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其启示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香港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其启示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香港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启示论文,进程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香港会计国际化的背景

香港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其最初的会计准则是在英国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连名称都和英国的一样,叫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SAP,Statements of Standard Accounting Practice)。

随着英国标准实务公告越来越受到欧盟国际协调的影响,以及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往越来越紧密,香港会计准则里的英国影响因素逐渐减少。尤其是1997香港回归后,英国对香港的影响因素消失,与此同时会计的国际协调进程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逐渐成熟。这是香港会计国际化的外在动因。

另一方面,香港是一个国际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其经济具有国际化的特点,来自全球的投资者,要求香港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国际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同时香港为了巩固并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然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世界各地的资本来港投资,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国际可理解性和可比性。这是香港会计国际化的内在动因。

在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香港逐步摆脱英国会计模式,并最终于2005年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

二、香港会计国际化进程

香港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2年——2001年

这一阶段,香港主要是摆脱英国会计的模式,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香港宣布未来将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模板制定会计准则和指南,从此香港会计开始了国际化历程。进一步地,香港会计师公会理事会于2001年作出公开承诺,将重新审阅香港的会计、审计及专业操守准则,以期达到与国际标准一致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香港会计师公会主要是参考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对比较重要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进行修订,同时参考国际会计准则,发布香港原先没有的标准实务公告。发布的新准则主要包括:1.SSAP28准备、或有事项,参照IAS37。2.SSAP29无形资产,参照IAS38。3.SSAP30企业合并,参照IAS22。4.SSAP32合并财务报表,参照IAS27。5.SSAP1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6.SSAP31资产减值,参照IAS36。

经过这一阶段的调整,香港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与国际会计准则在重大方面保持一致。但是还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有:1.SSAP13投资性房地产与IAS40投资性房地产。2.SSAP14租赁与IAS14租赁。3.SSAP11外币转换与IAS21汇率变动的影响。

(二)第二阶段:2002年——2003年

这一阶段,香港会计师公会继续修订会计准则。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开始了会计准则改进的项目,发出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对多项国际会计准则做出修订。

香港会计师公会针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项目,根据新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修订版对现有的实务公告进行修订。

在IASB取代了IASC后,新发布的准则改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此前IAS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IAS)中仍然生效的准则名称在具体使用时仍然沿用原名称和编号。香港会计师公会也决定将基于IFRS的会计准则命名为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Hong Kong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这一阶段修订的内容主要有:1.修订了SSAP34雇员福利。2.修订了SSAPI财务报表的准备与列报框架。这一项修订,使得其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框架趋同。修订包括:将香港总纲的涵盖范围由“必须真实与公允的财务报表”扩大至包括“一般财务报表”;明确指出众多不同层面的使用者会依赖财务报表作出财务决策;消除之前发布的框架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框架文字上的区别等;反映其帮助香港会计师公会理事会制定会计准则的用途。3.修订了SSAP的前言,承认香港会计师公会的目标是实现HKFRS与IFRS的趋同。

(三)第三阶段:2004年

这一阶段是香港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阶段。2004年11月,香港会计师公会行政总裁张智媛宣布香港国际化的目标,香港会计准则将于2005年1月起,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接轨。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香港会计师公会对准则体系进行了重构,把香港标准会计实务公告,正式更名为香港会计准则(HKAS),并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编号排列和命名。

包括:1.香港会计准则(HKASs,Hong Kong Accounting Standards)。2.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s,Hong Kong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3.解释公告(INTs,Interpretations),针对新出台的准则的应用,进行具体持指导。

这一次对香港会计准则体系酌重构,使得香港的会计准则从内容到形式在重大方面都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四)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

2005年1月1日,多项新修订的准则正式生效,新修订的准则,有的涵盖了以往未曾纳入原体系的财务报告事项,如以股权为基础的偿付。而有的则是对现行准则作了改进,提高其质量和一致性,并达到与其他国家财务报告准则更进一步的国际融合。比较重要有以下几个:

