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整理其临床资料后,确定其收治时间均介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电脑排序的先后,将前面的5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后面的5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护理结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之生活质量得到优化,值得选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水平在逐渐上升,医疗护理模式也在逐渐增多. 优质护理模式是近几年临床医学所提出的一项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核心,注重护理过程中的人文色彩,尽可能保证护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优化患者在整个服务中的体验[1-2]。我院在心血管内科工作中,也引进了该种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整理其临床资料后,确定其收治时间均介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按照电脑排序的先后,将前面的5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的71岁,年龄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45.20±4.32)岁;将后面的50例作为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的72岁,年龄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45.87±4.92)岁。
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内科收治标准[3];(2)患者无严重的器质性疾病;(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记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其主要内容为:(1)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因为对疾病缺乏了解,而产生排斥、恐惧等情绪,从而影响临床工作的开展。对此,必须要以健康教育的形式,来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使之能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有基本的了解,提高配合度。(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要自患者入院后,与之进行积极的沟通,使得患者心理状况有较为准确的评估。在确定其心态以及诱导原因后,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策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3)环境干预。患者对于环境会存在一定的陌生感,这会使其的住院舒适度降低。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病房环境进行调节,使之温湿度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同时,定期进行清洁,确保其无菌性。调整光线,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地休息环境。保证操作的轻柔,降低噪音的出现。(4)饮食干预。在患者住院的过程中,其营养摄入是否充足,将会对其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对应的饮食方案。以少油、少盐、低糖、低脂肪等食物的食用为主,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5)运动干预。适当的锻炼能够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但是,心血管疾病的存在可能会使得很多患者忽略了锻炼。对此,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对应的锻炼方案,以打太极、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注意其频率。
1.3 评价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调研表,从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层面来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同时,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交功能、躯干功能等方面来对其生活质量进行了解,总分100,分值越高,则患者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核心,落实护理责任制度,强化基本护理内容,扩展护理服务范围的护理干预措施。目前在临床的运用频率相对较高[4]。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发病较为突然,负性情绪严重化,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较多的要求[5]。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充分的关怀,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满足,优化其护理服务体验[6]。从研究结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也以观察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护理结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使之生活质量得到优化,值得选用。
参考文献:
[1]李涛.深入探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7):93.
[2]郑常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2):115-116.
[3]史姗姗.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3):123-124.
[4]邓丽.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2):160-161.
[5]王艳晶.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2):237-238.
[6]王艳青.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0):170-172.
论文作者:文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模式论文; 血管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