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深化数字福州建设研究论文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深化数字福州建设研究论文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持续深化数字福州建设研究

陈登源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政治教研部 福建 福州 350014)

【内容摘要】 数字经济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对福州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保障,增进社会福祉、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州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但在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阻力较大、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应从培育数字技术人才、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据应用监管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措施,推动数字福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转型升级 数字福州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世界各国政府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看作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改善经济结构、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中国在全球数字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也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福州应立足新时代的发展潮流,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开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力争实现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超过20%,将福州打造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城市、数字中国建设福建样本的排头兵。

一、发展数字经济对数字福州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是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数字化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现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形成一个虚拟网,从根本上改变各行各业的业务流程、交易方式,刺激电子商务发展,使得生产及经营管理活动、生活消费活动实现数字化,同时也改变经济结构和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1]在全球信息化渗透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动能正在释放,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建设数字福州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化培养基: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TDZ、NAA等植物激素,形成不同的处理条件。T1~T9处理的激素添加的种类及用量见表1。

(一)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先导力量,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动能。数字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成为政府普遍的共识。当前,福州正处在“五区叠加”(福州新区、海丝核心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的关键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从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转向低碳、节能、高效的发展路子,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2]数字经济运用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上将发挥巨大的拉动作用,因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带来技术创新方面的正向整合,而且可能重构新的商业模式,掀起制造业的数字化革命。[3]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制造业劳动生产效率,为产业集群指明了定制化、柔性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二)数字经济改善民生保障,增进社会福祉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社会两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政府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决策透明度、服务便捷性和管理科学性,改善民生保障,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进社会福祉。[4]互联网具有普惠、便捷、开放、共享等特征,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公共服务领域,为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5]数字福州应贴近社会民众,服务民生保障,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宣传手段向社会民众宣传信息知识,增强民众信息意识,提高民众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降低使用信息资源费用和门槛,使信息消费成为一种大众化、平民化的消费,让更多民众拥有更为平等的发展空间,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6]同时,政府为便利民众办事,在教育、医疗、人保等部门开通了政务微信,实现政府职能全覆盖,为民众提高民生保障服务成为工作的常态。

(三)数字经济促进治理现代化

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基础。数字人才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人才,还包括与信息技术专业技能互补协同、具有数字化素养的跨界人才。[11]当前,数字人才短缺,尤其懂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又能把产业数字化的知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跨界人才明显不足,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尖端技术领域,数字人才短缺严重,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由于数字经济的行业集中度在逐渐加强,数字人才分布格局很不合理,在产业核心竞争力领域,数字人才短缺,分布不平衡;在传统的产品研发和运营领域,数字人才总量相对较多;在数字战略管理、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领域,数字人才总量比较少。[11]因此,把握数字经济的创新属性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对行业融合、跨界监管等领域的高素质数字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应构建新型专业化、综合、立体的数字人才队伍。[12]

二、在数字福州建设中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阻力较大

数字经济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对密集信息数据的监管和保护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跨界融合发展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应用,使得数据信息系统交叉融合,建立更为庞大的立体化的社会信息数据系统给监督与保护带来巨大的挑战。[10]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对新技术或新应用的监管相对滞后,市场乱象不断出现。线下线上问题聚合交错,市场运行更加复杂,线下不规范问题在线上被快速复制放大,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网络违法犯罪等,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7]另一方面,政府治理模式的条块分割、属地化分布不适应数字经济跨地区、跨部门融合发展的治理要求,政企治理权利与责任亟待厘清,治理方式亟待优化创新。[7]

(二)数字经济监管治理难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对传统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8]数字化转型是目前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指数字化不仅能扩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社会转型发展。[9]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信息、网络等构成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但一些传统产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处于劣势,无法正确把握市场需求动态,在获取数据信息方面较为滞后。同时一些传统产业运用数字技术能力不足,因为数字技术从投入到运用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与变革,面对经济数据化转型往往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另外,一些传统产业人才数字素养较低、存在“数字鸿沟”等问题也阻碍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因此,数字化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产业格局,传统产业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使得它们之间的界限不那么明朗。因此,数字化转型打破原有的产业格局,使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与发展,促使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数字人才供给不足

数字经济治理是政府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在逐渐加强,涌现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促使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壮大。[7]而数字技术的广泛发展与运用又推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组织的层级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逐渐打破组织层级结构、组织内外部边界,形成平台化、社会化的新型组织,重构新的经济社会结构,不断提升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3]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运用,很多企业运用数据智能这种全新的商业范式,对组织管理进行改革与创新,重构新的经济形态,大大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大力建设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治理范式的巨大转变。政府向社会公众开放和共享公共数据,及时让他们知晓政务信息,消除了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差”,打破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封锁、职能交叉重叠的传统状态,构建起无缝隙、一体化的跨部门业务协同体系。[3]随着“放管服”的深入实施,政府的一些权力逐渐转移到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中,由政府的单向管理、封闭式管理,转变到由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者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治理、协同治理,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数字经济领域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数字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原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特别在数据权属、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现有法律法规作了相应规定,但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3]当前,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但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数据洪灾泛滥”现象,比如,在数据产权属性方面,所有者、拥有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责权利该如何确定?数据由谁所有、由谁管、怎么管、怎么用等。[3]网路信息安全是数字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但目前网路安全治理力度较低、网路漏洞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网路威胁和挑战。[14]以前,政府加强网路安全管理,但只起到“防盗门”的作用,入侵者目的是窃取数据。因此,为了保护数据安全,2016 年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调整和规范了网络运行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但侧重点在于物理层和网络层的安全保护,并没有真正满足数据安全管理保护的要求。[15]因此,数字经济领域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造成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政府监管缺位错位等,阻碍数字经济发展的进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6]发展数字经济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如果实体经济发展落后,数字经济就很难取得较大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传统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必将对传统产业各领域各行业数据进行整合与发展,促使数字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速度在逐渐加快,数字经济正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渗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变革、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17]因此,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必须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体系。从行业数字化转型来看,建设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优化数字经济创新成果保护、转化和分配机制,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从行业层面来看,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分类分库建设覆盖行业、企业、产品、市场、研发等数据资源的行业数据库,构建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全链条的创新体系,提升传统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9]