1.HKFRS 2基于股权的支付。该准则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对所有的以股权为基础的偿付进行确认。并且,授予雇员作为报酬的股权和期权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确认为费用,在利润中扣除。

2.HKFRS 3企业合并。该准则要求所有准则范围内的企业合并应按照购买法处理。所谓购买法,即只有在购买日之后的被收购企业的利润才能并入收购企业的合并利润表中。但是,涉及受共同控制的企业合并在该准则范围之外。只有在满足某些严格的条件下,才能采用合并法(即参与合并的企业在报告期初就开始合并入集团财务报告中)。按照该准则,合并产生的商誉不再分年摊销,但至少每年应进行减值测试。而负商誉不再递延和分年摊销,直接计入利润表。

3.HKAS 19雇员福利。规定了提供雇员福利的成本应在雇员获取该福利的期间确认为费用,而并非在应付或实际支付该福利的期间;短期雇员嫌取该福利的期间确认为费用,利润分享和奖金支付只有在企业负有做出这类支付的推定义务,同时相关成本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确认为费用。

4.HKAS 20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政府补助只有在企业将满足政府补助的附加条件,以及能够收到政府补助时才能予以确认。虽然允许将非货币政府补助以名义金额确认,但通常的处理方法为采用公允价值确认。应有系统地使用收益法(在相关成本配比的期间内分期确认受益)而非资本法(将政府补助直接贷记股东权益),与受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可在收益表中列为贷项,也可在报告相关费用时抵扣该费用。

5.HKAS 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和HKAS 32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该准则规定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且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等)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增大了盈利的波动性。

6.HKAS 40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允许企业选择成本模式(即不再重估)或者公允价值模式。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投资性物业公允价值的变动都会在当年计入利润表。因此,当投资性物业的市场价值巨幅波动时,企业的盈利也会产生巨幅波动。而旧的SSAP13规定物业年度估价的变动会计入权益储备。

三、香港会计国际化对内地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加深,会计国际化是一个趋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也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香港的会计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1.香港的会计国际化进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对自身原有的体系进行修订,并补充原来所没有的会计准则。这个修订的过程进行了很多年,直到香港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重大方面保持一致后,才进行大调整。对会计准则体系进行重构,使得香港会计准则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从而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

有鉴于此,内地的会计国际化不可以操之过急,应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笔者认为,目前内地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应当是适度国际化,在条件成熟时选择最有利的时机逐步扩大国际化程度,直到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时,也可以考虑把编号和题目与国际会计准则改成一样,这样可以实现全面接轨。

2.香港的会计具有国际性的特点,但略显缺乏个性。国际会计准则在实现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国际的共性而可能牺牲某些国家、地区的特点。而香港本身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地区,虽然高度国际化,但有自身的特点,例如它的经济与内地紧密联系,实行“一国两制”,这是同样国际化的新加坡所没有的。因此某些国际会计准则可能并不适合香港,香港却采取了全盘接受的态度。例如关于金融工具的HKAS 32和HKAS 39,可能对香港的银行业造成重大影响,并且香港的许多银行还难以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估值,这两项新准则给银行业带来的利弊还有待评估,香港却率先采用了新准则。

对内地来说,受现实环境的约束,不可以盲目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在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会计准则中所规范的事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积极促进其与国际准则趋同,而对于一些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而内地是新出现的经济事项,就要多开展研究工作,制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时间表。

3.关于香港会计准则的制订模式。香港会计准则的制订模式是民间团体制订。其制订机构是自律性的行业团体——香港会计师公会。由民间职业团体制订则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职业团体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保证准则制订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政府政策多变性而导致会计准则反复修订,且效率较高。

内地目前的准则制订模式是政府制订准则。财政部是法定的准则制订机构。由政府制订准则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可以避免会计准则袒护大企业集团的利益。但是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只有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参与,才能满足会计准则制定上的技术要求。因此,内地可以加大民间职业团体在会计准则制订中的作用,以充分利用民间职业团体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提高会计准则制订的效率。

标签:;  ;  ;  ;  ;  ;  ;  ;  

香港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其启示_国际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