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材料管理,通过强化材料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施工成本与质量,提升施工单位经济效益,顺利完成设计目标。文中以施工材料管理重要性为切入点,探讨优化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的措施,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优化
在目前的建设项目中,虽然建筑材料受到高度重视,但重点仍然是建筑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提高,这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始终止步不前。为此,要积极创新建筑材料管理办法,制定系列管理措施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质量。
1、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物资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组成,也是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对象。在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期间,成本控制受到施工材料管理的影响,优化施工材料管理,进一步调整施工结构的成本控制,为顺利施工奠定基础。从客观角度来看,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是确定施工项目施工质量和成本管理的关键。
施工材料管理,重点在于材料质量控制、材料使用消耗等方面。施工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质量对比,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的管理存储,施工使用之前的材料质量检验等,都是优化施工材料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不断加强施工材料管理的力度,提高施工材料资金使用价值,确保施工材料资金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物资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案,解决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的工作问题。施工材料管理优化,还能够进一步缩减材料存储与运输等成本,与此同时增强材料管理力度,为材料存储、供应等控制创造良好条件。建筑材料管理的优化有助于建筑施工材料实现科学配置,尽可能的将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限度缩减。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合理控制施工材料的库存以及价格预估,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方便。
2、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专业的选材人员
当前很多施工单位所选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村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低下,同时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有着严重能力缺陷,无法保证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另外,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重视性也非常低,不会专门培训材料选择人员,进而从源头上降低了建筑工程材料质量。
2.2 缺少工程材料管理体系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的选择与管理上缺少科学的管理体系,很多施工单位缺乏材料质量管理意识,未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实行针对性的材料管理制度,这加强了施工的随意性,尤其是在材料质量管理工作中更是不严格。缺少施工材料质量管理体系最为突出的问题在材料进场质量的管理,在材料进场过程中存在质量缺陷的材料无法被及时发现,同时在材料堆放管理过程中也无法与计划信息相对应,从而导致取料过程中存在难度,更会消耗企业更多的资源,阻碍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2.3 建筑材料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的手段落后也成为影响材料质量的主要问题,例如施工材料的现场储存管理,当前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材料的现场存储管理重视不足,缺乏科学的现场存储管理条例,导致施工施工材料在现场乱堆乱放问题严重。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单位的材料管理手段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手段,缺乏科学创造精神,这也是导致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所在。
3、提高建筑施工材料管理质量的措施
3.1 塑造工程材料管理氛围
要从整个项目的角度进行分析,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通俗一点讲,就是要将原本分开的管理工作,进行汇总统一,在分工的同时,要进行合作,不允许出现管理死角和出现事故时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项目控制部这一部门,主要作用就是对采购的风险进行评估。
还应将其他管理部门也列入其中,增强对设计、施工等项目的操作过程进行的风险评估。要求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将获取的信息及时录入管理的系统中,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备份。管理程序中,要让登记信息的工作人员签名负责,并且该程序还要对不同等级的工作人员,如经理、主管以及普通员工等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做到有迹可循,而且会使得相应管理人员责任心大幅提高。
3.2 现场施工材料管理措施
施工单位按项目施工周期提前 2 天提交领料申请,需确保材料在仓储中心有库存,确保施工周期为 7 天,并明确材料接收人及配送地点,施工管理单位对领料申请进行审核时,需确保此领料申请的全部材料的施工周期在 7 天以内,仓储中心根据配送方案制定的配送单需提前反馈给施工管理单位和相应的施工单位,配送单需明确计划配送时间及配送材料清单,备料时需按施工单位分开准备材料配送至配送地点。
施工单位收到仓储配送方案后,需在计划配送时间前准备好材料接收场地,并安排有专业经验的人员进行具体的接收、清点、卸货工作,同时需 24h 配合仓储中心材料配送的接收工作,接收材料后需对材料进行保管及保护职责。同时注意预制材料在发放至车间前就应该统一返尺,统一排版,且施工料单与排版图应同时下发,保证在领料后就可马上施工,避免材料在车间内堆积,同时需要做好车间预制余废料的管理,预制余料应该进行统一编号,编号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并建立详尽的余料台账,详细跟踪余料的材质、长度及管径等信息,做好余料的现场管理和台账管理,以便在下次排版时使用余料排版,从而避免余料在车间内的大量堆积,造成车间空间的浪费,增加车间文明施工管理的难度,也造成余料的浪费及低使用率。按照流程进行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避免了因缺料导致施工单位积压半成品,造成半成品保存困难引起丢失及损坏;实现了有计划性的施工,避免了大批量领用暂不需要的材料造成存放保管不利而丢失损坏;避免了多家统一配送导致出现施工方材料混淆,节省了卸车及清点的时间。现场清点确认避免了因配送途中出现的遗失、漏配及材料损坏问题,可清晰判定责任人。
3.3 施工场地钢筋材料管理
在传统的钢筋材料管控中,不能在过程中对钢筋材料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根据实际工程统计钢筋材料损耗率在 3%~5%,存在严重的钢筋材料浪费。引入BIM技术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实际工程中利用 BIM 模型导出材料用量清单,结合现场工程进度、材料市场价和场地等因素综合确定材料采购计划。根据钢筋深化模型导出的材料用量准确,能够直接作为钢筋材料采购清单,避免采购不足或冗余造成材料浪费导致成本增加;钢筋深化模型生成材料用量灵活便捷,可按照不同部位、不同构件类型导出材料用量清单,利用此优点,可用在现场的限额领料。从模型中利用材料用量清单模板报告导出需要加工部分钢筋的使用量,作为控制现场钢筋用量的依据,可根据钢筋直径进行限额领料管理;在 BIM 软件中进行二次开发,使软件可以一键导出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加工料单,如图 2 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按照施工要求以层为单位统计生成加工料单,指导钢筋加工制作,相比传统的人工下料能显著降低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浪费。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建筑行业发展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其中的施工材料管理,结合施工材料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积极从管理体制、施工人员管理层对施工材料的管理重视与施工材料采购、现场施工等方面进行管理措施优化升级,来真真正正提升建筑行业施工材料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敦敦.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3):170-171.
[2]穆伟.建筑施工企业的大宗材料物资集中采购管理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7):29-30.
[3]王金.建筑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与控制[J].四川水泥,2019(03):158.
论文作者:王启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材料论文; 施工材料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现场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