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论文_唐微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论文_唐微

(四川县大英县玉峰镇初级中学校,四川 大英 629300)

摘要: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忽视探究过程,尊崇权威,迷信书本,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定势思维能力强,创造性思维薄弱,学生被动学习,成为装知识的容器。只有确立了这些新的教育观念,才有可能变过去的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才有可能还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真正的激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绿苗。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课程的创新教育,教师不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的化学知识,而应该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创的和谐的民主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自发、主动地探究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敢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新的《化学课程标准》 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把创新教育理念体现到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创造性素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表现出来的特殊的倾向性。一个人如果对化学有兴趣,就会调动其内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情感和智力的最大值地投入。因此,要想使学生日后在化学领域里有所突破,应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首先是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这是基础。化学是一门重实验的学科,化学反应中的光热现象,物质的生成与变化,很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具有趣味性;同时化学又是一门离生产生活很近的学科,具有实用性。因此,只要教师稍稍注意,学生就会对化学产生爱学乐学心理。然后是对化学中创造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去着力培养。教师可以以身示范,如,改进实验装置,改制教具,以更优的效果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讲一些化学史上名人的事例,如空气中的各种元素成分是怎样被发现的,原子的质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欲。

针对学生乐于实验的特点,我合理增添了实验内容,将一些 综合实践题、除杂题、鉴别题移至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独立完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浓流酸时,我提出了一个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证明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看谁想的方法多,结果学生的实验设计摆脱了用温度计测试或靠于手感体会的陈旧模式,而是巧妙地与物理知识结合,利用连通器的 原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潜力得到了开发。

二、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散 思维素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是要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引导 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二是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引导学生大胆求 异,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回答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讲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假设:当氮气不存在时,我们的地球 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再引导学生提出第二种假设:如果氮气变得非 常活泼的话,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对学生的创新性回答更要加以鼓励。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创新来自于问题的质疑。设疑能力实际上是观察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答问题本身更重要,因为一个问题的被发现,就预示着一项新的科技革命成果已在远处招手等待了。古往今来,世界科技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的设疑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课本中的固有结论设疑。如,当学习到金属活动顺序一节时,就有学生提出,“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 除外”,为什么“K、Ca、Na 除外”?(2)对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设疑。如在做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试验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实验完成后还需要继续往试管里通入氢气?(3)对日常生活现象设疑。如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有学生提出,冬天烤火时,很重的木柴烧完后为什么只留下很轻的灰烬,质量怎么没“守恒”?对于学生的设疑提问,教 师应当作为闪光点予以保护,要在全班同学中给予大力表扬,并耐心解答。有时候,我们对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的解答,还能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

三、要结合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能让学生摆脱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大胆地提出猜测,围绕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制定实验步骤,自主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得出初步的实验结论,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得出更为准确的实验结论。实验过程真正变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同时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改进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如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此实验无论如何操作规范,也无法使液体上升到广口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因为红磷不可能反应完全,点燃时气体受热会逸出,此时可与学生一起探讨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更换一种能完全反应的药品,有的提出把广口瓶换成试管便于观察,有的提出更改点燃方式不让气体由于受热逸出,此时可提醒学生白磷在。400C 就能燃烧,这样一来可把左边的广口瓶变成了试管,红磷变成了白磷,燃烧匙可不要,为了便于观察可在水中加入几滴红墨水,也可将水换成 CUSO4 溶液更好。又如课本上的制 CO2 的实验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让学生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使之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设计了多种装置,有些学生还动手设计了装置,用医疗上的点滴管代替导管,用矿泉水瓶代替试管,其中有这样一套装置较好,把药品放于矿泉水瓶中,瓶底打好小眼,用点滴管与橡胶塞连接好塞于瓶口,用玻璃杯装酸液,反应时将矿泉水瓶压入酸液中,停止时取出即可。此装置很有创意,用于实验室时将瓶子换成试管,管底磨出小眼,玻璃杯换成烧杯即可。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参考文献

[1]杨孝华.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4年21期

论文作者:唐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论文_唐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