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进展分析论文_周翔宇,吴忠均(通讯作者)

ERCP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进展分析论文_周翔宇,吴忠均(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重庆 400016)

【摘要】 胆总管结石实为一种临床多发病,现今已有多种有效治疗方法,但微创治疗已成为诸多治疗之首选。现阶段,ERCP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主要有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RCP/EPBD)、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伴随ERCP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ERCP/EPBD、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得到显著提升,但对于那些较复杂此类结石,效果欠佳。对此,诸如激光碎石、经口胆道子母镜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本文就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ERCP;胆总管结石;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010-02

1968年,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临床中得到首次应用,人们首次基于内镜下,经造影清晰显示出胆胰管,这使得胆胰疾病诊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1]。1974年,国外有研究首次在胆总管结石(CBDS)治疗中运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EST),成功开创了无需开刀,便能将胆总管结石从嘴中取出的历史。而到了1983年,有研究首次采用内镜乳头气囊扩张(ERCP/EPBD)来治疗此病,效果较好[2]。近年,伴随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内镜医师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内镜治疗CBDS的成功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还大幅减少了并发症。本文就ERCP治疗CBDS的应用进展作一探讨。

1.治疗CBDS中ERCP/EST的应用进展

ERCP/EST的出现为CBDS治疗开启了新纪元,使此病患者在无需开腹手术的情况下,便能完成有效治疗。ERCP/EST实际是利用十二指肠镜,至乳头开口,将乳头括约肌切开,扩大开口,自然排出结石,或是运用多种取石方法将结石取出。对于此种方法而言,无需全麻,且创伤小,低死亡率,并发症少,整体效果佳[3]。ERCP/EST多用于治疗CBDS,其在适应证中的占比>80%,无论是急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还是比较复杂的乳头癌、乳头狭窄等,均适用。既往ERCP/EST在治疗大结石上效果不佳,但伴随诸如网篮机械碎石(ML)等方法的日渐完善,ERCP/EST在此取时效果上得到显著提升,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

有报道指出[4],ERCP/EST治疗成功率区间为85%~97%,而一次清除率为88%~95.3%,但这与结石的大小、性质及多少相关。在还未应用ML等方法前,ERCP/EST难以取出>1.5cm的大结石。而当与内镜液电碎石(EHL)、ML等方法联合后,取石率得到显著提高。如有学者[5]选取了702例CBDS患者,经ERCP/EST治疗,网篮取石成功率为87.6%(615/702),而剩余77例则采取ML,均成功,总成功率提升到99.7%。EST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22%,诸多研究数据不一[6-8]。受多种因素影响,内镜医师的技术及经验起到关键作用。由相关调查结果得知,内镜医师并发症以每周少于1个EST较多,而>1个EST并发症则比较少,结果比为10%:7.4%,严重并发症比值为2.2%~0.8%,大、小医院比为2%~7.2%。有研究显示[9],ERCP/EST近期并发症区间为6.7%~9%。最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占比为1.1%~3.2%,出血不多,较少出现严重出血,针对凝血功能障碍病症者,需慎用。切开之后,调整切开刀的位置,以11~12点为佳,切开过程运用电凝与电切搭配方式,这能够大幅减少出血情况。对于少量出血,可自然止血,而对于轻微的活动性出血,则可采用内镜止血,运用肾上腺素(1:20000)注射,将乳头边缘切开,用金属钳夹止动脉性出血。针对有明显出血者,大多表现为术后1~2d内有黑便出现,可通过内镜或药物方式来施治,针对前期经细致观察仍存在出血情况的患者,则需及时开展手术处理,避免病况加重。

ERCP/EST已经多年发展与完善,多地内镜医师对ERCP/EST操作技术及适应证以较熟悉,且对并发症也有深入了解,能够做到及时处理。且有着较高的ERCP/EST成功率,相比于常规手术,并发症少,此乃EST仍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所在。

