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蜀派胡琴创作群体论文_谭乔馨

试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蜀派胡琴创作群体论文_谭乔馨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 610101)

摘要:“蜀”是四川省的简称。位于中国西南部部的长江上游,沃野千里,众山环抱,自古就以其物产富裕,山河秀美被誉为“天府之国”。其优越的地势位置,悠长的历史底蕴,为蜀派二胡的音乐创造,演出,教育等供给了绵延不绝的启示,使得蜀派胡琴能够自成一派,不断发展。

关键词:蜀派胡琴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创作特色 思想理论

一、蜀派二胡的创立与发展

蜀派二胡,顾名思义,是以巴蜀大地为中心,以其别具一格的音乐文化特色,独具特色的表演技艺来展现巴蜀地区音乐的器乐派别。“蜀派二胡”最早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蓝玉崧老师提出,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蜀派胡琴艺术家的探索与改革,和丰富的巴蜀文化的滋养下最终发展而成一支别具一格的二胡派别。蓝玉崧教授曾给予蜀派二胡高度的赞扬,称赞其是“有特殊光彩的一家”,“蜀派二胡犹如四川风光一样美”。

回首蜀派二胡半个多世纪的成长道路,它最初由刘天华的弟子俞鹏先生创立,其传人段启诚教授经过长期教学,演出实践和理论研究,悉心培养了冯光钰,苏汉兴,车向前,舒昭,周钰,谭勇等第三代杰出的蜀派胡琴音乐家。段启诚老先生以理论为根本,实践为导向,对蜀派二胡音乐艺术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个性鲜明的音乐语汇。

二、蜀派二胡音乐的初创时期

俞鹏先生是蜀派二胡的第一人,他将恩师刘天华先生对二胡的贡献再一次提升,从中西音乐文化中汲取养料,独辟蹊径,对二胡乐曲创作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在短短四五年间就创作出十首旋律新颖,格调别致的富有革命意义的传世名曲,这些乐曲在力度,速度,弓法和指法等表演技巧和二胡表达力方面都有新突破。使得二胡这一最初被视为“叫花子”的民族乐器地位获得提升,大大增加了乐器的表达能力,突破了传统的头脑局限。著名二胡音乐教育家蓝玉崧教授曾说:“只有俞鹏弥补了刘天华死后这个空白,他为二胡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俞鹏先生早在成都担任音乐教育工作时,面临那个时期民族音乐教育的落后形态,他大力倡导发展民族音乐教育,还组织教育者进行必要的改革。然而,万事开头难,俞鹏先生在处理中西方音乐差异问题的把握上有所偏颇,使得作品中国风不浓,旋律感不强,也正因为这些创作上的不足,促使后人对蜀派二胡音乐进行不断探索与发展。但先生在创作上的大胆创新与不断开拓的精神,仍然值得后人继续传承与发扬。

三、创作中期

如果说俞鹏先生为蜀派二胡描画了大致的脉络结构,那么他的第一传人段启诚先生可以说将蜀派二胡音乐艺术创作风格描绘的更加丰富完整。

段启诚教授1945年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作曲,并跟随俞鹏先生学习二胡,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他牢记俞鹏先生的音乐思想,把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蜀派胡琴音乐的研究与发扬,他在教学上辛勤育人,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培育出众多蜀派二胡传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探索和深刻理解巴蜀民间音乐文化内容,更加真实和深入地体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创造出富有深刻民族特色的蜀派二胡音乐作品,他曾亲身走入西南民族音乐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到农村走访,向艺人请教,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在“根植传统,中西融合”的理论指导下,创作出大量独具民族风情和地区特色的蜀派二胡音乐作品,不仅发扬了俞鹏先生的音乐思想精髓,而且为蜀派二胡音乐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前进道路。他所作的20多首二胡曲和练习曲就是他在民族音乐创作中发现,传承,吸收取得的良好成果。

四、蜀派二胡音乐的发展期

文革之前,是蜀派二胡的成长时期,这段时期诞生了许多蜀派二胡音乐艺术家。

蒋才如先生作为一名四川人,为蜀派二胡的茁壮成长做出了伟大贡献。他196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二胡专业,1963年被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1968年以优秀的成绩结业。他才华出众,创作出许多优秀二胡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融入了众多蜀地地域民族文化。不管是从音乐作品表演方面还是从音乐作品创作方面来看,都无不显现出他作为一名二胡音乐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创作的多元性。

张秉寮和车向前先生也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他们集创作和演绎于一身,为蜀派二胡的发展倾尽全力。

五、蜀派二胡的成熟期

1979年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向中华大地。蜀派二胡音乐的创作也逐渐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达到空前繁荣。由此产生了又一批优秀的蜀派胡琴艺术家。

梁云江先生是著名的二胡音乐作曲家和二胡演奏家,也是我国最早取得专业硕士学位的艺术家,现任四川音乐学院教授。他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独奏曲,协奏曲,重奏曲及室内乐无不涉猎。在其富有特色的艺术创作与表演风格中,他创作并发展的独特二胡演奏技法最为出众,如“重力运功”,“指力训练”,“臀部定位”,“体态运动”等。他的作品深受海内外音乐高校和各大文艺组织的重视和欣赏,成为当代二胡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代表作之一。

谭勇教授也是现代蜀派胡琴音乐当之无愧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他音乐造诣颇高,不但为蜀派胡琴艺术创作作出了巨大供献,在教育和学术科研方面也成就巨大。谭勇教授现任西南民族大学和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四川省政协委员。他的演奏技巧和作品往往充满了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独具魅力,让人流连忘返。先生还出版了众多音乐著作,发行了二胡音乐CD,2003年在奥地利金色大厅“天华之号”新春音乐会上担任民乐团首席演奏家,他还多次携琴出访欧,亚,非,拉美二十余国家和地区,为蜀派二胡音乐的传播与发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蜀派胡琴艺术家的思想理论影响着创作,创作推动演奏,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蜀派胡琴艺术家们的潜心研究与辛勤付出,使得蜀派胡琴艺术最终发展走向了成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胡琴界一支有代表性的流派。相信不久地将来蜀派胡琴音乐定将在西南大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苑树青.俞鹏传人与蜀派二胡〔J〕.音乐探索.1994(02)

[2]肖前勇.段启诚二胡艺术研究〔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8(08)

[3]谭勇.《西部民族域内胡琴衍变融合录》〔M〕成都:民族出版社2011年2月

[4]谭勇.胡弓天籁.〔M〕.四川民族出版社2005年

[5]苑树青.俞鹏作品刍议—写在俞鹏逝世四十周年〔J〕.音乐探索.1986(04).

作者简介:谭乔馨(1994年4月—),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器乐演奏与教学。

论文作者:谭乔馨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试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蜀派胡琴创作群体论文_谭乔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