸及内部蓄积的代谢产物有关,另外与具有促进运动员气血恢复,五脏得补,加快机体循环代谢的中药足浴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疗法突出了传统中医药特色,将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及反射学说紧密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了临床疗效,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睡眠质量和卒中后患者的肢体障碍,并起到缓解患者疲劳的疗效,可作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干预手段,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其简便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亦萍,杨佩,胡洪芳,徐雪伟,张汶汶.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浙江中医杂志,2013,48(8):565.

[2]陈伟杰,卢益中. 中药足浴联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45 例临床疗效分析. 新中医,2015,47(12):92-93.

[3]霍华莹. 中药足浴促进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2014,6(7):139.

[4]张介眉,陈国华.脑卒中康复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47.

[5]沈虹,陈如南.睡眠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6,38(12):1040-1042.

论文作者:常玉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_常玉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