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论文_戴建

身份证号码:34020419811106xxxx

【摘 要】建筑应用体系作为系统设置的本质性要求,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必须优化从现有设计形式入手,按照固定的设计形式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建筑事业对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在系统优化建设阶段必须对设计形式进行细化,结合具体设计形式的种种要求确定合理的节能途径、在本次研究中将以建筑给水排水依据为研究点,结合实际情况对节水排水路径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系统;给水排水;节能路径

1 前言

建筑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国策。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系统效率和保温隔热性能,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给排水功能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给水排水系统的能耗。因此,重视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途径,对研究建筑节能将有积极的意义。

2 给水节能

合理确定用水量(包括冷水、热水及其他等用水)的定额。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合理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一水泵-水箱的供水方式。

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台或2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

当市政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叠压供水设备。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热水水源的利用可采用太阳能、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通过表层地下水为载体,或将盘管埋在上壤中以盘管内流动的介质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输送到水源热泵进行能量转换,冬季输出45~65℃的热水。在太阳能的利用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术,太阳热水系统的工程参数应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

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应有温控装置,并应合理控制和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还应相互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热水系统宜机械循环以满足用水点的节水要求。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利用(包括工业余热、废热、烟气余热、蒸凝结水、热风能量的回收和梯级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气作热源。可采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应生活热水。当地电力供应较富裕的地区或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的政策时,可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直接制备热水。

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组合各种不同热源的比例关系。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热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55~60℃。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热水供应管网宜采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当采用电作为热源时,宜采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耗电功率。热水供应系统宜缩短热水的给水时间,增加机械循环,并平衡冷热水的水压。对于适合热电联供技术的工程,应优先考虑。

3 排水和雨水利用

现代建筑具有体量大、建筑高度高等特点,对排水的要求标准更高,要设计利用建筑自身的特点,利用重力自然进行排水,上层排水可以作为下层卫生间冲厕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在各层应当设置一定数量的雨水搜集设备,汇集到一起可以作为水源的重要补充。同时要建立中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系统,将各类水根据用途和水质不同进行分类排放,可以循环利用的进一步进行循环利用。对空调运转所产生的冷凝水也要进行统一搜集,综合进行使用,从而实现各类水的再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科学利用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实现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重要方面。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合理布置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有不同的方向,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杀菌、灭藻等)、物理(过滤)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设置适用消防水箱以减少消防水箱的清洗用水。

5 自动控制和计量

建筑中一般应当设置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比如实现温度的设定与控制、水池、水箱的报警和监控等。变频泵供水方式宜采用管网末端压力表控制水泵转速的运行方式。针对不同需要场所及使用条件应加强给水用水量计量。住宅应设分户水表计量用水。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设分栋用热计量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并安装用热计量、室内温度调控、多表远程操控系统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充水、绿化用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蒸汽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其他需要独立计量的管道系统宜设水表计量。企事业单位、学生宿舍的公共浴室、淋浴间等宜刷卡来用水。

6 其他材料设备方面

在材料、设备方面,应选用既节能又节水产品,设计施工中严禁使用已经被确认的淘汰产品,一经发现,严惩不殆。大力推广石油副产品的耐用、防腐的塑料管材作为输送管道。在多层住宅、公共建筑的生活给水管道设计上,使用建筑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如PE、PP-R等给水管道产品,禁止选用镀锌钢管;在小区建设室外排水工程中,推广使用高密度(HDPE)聚乙烯双臂波纹管,用埋地钢管、铸铁管;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系统采用聚氯乙烯(U-PVC)塑料管,禁止使用砂模铸铁管。在工业建筑中,应采用节水、节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注意加强设备与管道的保温,应选用理化性能优良保温材料,并确保有效的绝热层厚度。生活热水管的管道的经济绝热层厚度可参考表1。

7 结语

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不可阻挡,健康住宅和生态居住迅猛发展,建筑节水措施的推广最大限度的做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的居住水平以及以其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和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给排水节能的方式有很多种,建筑节能不仅仅体现在外墙当中,给排水系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给排水节能还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定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予以充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振印.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给水排水.2007,33(1):63-69.

[2]蒋明珠.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2,20(09):262-263.

[3]张爽 张文卓.现代住宅中给排水节能设计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03):292-293.

论文作者:戴建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论文_戴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