2.ERCP/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进展分析

1983年,有研究[10]在胆总管结石中首次运用了ERCP/EPBD技术,所选取的1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但人们对此技术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且认为胰腺炎发病率高与ERCP/EPBD相关,因而一定程度阻碍了ERCP/EPBD的推广与应用。到了新世纪初,ERCP/EPBD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ERCP/EPBD实际就是利用十二指肠镜,直至十二指肠乳头,运用球囊将乳头适当扩张,扩大开口,最终实现自然排石或网篮取石的目的。此种方法具有较小的侵入性,不会对括约肌相应解剖结构造成破坏,并且术后能够基本恢复乳头括约肌功能。有报道指出[11],EPBD治疗成功率为86%~100%,多用于直径<12mm的CBDS。针对>12mm的结石,则需采取EPBD与EHL、ML等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成功率达86%~100%。有学者指出[12],ML与EPBD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治疗全部CBDS患者。针对少且小的结石,大多EPBD均可成功,而多且大的多发型结石,同样能采用EPBD治疗,但其中一半患者需运用碎石法来治疗。因EPBD具有较小的侵入性,不需要对乳头括约肌实施切开操作,因此,尤其适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另有学者指出[13],在治疗肝硬化患者时,运用ERCP/EPBD可以成功取石,没有穿孔及出血等情况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ERCP/EPBD并发症来讲,主要是乳头功能失调、胰腺炎等。有报道[14]选取了15头猪,深入研究了可能出现的狭窄或纤维化情况,最终结果得知,ERCP/EPBD会导致急性炎症反应,但是无关于乳头结构变化与纤维化。

3.网篮机械碎石(ML)

1982年,有学者[15]报道了ML的相关应用,有力推动了总胆管结石治疗的发展。自此之后,结石大小已不再限制内镜下取石。ML实为一种比较简便、实用的碎石方法,尤其是EPBD或EST无法取出的大结石,经内镜,把机械碎石器送至胆管内结石位置处,将网篮(由钢丝网制成)张开,将结石套住,收紧网篮时,粉碎结石。近年,采用EPBD或EST无法取出的结石,大多会选用ML,整体成功率达90%以上。且不会对胆管壁造成较大损伤,并发症少,有较低的死亡率,但对>20mm的结石,则须慎用。

4.内镜液电碎石(EHL)

1975年,EHL被首次运用于胆管结石治疗中,近年,有研究于十二指肠镜下,运用EHL,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向胆总管中送入高压液电碎石器,成功碎石。EHL经脉冲电流器置入液体中,能够使导管头端的两极产生比较强烈的高压脉冲,使电极连接于碎石篮,当放电时,结石便会被粉碎。针对此方法来讲,其多用于采用EPBD或EST失败后使用。特别是直径>20mm的结石,ML失败后可运用。EHL碎石的整体成功率>70%,但因结石碎裂可能会损伤到胆管壁,甚至还会出现穿孔情况,于头端靠近胆管壁位置,同样会损伤管壁。相比ML,EHL价格贵,操作较复杂,需基于胆道子母镜下来实施操作。

5.小结

综上所述,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特点,现今已成为各大医院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其所具有的局限性及引起的并发症,也越发受到临床医生、学者的重视。EPBD、EST对直径<10mm的CBDS有较好效果,但对于>20mm的结石或者是复杂性结石,其效果却欠佳,另外,EST会引起比较高的出血并发症,因而针对伴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建议采用。近年来,EST用于治疗复杂性CBDS有较好效果。尽管易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仍有一定降低。至此,在实际治疗中,需结合患者病情实况,酌情选择手术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Kim,K.M.,Lee,J.K.,Bahng,S. et al.Role of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 probability of choledocholithiasis but a negative CT scan[J].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3, 47(5):449-456.

[2] Becker,B.A., Chin,E. ,Mervis,E. et al.Emergency biliary sonography: Utility of common bile duct measur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cholecystitis and choledocholithi-

asis[J].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4,46(1):54-60.

[3]钱俊甫,卢书信,牛国浩.168例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及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2):969-970.

[4]李亮,闫军,孙存山,等.开放手术与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5):924-926.

[5]邵明山,李能平.内镜下柱状气囊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1):4257-4261.

[6]孙向宇.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微创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3):306-309.

[7]张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10):808-810.

[8]李浩航,汪建初,罗宗将.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17,45(2):243-246.

[9]骆伟,孟文勃,岳平,等.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结石复发的内镜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2):130-133.

[10]赵春萍,李俊.内镜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3):348-351.

[11] Shapiro,T.,Melzer,E.,Binder,Y.et al.Selective utilization of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ultrasound to exclude choledocholithiasis prior to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 retrospective study[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3, 60(123): 456-460.

[12]王超,徐锋,刘晓琳,等.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7):1391-1396.

[13]陈嘉波,杨体泉,罗意革,等.手术和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7):545-547.

[14] Alkhamesi,N.A.,Davies,W.T.,Pinto,R.F.et al.Robot-assisted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s an option for complex choledocholithiasis[J].Surgical Endoscopy,2013, 27(1):263-266.

[15]郭德胜,钱小星,齐伟.胆总管结石早期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4,22(2):124-126.

论文作者:周翔宇,吴忠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  ;  ;  ;  ;  ;  ;  ;  

ERCP下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进展分析论文_周翔宇,吴忠均(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