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背景下技校生重拾课外活动的方向探讨论文_王志娟, 胡双双

互联网大背景下技校生重拾课外活动的方向探讨论文_王志娟, 胡双双

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王志娟 胡双双

摘要:学校只有按照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网络之外能得到成就感,结合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课余时间有寄托,手机与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占比才会真正下降,且能结合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实属一举数得。

关键词:互联网 课外活动 个体差异

前言

目前是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年代,互联网给生活和学习带来无限的便利,但也滋生了人们对互联网、对手机的依赖。手机和互联网对人的影响是带有普遍性的,作为目前00后的技校生来说,对手机的依赖感就更强了。在没有太多的升学压力的前提下,如何让技校学生重拾课外活动,就非常值得探讨。

手机、互联网对技校生的主要影响表现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手机已完全成为一个集通讯、互联网、娱乐、信息、自媒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成者。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00后的学生,特别是技校学生,手机和网络所提供的虚拟世界和娱乐项目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不管是前段时间的王者荣耀还是近阶段的吃鸡游戏,学生是主流的参与群体,再加上学生参与的各种自媒体和社交平台,学生花在手机和互联网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学习这个主业上的分配。

若把学生花在手机与互联网的长时间作为表象的话,那么在表象下面隐藏的是学生日益减少的精神食粮的摄取。学生不再追求学业的进步也忽略了体魄的增强,甚至在精神塑造方面也会走向不完整。

目前学校对学生沉迷网络与手机的一般措施

当前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生沉迷手机网络的巨大危害,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严格规定学生不得把手机带入课堂,在教室设置手机盛放袋,在源头上杜绝学生与手机的接触。诚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作用,也是见效较快的手段,探讨更多的主动可能性方能长治久安。

重拾课外活动是让学生脱离手机的积极手段

00后的技校学生性格独立,追求特立独行,但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精神追求,只是他们追求的更多元化。学校只有按照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网络之外能得到成就感,这就要说一句已经过时了很久的话,“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课余时间有寄托,手机与网络在学生生活中的占比才会真正下降,且能结合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实属一举数得。

适合技校开展的课外活动

技校学生较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特殊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技校学生没有太多的文化课压力,但又能在学校学到很多普通高中不开设的技能。所以在本身的学习上,技校学生更加丰富。学校应该全方面设置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带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体育运动是吸引学生最好的户外活动

在课外活动的选择中,体育运动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体育是学生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意志力的有效手段。技校生也关心时事,也欣赏体育竞技精神。体育运动又带有形式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球类、跑步、游泳、自行车……都是让学生挥洒汗水和青春。学校要做的是不要让球场等体育设施成为摆设,要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把学生从室内拉回室外的蓝天白云下。

文艺是提升学生素质和气质的重要手段

体育运动是增强学生的体魄和团队精神,文艺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气质和素质的提升。在当前的技校教学中,文艺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普通高中会有文学社、书画社等文艺社团,而技校中就比较少见。传统思想中,技校生是文化课相对落后的学生所选择的学校,文艺也是技校生的薄弱环节。在我看来,文学艺术修养的提升兴趣大于能力。开展书画、文学、音乐等形式等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成就感,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爱好。

传统文化教育是民族传承的需要也是当前学生喜欢的热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积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艺术创作、科技发明无不对中国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传统文化对教育还是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正是因为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互联网加以传统文化的不断推广,学生愿意去接触传统文化。培养技校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加历史与见识的修养,也可以将传统文化注入技校教育,升华出符合新时期发展的教育思想。强调执知行统一,知识与道德统一;强调“忠孝”,充满人文精神;强调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作用……提升了学生的德育水平,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潜移默化的推进作用。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00后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要让学生做信息的接收者,更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批判者。学校的教育是让学生能够更成熟地可以在这个互联网大潮中乘风破浪。“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这句话早已经不新鲜,但在这里我们要重拾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升体魄、丰富精神世界,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多参与课外活动,远离手机和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技校教育过程中应该认真探讨和实践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辛万潮.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8:1-1

[2]吴宗勤.中职语文课外活动开展探究[J].基础教育,2017,05:104-1-5.

论文作者:王志娟, 胡双双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互联网大背景下技校生重拾课外活动的方向探讨论文_王志娟, 胡双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