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中的行为科学_行为科学论文

国家审计中的行为科学_行为科学论文

国家审计中的行为科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行为科学起源于管理学。管理学有两个著名的论述,“泰罗制”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泰罗制”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阶段,目的是通过严格管理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之后,很多心理学家开始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工人,不再把工人当作机器看待。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1949年,在芝加哥的一次学术会上,正式将上述研究成果命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与多种学科交互渗透,出现了“组织行为学”、“管理行为学”、“领导行为学”、“行为会计学”等多个研究分支。

行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行为科学包括一个研究人和动物行为在内的学科群,包括“运用类似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对人(和低等动物)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进行研究的任何科学。得到公认的行为科学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在观点和方法与之类似的其他学科的部分”。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理论来研究个体和群体行为的一门边缘学科。本文指的是狭义的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个体理论和群体理论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

个体理论及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

个体理论以往都讨论一个群体之中的个体,而对不同群体之间的个体没有触及。由于国家审计个体代表行政行为,审计个体与被审计个体之间的行为更具有“行为后果”。

“人性”理论发展。关于人性的理论经历了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社会人”的发展阶段。

“经济人”也称为理性人,是古典经济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这一理论认为人都是自私的,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也是西方经济学的假设之一。这与我国古代大学者荀子“性恶论”有内涵的一致性。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将人的“性本恶”概括为X理论,即人天生都是懒惰、不负责任的,用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用惩罚的办法才能保持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社会人”起源于上述梅奥的霍桑实验,认为人除了金钱、地位外,还有社会心理需要,所以应关心人,培养归属感和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积极性。“自我实现人”起源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有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的需求。这与我国古代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哲理是一致的。美国麦克雷戈根据上述理论,提出了与X理论相对应的Y理论,即人并非天生懒惰,且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自我控制完成组织目标,达到自我实现、自我满足。“复杂人”是从上述理论的基础发展而来,认为人不是简单的性恶、性善,也不是单纯的社会人,而是一个随时间、地点、环境而变化的“复杂人”,应根据工作性质、个人特点、外界环境等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从上可以看出,关于人性的理论是个渐变的过程,也是随着西方经济发展,对“人性”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

人性理论在国家审计的应用。分析国家审计个体不应简单地从性“恶”与“善”,或“社会人”角度,而应用“复杂人”的角度来分析。

从国家审计个体来看,一是激励机制,二是约束机制。从激励角度来看,随着政府公务员制度推进,职务晋升和干部交流机制逐步形成,量化考核在部分部门开展,都是“自我实现人”和“性本善”理论的应用。职务晋升体现了国家审计个体的“自我实现”需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人的需求并不像马斯洛理论那样,不会在每个阶段只有一种需求。饿死不食嗟来之食,就反映了自尊的需求与生理、安全一样重要,甚至还要高于前两者。国家审计个体在满足了“自我实现”需求或不能“自我实现”时,都会同时带有其他的需求,如生理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归属感需求、自尊需求等。所以从“社会人”角度来看,审计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审计个体的归属感、无法自我实现时心理因素也同样值得关注。从约束角度看,根据国家审计个体独立性的需要,审计机关提出了“八不准”纪律,这是“性恶论”的体现,用纪律来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的“八不准”有效保持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树立了审计机关廉洁自律的形象。

被审计个体也是“复杂人”。对被审计单位个体“性本恶”进行分析,即被审个体有不合规、不合法等舞弊的内在冲动。被审计个体会对舞弊被发现的几率、后果与收益进行比较,以选择采取何种方式舞弊。收益高而被发现几率低且后果小,便会公然违法乱纪;否则会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舞弊。

从被审计个体“自我实现”或“性本善”角度看,被审计个体大部分不是“穷凶极恶”的恶人,都有为自我实现等原因而自我控制的意识。

从被审计个体“社会人”角度看,被审计个体与审计个体之间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免疫系统”论角度来解释,审计个体被喻为一个个“免疫细胞”,或把变质的病毒细胞清除,或“修复细胞”,实现肌体的良性发展。所有细胞都是人体的一部分。审计个体需要被审个体配合和支持。审计注重建设性和宏观性也正是社会人的体现。

群体理论及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

群体是由有共同目标相互影响的多个个体组成的,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种类型。正式群体指的是有明确组织结构、职能分配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则是指那些没有正式组织的联盟,为了满足人际交往自发形成。国家审计作为行政部门,主要应分析其存在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存在较少。

关于群体的理论大都从群体的凝聚力、从众性、规模、构成、地位等方面,来分析群体行为。从审计群体行为来看,主要应从地位角度分析。地位是指个体在一个群体内部的职务、地位、威望。美国的威廉姆.F.怀特在其著名的“饭店研究”中,发现地位非常重要。他发现,如果行为由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发起就容易产生矛盾,相反就会相处融洽。

审计群体中,职务是影响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决策等都是自上而下贯彻执行。非职务的地位、威望也会影响群体行为,这表现在虽然职务不高,但是能力很强,或深受职务高欣赏的审计个体,会对群体行为产生影响。审计个体组成审计群体时,会相互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审计群体通过职务、地位、威望来消除消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合力。

国家审计个体与群体行为的优化

国家审计由于其复杂性,审计人员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挥审计人员积极性,如何处理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都应用到审计个体行为理论。审计群体作为审计个体的集合,有着个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审计人员面临的困难和最终成果都要通过审计机关来实现,审计机关也要借助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力量,来达到审计目标。

从审计个体角度来优化审计行为。从人性理论来看,应注重审计人员作为复杂人的需求。注重审计人员多方面需求,注重审计人员心灵家园的建设。审计人员代表国家审计整体,审计人员人格的健全反映国家审计整体素质的情况。

注重发挥审计人员个体行为的作用,注重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之间关系的处理。我们工作中要假设被审计人员具有舞弊动机,处理关系要进退自如,更要借助被审计单位人员上级或领导来达到审计目标。

从审计群体来优化审计行为。审计机关、审计项目小组应有集中决策权,做到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处理与被审计个体关系时,应发挥审计群体的优势,同时借助被审计群体、其他单位如公安、检察、纪检等力量来达到审计行为的最优化。

标签:;  ;  ;  ;  ;  

国家审计中的行为科学_行为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