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分析论文_刘华夏,鞠阳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分析论文_刘华夏,鞠阳

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710000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必须坚持的“硬道理”。而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新型城镇化、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必须升级革新,向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工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进程。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现状

引言:科技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发展伴随各项技术的革新得到长足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得到提高,并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引进新型的施工技术,以此来达到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优化施工要求等需求。社会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得到大力发展是符合社会形式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很多施工技术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建筑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施工技术是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建筑质量,提升建筑效率,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钢筋和钢结构施工技术三大部分。此外,还包括建筑防水技术、建筑装饰技术等。

1.1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基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先决要素,其主要包括桩基技术和深坑支护技术。

1.1.1桩基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的桩基技术已形成多桩型模式,在成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已被广泛并良好地使用,但该技术存在明显缺点,比如造成土地扰动、产生噪音等与之相较,混凝土灌注桩技术以其可在任何土地及岩层采用、能满足不同承载力要求、可随意调整及控制桩径及桩长等明显优势,快速发展起来,使其适用范围日益宽泛。但是,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桩头颈缩、虚土等现象,影响工程质量。在混凝土灌注桩技术方面,国内建筑业已研究应用了后压浆技术以及沉管扩底柱等技术和桩型,有效解决了起吊不当、挤土、打桩应力过高等问题。

1.1.2深基坑支护技术

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非常关键的重要环节,但我国对这一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计算、检测等环节还在发展阶段。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深基坑支护正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地下连续墙、钢排桩等国外支护形式已被普遍采用。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土钉墙、逆作拱墙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近几年发展较快。就现状而言,不同的建筑工程对坑深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方法。

1.1.3挖孔桩技术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成熟,我国目前挖孔桩的开挖直径可达4米、扩大头直径可达6米,在某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也可以开挖深度达60米的人工挖孔桩。

1.2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占据较大比例,它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屏障,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目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再以强度为目标,而是以耐久性为目的。比如在混凝如外加剂方面,已实现缓凝、微膨胀、早强、抗渗等,有效提升了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尤其是预拌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混凝土模板方面,我国已开发出水平及竖向模板、全钢模板等一些较先进的支模技术,这些技术各自有其明显优势,为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1.3钢筋钢结构及抗震施工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中,对钢筋应用的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钢筋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基本性能功不可没。抗震施工技术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在引进抗震施工技术时,施工者需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全面了解在地震的情况下,抗震施工技术能够承载的力度,对施工结构的形变及受力等特点要全面掌握。施工人员要全面了解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形式如何。高层建筑的结构形态的刚度需要进行调整,甚至包括建筑结构的底层及转换层、构件的变化处、加强层及设备层等位置都需要强化和调整刚度。整个建筑的剪力墙也需要把握和约束好弯曲变形的力度,以此来保证整个建筑位移不会过大,从而达到抗震的效果。这样的抗震施工技术能最有效地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和损失,避免产生人员伤亡及经济则产的损失,解决建筑工程中的抗震难题。

2.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2.1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普及

国家一直在倡导节能环保,建筑施工领域也不例外,应当遵循这一的理念,将施工技术按照绿色节能施工的新型理念开展工作。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可以推动整个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运用绿色节能的理念指导整个施工工作,将水电资源、土地资源及建筑材料等资源采取节约的形态,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具体施工工作中,节约的同时,还要同时引进理念,将这些资源再利用,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也在保护城市环境中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施工中,施工现场总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扬尘、噪音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情况,有时甚至施工场地周边的植物被移植,很多路面被挖开,还有很多建筑垃圾的出现,诸多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周边的环境,影响城市的环境质量,这些问题是施工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如何有效避免来自扬尘、噪音、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施工技术中需要加强的方面,这对促进城市环境的保护作用十分巨大。由此可见,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对城市环境、施工周边环境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会很快运用到施工技术中,并不断被广泛应用到建筑施工行业。

2.2向施工技术创新化发展

在未来,施工技术的重点和创新的发展方向将是信息化施工、环保施工、后构施工以及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等多方面。施工机械自动化施工技术将有可能替代传统的人工施工,高耗能、重污染施工技术将被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所代替。传统的施工技术应用范围比较狭隘,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技术进行创新,保证施工技术得到进步的发展。

2.3向科学化管理发展

施工过程中,有效管理不可缺少。施工管理必须向专业化、信息化、全面化的科学管理发展。专业化是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设置相对稳定的施工管理岗位十分有必要,管理人员该具有定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建筑施工也应引进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随时随地共享,结合计算机运算、分析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有效监督施工质量。实现建筑施工科学化管理是监督工程高质高效完成的重要因素,除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外,还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以规矩致方圆。

2.4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工业化是现代建筑业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旨在把流水线和互动性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并以标准化的流程和要求,提升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业化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工厂化的系统技术改变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从而使建筑工程达到先进的工业化水准当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工业化,必须以先进的科技为引领,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提升施工技术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学管理,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结语

总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工程,建筑工程的发展有需要过硬的施工技术支撑。在施工技术不断推动下,我国的施工管理、绿色节能技术、建筑工程相关体制等方面都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焕标.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

[2]候俊,盛锋坡.简述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向导,2012(08).

[3]李惠民.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14(08).

论文作者:刘华夏,鞠阳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分析论文_刘华夏,鞠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