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p-PLA2的研究论文_李端,马丽霞,路延朋,吴红然,张慧卿,宋学琴

老年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p-PLA2的研究论文_李端,马丽霞,路延朋,吴红然,张慧卿,宋学琴

李端 马丽霞 路延朋 吴红然 张慧卿 宋学琴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的 检测老年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分析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与Lp-PLA2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Lp-PLA2在脑梗死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ACI)住院患者100例,分为病例组:病例组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76.49士7.75)岁。对照组为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老龄体检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7.20士8.46)岁。两组均采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一般情况,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采用上转发光法(UPT法)测定Lp-PLA2水平。应用SPSSl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论 Lp-PLA2水平升高是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相关。

【关键词】老年,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1.材料和方法

一般临床资料及分组:选择石家庄市第三医院老年病科2013.12-2015.01期间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与同期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

病例组:患者100例(脑梗死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76.49±7.75)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标准,经查体符合颈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特点,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②发病72h内入院。

排除标准:①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②合并大动脉炎的患者;③出血性脑梗死或梗死后出血转化,小血管性脑梗死,心源性或肿瘤性脑栓塞;④先天血管发育异常所致脑梗死;⑤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

2.方法

2.1分组方法

病例组:100例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26例,中度49例,重度25例。(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受损越严重,其中轻度:l-4分,中度:5-15分,重度:大于15分。脑梗死体积以MRI显示,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按体积大小分为:小体积梗死组≤4cm3,中体积梗4-10cm3,大体积梗死组≥10cm3。小体积梗死组46例,中体积组40例,大体积组14例。根据颈动脉颅外段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29例,不稳定斑块组63例。

2.2 Lp-PLA2定量:

本试验采用上转发光法(即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配套使用其Lp-PLA2定量测定试剂盒。

2.3超声检查

彩超机型采用飞利浦1U22。患者取平卧位,沿胸锁乳突肌外缘开始,扫查颈动脉颅外段,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远端、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观察血管内膜情况及斑块的形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1.1mm,定义于内膜增厚;1.2—1.4mm之间为斑块形成;大于1.4mm为颈动脉狭窄。

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表示,分别进行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其中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得数据经SPSSl3.0统计学处理,设Q=0.05为检验水准,以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两组一般情况与生化资料对比

4.2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吸烟者、饮酒者比较。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吸烟者、饮酒者比例,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比例,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O.05)

4.3两组血浆CHOL、LDL、HDL、FIB水平比较

病例组血浆CHOL、LDL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FIB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1 一般情况和生化资料的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病例一般情况与血脂、血凝分析,我们得出,在男女差别、年龄构成以及吸烟、饮酒比例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考虑可能与受试者均为高龄老人,体内性激素水平对Lp-PLA2的影响减弱,各种流行病学危险因子如抽烟、饮酒等差别较小所致。在ACI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增高,说明高血压、糖尿病因其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糖尿病引发的脂代谢紊乱,加速了本身年龄增长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引发脑血管疾病。在高龄老年人群中,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增多,血脂代谢异常,导致Lp-PLA2水平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增多。

2 Lp-PLA2与ACI、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脑梗死的基础是AS,而炎症在AS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高龄老年人中,血浆Lp-PLA2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ACI有很高的相关性。

3 血浆Lp-PLA2与ACI病情、梗死体积的关系

Lp-PLA2水平随病情加重、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升高。原因分析:本研究所入组患者均为老年高龄(平均年龄76.49±7.75岁),大多因为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动脉硬化程度较重、硬化范围较广,梗死区微循环极差,无法及时建立侧枝循环。因此,梗死体积大者通常病情较重,Lp-PLA2水平亦相应升高。

综上所述,血浆Lp-PLA2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Lp-PLA2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相关。在临床防治中,我们可以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抑制Lp-PLA2的活性,降低LDL水平,稳定颈动脉斑块,降低发病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何德化,李卫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四.心血管病学进展[J],2008,29(1):57-6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3

论文作者:李端,马丽霞,路延朋,吴红然,张慧卿,宋学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老年急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Lp-PLA2的研究论文_李端,马丽霞,路延朋,吴红然,张慧卿,宋学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