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论文_余德智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论文_余德智

余德智(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小学 重庆 400700)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思维 想象 创造 积淀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156-0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规定: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也就是说,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那语文的核心素养又是什么呢?孙双金老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语言能力是语文的关键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而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表现。而审美情趣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文化修养则是学生在读文、品文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文化底蕴。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激活思维,创意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么他们的思维也会被激活。根据《基于互联网+创客教育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我们课题组确定了围绕“数学的空间几何”进行学科整合的研究。我任教的是五年级,孩子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一堂《图形变!变!变!——巧用七巧板创编作文》的习作课。我在开课的激趣环节,就让孩子们根据一个“圆”发挥想象,孩子的想象五花八门。接着增加难度,让孩子用多个图形组成图案并进行想象,四人小组内练习说话。最后,难度再次提升,让孩子将自己组内的四件作品摆成一个情景,根据这个情景大胆想象,练习说话。孩子们在一次次动手中,一次次对话中,一次次挑战中,思维不断碰撞,火花四射,精彩妙句层出不穷。其中一个男孩子写了关于“保护地球”的片段:在2120年,妖怪入侵地球。我驾驶装甲车和同伴小明驾驶火箭车一起迎战。“妖怪你入侵地球,残害人类,我一定让你有来无回。”我们一边大声喊道,一边勇往直前。我瞄准狗妖向前推进了一步,发射——,“轰”的一声炮弹炸开。狗妖见势不对,迅速避开要害,可还是伤了一条腿。虎妖见此情景,瞬间发怒,向装甲车发出雷电魔法,定住了装甲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说时迟,那时快,小明将火箭出其不意地对虎妖进行猛烈攻击。虎妖也受伤了,他们见势不妙,只好逃之夭夭,地球保卫战取得了胜利。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结合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充分表达了自己勇敢正义、爱家乡、热爱和平的一面。在这节课中,我积极倡导“协作、开放、分享”的创客精神,遵循玩中学、做中学、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调动感官,创造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课堂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积极探索,发现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西师大版语文第八册的《牧场之国》,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我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实施美的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其想象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课前谈话我播放了一组荷兰风光图,并配乐介绍,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后面的学文作了铺垫。在学生揣摩了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到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后,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环节: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为开头或结尾,发挥想象,选择一种或几种动物,可以借助文中的词句,把动物自由自在当主人的感觉写出来。我首先用激励性的语言唤起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接着补充资料:在荷兰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些动物,梅花鹿、白斑鹭、野鸭、黑猫……资料的补充,让孩子们对荷兰的牧场有了更多的了解,打开了想象的翅膀。孩子们的美文水到渠成。一个孩子这样写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结队的小鸡在辽阔无垠的草地上追逐;漂亮的白斑鹭在碧绿的草地上悠闲漫步;一群活泼的野鸭,“扑通扑通”地跳进河里,自在地游着;梅花鹿一家安详地躺在丝绒般的绿草地上晒太阳……学生诗一般的语言,不正是在调动各种感官,集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去发现美,进而创造出来的美吗?

三、重视阅读,积淀文化

阅读不仅是吸收,也是积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文化底蕴,就离不开阅读。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课内阅读,借助教材达到训练某个知识点的目的,又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中,我又特别强调诗歌和国学经典的积累。每学期,除了让学生背诵教材中规定的诗歌篇目外,我还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同一主题的诗歌,这样既强化了对诗歌的理解,又增加了诗歌的积淀。我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一些经典的传统美文,像《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的节选等,从小给学生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每周五的那节语文课前,就检查孩子们背诵指定内容的情况。班上还定期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或好书推荐会,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坚持,贯穿整个语文学习过程,全方位渗透,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间提高。我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p2, p23.

[2]孙双金,《试谈语文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05期.

论文作者:余德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论文_余德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