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影响研究论文_彭娟

湖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13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比常规组的80%要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尿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非常理想,采用正确、科学的护理干预,辅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训练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控尿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符合患者需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前列腺癌根治;护理干预;术后尿失禁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Methods:80 case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nursing care patients.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97.5% the conventional group 80% higher(P < 0.05).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rinary function recovery time was better than normal group(P < 0.05). Conclusion:the ideal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with the correct,scientific nursing intervention,assist patients with correct training Practice and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control urine,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meet the needs of patients,it is worth promoting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呈递增形势。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精准的诊断出前列腺癌疾病,从而使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应用率升高,虽然此手术方法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术后在拔除尿管之后,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引发尿失禁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共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选用电脑随机抽取的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40人。

常规组:年龄55至79岁,平均年龄(70.6±1.5)岁。

观察组:年龄56至81岁,平均年龄(71.5±1.9)岁。在一般资料方面,常规组和观察组患者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是由于前列腺癌根治术而导致的尿失禁;②无精神系统疾病;③无严重传染性疾病;④未服用过治疗尿失禁相关药物;⑤未进行过放射性治疗、前列腺癌手术[1];⑥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告知患者保持好个人卫生,保持会阴处于干燥状态,在拔除尿管之前,指导患者进行夹管训练,间隔3小时放尿一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术后尿失禁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盆底肌训练:让患者在坐位、平卧以及站立位开展训练,让患者的腹部、臀部以及下肢肌肉保持放松状态,双腿分开,呼吸均匀,让肛门和会阴同时收缩,并且上提盆底肌肉,收缩15s,放松15s,早中晚各进行一次训练,每次进行15次。评判此方法为有效的方式为:医务人员戴上一次性手套,涂抹石蜡油,把手指置入到肛门中,让患者进行收缩,若手指感染到紧缩感,表示训练效果理想。在拔除尿管7天前可开始实施训练。②排尿反射训练:在拔除尿道前3天进行,把尿管夹闭,当患者有尿意时,让其听流水声,幻想是在洗手间排尿,再进行排尿动作,医务人员辅助患者进行放尿。③膀胱功能训练:在拔除尿管之后进行训练。为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同时记录每天的饮水量、排尿时间,指导患者有尿意的时候忍住,延迟排尿10min,尽量间隔3小时一次排尿,这方法有助于提高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能力和膀胱的顺应性,从而达到改善排尿情况。④膀胱治疗仪神经电刺激:此方法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拔除尿管之后,对尿失禁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在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神经电刺激治疗。此方法的作用机制就是运用电刺激受损的神经纤维,提高括约肌和逼尿肌的能力,但在治疗前,一定把排空膀胱,每天进行25min的治疗,连续进行30天治疗。⑤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把探头放置到肛门中,运用电极的能力,对机体传送电流,从而对神经和盆底肌进行刺激,改善盆底肌的弹性和收缩能力。但是此方法适合对尿失禁60天以上的患者进行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拔管之后,尿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痊愈:能感觉到尿意,可控制排尿过程;有效:基本可以控制排尿,偶尔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无效:尿失禁情况无改善甚至更严重。总有效率是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比常规组的80%要高,在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n,%)

3讨论

导致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尿失禁的主要原因就是尿道的括约肌和膀胱功能发生功能性障碍[2]。其中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是由于膀胱的出口有梗阻以及膀胱去神经化等有所关联[3],而且年龄较大的患者、括约肌不全、膀胱顺应性下降以及瘢痕黏连、局部出血以及神经受损等因素也会引发尿失禁[4]。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尿失禁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一定压力,丧失治疗信心。但是对术后尿失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不良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开导,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控尿功能,增强自信心。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其中在手术前、后进行盆底肌训练,提高患者以肛提肌的盆底肌肉收缩的意识,从而加强盆底肌肉的理论,有利于近端尿道括约肌维持张力[5],改善尿道关闭能力,进而达到控尿的目的和意义。此外,盆腔底训练让患者可以熟知训练技巧,为日后盆底肌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排尿反射和膀胱功能训练相联合,更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排尿反射给大脑传输正确的信息,从而产生排尿反射和排尿节律,进而养成排尿的习惯和意义。而膀胱功能训练就是根据患者的饮水量和排尿量的情况,逐步延长患者的憋尿时间和排尿时间,这样有利于提升膀胱的顺应性,促进括约肌和膀胱逼尿肌的合成,改善膀胱功能,最终达到调理尿失禁的目的。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牵拉、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运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可以对神经和盆底肌肉产生一定刺激,从而使肌肉、盆底神经以及盆底肌的弹性和收缩情况得以改善,还可控制膀胱处于兴奋状态,改善尿失禁症状。

综上所述: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非常理想,实施会阴护理,拔管前的夹管心理,延长憋尿时间和排尿时间,有利于改善尿失禁症状。采用正确、科学的护理干预,辅助患者进行正确的训练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控尿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符合患者需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秀梅,蒋联群. 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2012,19(2):49 51.

[2]梁文立,廖利民.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见:廖利民,付光主编.尿失禁诊断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85 287.

[3]冯仕娜.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尿失禁患者康复的影响. 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2 23.

[4]司徒杰,张炎,高新. 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 见:高新,周祥福主编. 微创泌尿外科手术与图谱.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402 403.

[5]孟霞,孟晓敏,杨晓海. 早期采取训练对老年高危患者膀胱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2426.

论文作者:彭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影响研究论文_彭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