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论文_王建坤,肖奇,范宁娜,李莺,张丽英

(武汉市硚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调查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防控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6年9月5日到11月13日共发生水痘病例97例,罹患率3.65%,共出现4次发病高峰,18.56%的病例为中度、重度出疹,79.38%的病例有水痘疫苗免疫史,疫情网络直报率仅17.53%。结论:加强学校和医疗机构水痘病例的监测与预警,早期规范处置疫情,首剂水痘疫苗基础免疫后3~5年进行加强接种,是减少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发生的几个关键性措施。

【关键词】水痘;暴发;流行病学;接种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395-02

水痘是造成托幼机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但水痘在我国一直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病例数仅为实际发病数的“冰山一角”[1]。2016年9—11月,武汉市一所小学发生一起水痘暴发疫情,为探寻感染来源和传播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开展了调查和处置。

1.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定义 2016年9月1日—11月13日,在该校的全体学生及教职员工中,皮肤黏膜出现斑疹、丘疹、疱疹或痂疹者,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除外。

1.2 病例搜索

根据病例定义,通过查阅晨检午检记录、缺勤记录、就诊病历,填写病例一览表等形式开展病例搜寻。

1.3 调查方法

调查学校基本情况和传染病管理等情况,按照自制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通过湖北省免疫预防信息系统和预防接种证查阅水痘疫苗接种信息,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查看水痘病例疫情网络直报情况。

1.4 统计方法

运用Excel 2010整理数据与制图,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某小学有6个年级48个班,学生共计2495人,教职员工164人,所有学生均为走读。各班教室按年级分布在同一楼层,通风和环境卫生较好。发生疫情后,学校未停止集体活动,采取了病例居家隔离、对发病最严重的一个班级停班、加强消毒通风等措施,但病例隔离期限不足,发病最重的班级仅停班4天,其它达到停班条件的班级未停班,直到疾控部门介入。

2.2 疫情概况

2016年10月17日,区疾控中心通过家长线索得知疫情后,立即开展调查处置。共搜寻病例97例,罹患率3.65%,全区启动了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11月13日发生了最后1例病例,经该病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12月4日结案。

2.3 流行病学特征

2.3.1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2016年9月5日发病,9月19日出现第2 代病例,其后疫情出现4次发病高峰,每个高峰之间间隔12~16 天,11月13日末例病例发病后疫情终止,见图1。

图1 硚口区某小学水痘暴发疫情时间分布图

2.3.2班级分布 全校6个年级均有病例,罹患率在0.24%~16.59%之间,二年级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1.13%,6个年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4,P=0.00)。97例病例分布在48个班级中的19个班级,罹患率在1.85%~42.31%之间,罹患率高的班级主要是二年级相邻的几个班级,二(2)班罹患率(42.31%)显著高于其它班级(7.86%)(χ2=67.16,P=0.00)。

2.3.3人群分布 病例均为学生,年龄范围为7~12岁,主要集中在7岁、8岁两个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76.29%。病例中男生罹患率4.64%,女生罹患率3.13%,男女生罹患率无明显差异(χ2=3.85,P=0.05)。

2.4 免疫史和临床特征

病例症状普遍轻微,均无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100%),其次为发热(≥37.5℃),占19.59%。81.44%的病例表现为轻度出疹(皮损数在50个以内),18.56%的病例为中度出疹(皮损数等于或超过50个并少于300个),无重度出疹病例(皮损数达到300个及以上或住院病例)。97例病例中,79.38%的病例有1~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史。在有免疫史的病例中,中重度出疹率、发热率分别为18.18%、16.88%,在免疫史0剂次病例中,中重度出疹率、发热率分别为33.33%、25.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0.46,P=0.50和χ2=1.48,P=0.25)。见表1。

表1 某小学水痘暴发病例免疫史与临床表现

3.讨论

这次疫情发生后一个多月发生水痘病例47例,已形成2次疫情高峰,学校一直未报告疫情,且防控措施落实不力,病例通过密切接触蔓延扩散,直到疾控介入。同时医疗机构疫情网络直报报告率仅17.53%,大量水痘病例漏报。学校和医疗机构疫情监测系统双双失灵,不能早期发现和处置疫情,是造成疫情蔓延的主要原因。加强医疗机构和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早期规范处置疫情,是预防控制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关键措施。

调查表明,这次暴发疫情有1~2次免疫史的水痘病例,其发热率、中重度出疹率与无免疫史病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症状普遍轻微,与水痘疫苗覆盖率较高水平的水痘暴发疫情报道一致。一般认为,接种水痘疫苗后,即使再发水痘者,其临床症状也明显减轻。但较高水平的1剂水痘疫苗覆盖率仍不足以预防水痘病毒的传播,暴发疫情仍在高接种率的人群中持续存在[2-3]。

文献报道,水痘疫苗初次免疫后3年,体内的抗体水平与初次免疫后1年的抗体水平有明显差异[4],水痘疫苗基础免疫后3~6年是水痘突破病例高发时间间隔[5]。这次暴发疫情有75.26%的病例有1剂水痘疫苗接种史,只有4.12%的病例有2剂水痘疫苗接种史,发病年龄多在水痘疫苗接种程序后6~7年,水痘疫苗剂次不足或接种疫苗年限较长是造成这次学校水痘暴发的根本原因。对水痘疫苗基础免疫后3~5年实行第2剂次接种,对控制水痘暴发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青,徐爱强.我国水痘流行病学分析与水痘疫苗免疫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0):1093-1098.

[2]旷翠萍,林喜乐,庄辉元,等.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及疫苗保护效果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6):699-701.

[3]富继业,史如晶,马天薇,等.水痘减毒活疫苗高覆盖率的托幼机构水痘爆发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21(1):80-83.

[4]杨佳平,李晓军,吴铭,等.水痘疫苗初免与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8):560-561.

[5] Oh SH,Choi EH,Shin SH,et a1.Varicella and varicella vaccination in South Korea[J].Clin Vaccine Immunol,2014,21(5):762-768.

作者简介:王建坤,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制和免疫预防工作。

论文作者:王建坤,肖奇,范宁娜,李莺,张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论文_王建坤,肖奇,范宁娜,李莺,张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