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_会计电算化论文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_会计电算化论文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工作论文,对策论文,会计电算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会计实行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的变化

会计工作的安全性、正确性甚至保密性要求高,必须有严密的内部控制措施予以保证。手工方式下,通过职能分割、人员分工而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与通过凭证、帐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而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相辅相成,可充分保证数据处理的真实、可靠和安全。会计工作由会计业务部门转移到电子数据处理部门,财会人员对处理工作的直接监督减少了,原内部控制体系难于适应这一变化。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集中性、连贯性,使大部分职权分割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数据存储载体的改变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手工会计中的帐簿控制体系失去作用。

(二)审计线索的变化

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把握会计数据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对其进行审计的有效途径。在手工方式下,凭证、帐簿和会计报表等各种审计线索,都是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填写与登记,并有经手人签字,是可见的文字和数字纪录。审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能够从原始业务,追踪到报表中的合计数,或者将合计数分解还原为原始业务数据,这也就是在手工方式下所说的顺查法和逆查法,据此来确定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合法。而在电算化会计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肉眼不可见。会计数据的生成方式,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审计线索改变了方式或干脆消失了。

(三)会计电算化削弱了审计的核对功能

在传统审计中,利用相互的验证和复核手段进行审计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核对累加合计数,核对余额,核对借、贷方的金额,核对凭证和帐簿等方法,就能发现错误和舞弊,因此,核对法是一个行之效的好方法。但是,实现电算化后,由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是统一的,计算机的计算又是准确无误的,所以审计的核对法对某些计算机的作业来说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只能用于部分计算机作业和人工作业上,审计的核对功能由此减弱了,而不能满足对会计电算化审计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才能达到审计的目的。

(四)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

会计实行电算化以后,审计人员除了对原有的审计范围和内容进行审计外,还应审计以下事项:(1)系统控制审计。 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一般控制子系统,包括组织和操做控制、硬件和软件控制、安全控制、系统开发和系统文档控制等。它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外部保障。另一个子系统是应用控制子系统,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它为系统运行提供内部保障。对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审计内部控制对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二是为了完善内部控制系统。(2)数据完整性审计。 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无论是输入的原始数据还是处理的中间结果一般都存于磁性介质。为了对输出结果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就要对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正确性进行检查。(3 )系统开发过程审计。系统开发过程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一般是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主要是检查各阶段的开发活动是否受到恰当的控制,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还要检查每个开发阶段是否产生了必要的文档资料,以及这些文档是否规范,以保证整个开发过程的科学性、先进性。(4)应用程序的审计。 计算机是依据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信息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对应用程序的审计是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也是较为困难的一项审计工作。

(五)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审计人员在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时,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这就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使其必须具备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等知识和技能。

上述种种影响是会计实行电算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审计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与挑战。

二、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比手工系统复杂得多,使得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更为深入和广泛。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技术。特别是在审计部门,要建立一支计算机审计人员队伍,从事开发审计软件,建立计算机审计系统,具体做法为:(1 )有步骤地对现有专职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会计电算化系统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新的审计工作。(2)招聘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 使他们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审计的原理和方法,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来,成为计算机审计的专业技术人员。(3)重视计算机的正规教育, 财经院校的会计类专业,除开设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还应开设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相关的课程,使高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二)采用适应电算化会计的方法和审计手段

当审计线索和审计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时,审计工作单靠原有的一套审计方法和手段就远远不够了。对电算化会计的审计所包括范围,不仅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和打印输出的会计数据进行审查,还必须对会计软件,内部控制制度,存储在介质上的文件以及计算机硬件本身的可靠程度进行审查:

1.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审计

电算化会计系统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保密程度。审查系统程序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检查电算化系统是否通过权威部门组织的鉴定, 是否通过会计电算化主管部门的运行评审并批准甩帐。(2 )根据系统程序的设计流程图,重点检查程序设计是否符合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考核它的合法性、合规性。(3)利用被审单位的实际数据,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处理检验。并将处理结果同正确结果进行比较。(4 )依据测试要求,设计一套模拟业务数据,然后利用被测程序对模拟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再把处理结果同应出现的结果进行核对,以检验被审程序是否可靠。(5)审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保密措施。

2.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

这些文件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打印输出的书面帐簿资料,它的审计方法与手工会计系统一致。另一种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对它的审计可以采用审计软件进行测试。其方法主要有直接测试即直接对这些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和间接测试即对备份的数据文件进行测试。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要与审计要求相适应

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要使财务人员能方便使用,同时也应该有利于审计监督。否则,在会计电算化后,审计人员无法开展工作,实现对会计监督职能。为了能有效地审计,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设计时,对其必须提出审计要求,使之在审查核算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具有提供审计线索的能力。具体地说,这就要求核算软件保留各种审计线索,以便对各种会计数据的追踪和审查,这些线索主要是:(1 )系统开发过程的技术文档、资料,如:用户需求报告,系统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等;(2)对软件或数据的修改必须留有痕迹。 另外在审计软件尚未成熟之前,核算软件应提供一定的审计手段。比如:要求系统对每一个模块的主文件都必须有详细的查询功能以及相应的打印输出功能,尤其是帐务模块中的总帐文件与明细文件。

(四)探索新的技术方法,制定新的衡量标准

目前,若没有适应计算机会计核算的新内控制度,则难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确可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运用一套新的技术方法和衡量标准,对会计电算化的内控制度进行考察、验证和评估。

审查系统的一般控制,查明:控制措施是否复合管理方针和法律要求;控制措施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为正在处理的数据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这包括组织控制、人事控制、操作系统控制、文档控制、硬件控制和软件维护控制。

审查系统的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在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所实施的内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及输出控制。

制定新的衡量标准,对于手工会计的审计,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准则,对于电算化会计也要制定一套新的适应电算化会计的审计标准。除对会计业务提出合法性与合规性衡量标准之外,还要对会计核算系统本身提出一些易于操作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的衡量标准,以便为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奠定基础。

(五)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

利用计算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计算机为工具,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审计。利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称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如利用系统软件的功能辅助审计、利用审计软件辅助审计等。今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规模会日益庞大,审计工作的任务空前繁重、内容变得更为复杂、手工难以实现有效审计,使用计算机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审计部门正在积极开发研制计算机审计软件,努力探索计算机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在不远的将来审计电算化也将逐步实现。

标签:;  ;  ;  ;  ;  ;  ;  ;  ;  ;  ;  

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_会计电算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