三、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深化数字福州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体系

黑龙江省要求对规模以上井全部用GPS定位,加之普查员对设备使用不熟悉,GPS和水量计量设备(如便携式流量计)等普查仪器准备不足,在北方地区天气寒冷的情况下,使水利普查工作面临严峻考验。

我以为这下找到了缓和夫妻关系的机会,赶紧殷勤作答:“我正好去银行办点事,顺手替你把卡账给还了,咱俩谁跟谁啊,你可千万别谢我。”

(二)完善数据应用监管体系,提高数据治理现代化水平

数字经济的多样性、开放性及共享性,会衍生出许多以前从未出现过的信息安全问题。由于数据集中化、透明化、网络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带来了国家情报、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信息数据容易泄露的风险,同时,安全管理不当也会带来大数据丢失、损坏、盗取等引发严重安全事件而面临的风险。[18]因此,为保障数字经济发展,政府必须重视信息安全,完善数字经济监管体系,形成综合治理网络格局。一方面,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系。政府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属性,加强科学的顶层设计,建立统一数据标准,提供标准数据接口,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双向作用,提高数据结构化、关联性、一致性水平。[19]另一方面,协调好数据共享与数据安全的关系。数据共享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数字经济交易成本和治理成本,提高社会安全度,在数据共享中对有关数据采集、索引、提取、分析和报告可能会出现数据的泄露、篡改等危害数据安全的行为。因此,政府要从技术和制度层面入手,处理好数据共享与数据安全的关系,加强对数据的安全治理,防止非法篡改数据和盗卖倒卖数据行为,提高数据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数据共享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三)培育数字技术人才,提高劳动力数字化技能

数字人才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是掌握数字技术的通才与专才有机统一的复合型人才,是掌握伦理道德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人力资本的大力支撑,培养高技能人才、专业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对提高劳动力数字化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互联网企业和制造型企业之间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数字人才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具体项目中进行实习锻炼;二是在高等院校开设数字经济及其相关专业,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丰富人力资源供给;三是制造业是未来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制造业企业应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采取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对制造业劳动力进行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前沿技术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制造业劳动力的数字素养和技能。[20]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数字经济的科学发展要以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制度环境为基础。当前,法律法规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实践,带来数字技术在经济领域应用的风险。因此,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对数据保护和监管进行立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让数字经济发展有法可依。[8]一是形成《网络安全法》配套法律法规。以《网络安全法》为框架,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相关标准,明确网络安全领域基本法律问题的具体指向,为避免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隐患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21]二是实现数据权属方面的理论突破和制度建设。为了解决数据权属模糊不清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通过立法解释、行业指引等方式,共同解决数据权属模糊问题。三是调和个人信息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个人信息是最具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极力寻找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信息利用之间的平衡点,在《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用以保护公民个人的信息利益。[21]因此,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数字知识产权、数字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本文通过分析了普通传统公路养护的弊端,突出了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优秀之处,并且该项技术在我国公路养护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成熟。该项技术完美的将节省投资成本、缩短作业时间结合,并且通过层层检测,保证了同步碎石封层技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总得来说,相比较于传统的普通公路养护方法,该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既环保又省时省力,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已逐渐成为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公路养护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雪玲,焦月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及其应用初探[J].浙江社会科学,2017(4).

[2]逄健,朱欣民.国外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数字经济国家发展战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

[3]司晓,孟昭莉,王花蕾,闫德利.数字经济:内涵、发展与挑战[J].互联网天地,2017(3).

[4]倪晓炜,张海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路径[J].中国电信业,2018(8).

[5]张新红.数字经济与中国发展[J].电子政务,2016(10).

[6]方维慰.中国建设数字城市的难点与对策[J].软科学,2014(3).

[7]鲁春丛,孙克.繁荣数字经济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7(4).

[8]方晓红.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

[9]苏杨,王晓明,罗一飞.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N].中国经济时报,2018-4-12.

[10]郭晓萧.我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19(4).

[11]刘娟.数字经济时代的四维思考[J].杭州科技,2018(5).

[12]吕海霞.新形势下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及建议[J].产业创新研究,2018(9).

[13]何波.数字经济法律政策与立法展望[J].中国电信业,2018(11).

[14]林跃勤.新兴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

[15]关乐宁.网络安全风险加剧,数字治理刻不容缓[J].经济,2019(4).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孟昭莉,李萌,张彧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项能力[J].中国信息界,2018(10).

[18]钟春平,刘城,李勇坚[J].中美比较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7(4).

[19]许旭.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新模式与新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10).

[20]赵西三.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研究[J].中州学刊,2017(12).

[21]方禹.如何构建数字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J].网信军民融合,2018(6).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106(2019)10-0052-04

* 本文为福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8 年度一般项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深化数字福州建设研究”(2018B01)。

* 作者简介: 陈登源(1970—),男,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

(责任编辑:潘维永)

标签:;  ;  ;  ;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深化数字福州建设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