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林小姬[1]2008年在《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情感障碍疾病,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抑郁症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日益明显。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造成的伤残位居各类疾病之首,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列为全球疾病总负担第四位,估计到2020年将升至第二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阐明其作用机制,是摆在医学科学工作者们面前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抑郁症的病理机制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单胺递质学说在过去占有统治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一般认为心理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合并有心理因素的抑郁症病人自杀危险率更高,另外,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神经营养和神经可塑性受损学说,该学说认为,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神经营养和神经可塑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疗法和针灸是治疗抑郁症的两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他们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毫无关联的,古人早已认识到音乐、声波与针灸、经络之间的天然联系。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证明经络是声波的良导路,声波有显着的循经络传导的特性,进一步揭示了音乐、声波与针灸、经络的联系,近年来在古人与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将音乐疗法与针灸融合形成了富有中医特色的音乐电针疗法,音乐电针在治抑郁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而且无副作用、并且简便易行,具有调节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功效。但其获得疗效的机理们仍需进一步明确。本研究探讨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BDNF、c-fos、TGF-β1等的影响,旨在阐明音乐电针治疗抑郁症的获效机理。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音乐电针组、百忧解组,每组10只。模型组、音乐电针组与百忧解组,每组10只,叁组均采用多种因素刺激大鼠制备抑郁模型,模型组除造模外不给予任何治疗,音乐电针组在造模的同时开始取“百会”、“叁阴交”穴进行音乐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21天。百忧解组给予百忧解(50mg/Kg/d)灌胃治疗,每日1次,连续21天。模型组除造模外不给予任何治疗令其自然恢复,正常组既不造模也不给予任何治疗。结果:1.造模后的大鼠在规定时间内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减慢,而音乐电针组可明显增加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减少悬尾后的不动时间,表明音乐电针可以显着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2.抑郁模型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多数细胞呈空泡状,胞浆着色很浅。而音乐电针及百忧解治疗组BDNF染色明显好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经音乐电针及百忧解治疗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3.抑郁模型组大鼠TGF-β1明显升高,经音乐电针或百忧解治疗后,大鼠TGF-β1水平降低,并接近正常组。结论:1.音乐电针针刺“百会”、“叁阴交”穴可以干预抑郁症状的出现,表现出较好的抗抑郁效果。2.音乐电针针刺“百会”、“叁阴交”穴可以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改善神经元形态。经音乐电针及百忧解治疗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提示音乐电针对BDNF的影响以及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是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之一。3.通过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发现经音乐电针可以使抑郁模型大鼠TGF-β1水平降低,说明音乐电针可以增加神经元细胞的可塑性,改善神经元形态。

杨丹[2]2013年在《脾胃为五脏藏神关键及针刺足叁里干预抑郁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五脏藏神是中医学脏腑与神志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基础理论分析、临床文献研究、动物实验的角度对脾胃与神志的关系进行探讨,揭示脾胃与五脏整体的关系以及脾胃对于神志活动的调节作用,分析调理脾胃改善神志异常的机理,对探讨脾胃与神志活动之间的作用机制及丰富五脏藏神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研究调理脾胃防治神志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梳理脾胃为五脏整体之中心的理论基础,探讨脾胃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对神志活动产生的影响。以当今社会的高发神志异常抑郁症为例,搜集常用医学数据库中的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文献,统计选取经脉以及穴位的数据并且加以分析。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角度以CREB为指标,探索足叁里穴、神门穴对抑郁症大鼠的发病影响与否及其作用机理。动物实验方法以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电针手少阴心经穴(神门)、足阳明胃经穴(足叁里),通过与西药组盐酸氟西汀对照,运用开野行为测定法检测大鼠行为学指标,运用HE常规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排列与细胞形态变化及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组织中CREB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3区CREB的表达。结果:五行之中以土为尊,脾因属土而位重。古人崇尚中正之位,因人体脾胃居中,表现而出的现象为化生水谷精微以供养全身,即具有“气血生化之源”的重要功能而受尊崇。人体全身之气升降出入须臾离不开脾胃的转枢,脾胃实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轴。生理上,脾胃具有滋养五脏、助五脏调和之功。病理上,脾胃一病可以直接导致五脏失和;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导致五脏整体气机逆乱;经脉气血运行失调亦可致周身气机不畅,五脏难安,整体配合不协调从而影响神志活动。脾胃调节五脏整体影响神志活动的机理,不论是脾胃配合失宜、脾胃主持五脏整体气机失调,还是脾胃对气血津液代谢、脾经胃经的影响等,病机关键均离不开气血、阴阳。临床文献研究的结果反映,治疗抑郁症选取阳经的频率远远高于阴经,说明抑郁症在病性上属于阴病,亦表明抑郁症不是单独一脏一腑之病。提示诊治抑郁症时应把握其气血逆乱的本质,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以调理气血、转枢气机为治病关键,注意“首调阳经,五脏重脾”的治疗思路。电针足叁里组、神门组抑郁症大鼠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增加明显。盐酸氟西汀组、电针足叁里穴组、电针神门穴组在糖水消耗实验上与模型组比较,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电针足叁里组、电针神门组两组之间并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在体重的变化上,发现电针足叁里穴与神门穴组抑郁大鼠的体重较其他组相对减轻。HE常规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排练紊乱。电针神门穴组、电针足叁里穴组、盐酸氟西汀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变性明显减少,胞体排列较整齐,细胞层次较清晰,结构较清楚。但电针神门穴组、电针足叁里穴组与盐酸氟西汀组比较细胞情况稍好,两者并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CA3区CREB的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其他实验组,电针神门组明显高于足叁里组;Western Blot(?)去测定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REB的表达,模型组海马CREB的表达量最低,电针足叁里组高于神门组。在海马CA3区电针神门穴增强CREB表达能力强于电针足叁里穴,而从整个海马组织CREB的表达来看,电针足叁里穴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神门穴。结论:1.五脏藏神理论的内涵为五脏整体主神,脾胃是五脏整体的中心,是五脏整体主神的关键。2.脾胃影响五脏整体调节神志活动的机理离不开气血、阴阳。3.抑郁症属于神志异常疾病,在病性上属于阴病,亦表明抑郁症不是单独一脏一腑之病。提示抑郁症的病机实质为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以调理气血、转枢气机为治病关键,注意“首调阳经,五脏重脾”的治疗思路。4.电针足阳明胃经足叁里穴、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均可改善抑郁症大鼠病理状态,具有防治抑郁症的作用。提示以《内经》“五脏藏神理论”与“心主神明”理论为依据,指导治疗神志异常疗效确切。5.电针足叁里穴、神门穴调节抑郁症发病的机理与海马CREB含量增加有关,推测CREB含量增加,保护神经的作用加强。其中电针足叁里穴对整个海马组织CREB含量增加的影响强于电针神门穴。考虑其原因可能是针刺足阳明胃经,直接调节中焦脾胃,产生调畅气机、运化气血的作用。这一调控神志活动的过程发生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变化有关,其中脑肠轴有极大的可能性参与了这一系列的反应。

奥村悠斗[3]2017年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抑郁症(depression)为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疾病特征为心境或情绪的显着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焦虑感、自责自罪等,甚至还可出现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及精神运动性迟缓等各种躯体症状,其确切病因及病理机制仍不明确。在抑郁状态病人中50%左右会有自杀之念,其中10%以上严重状态的病人主动离世,导致十分严重结果。有调查提出,该病在全球上的罹患率约为11%,易发病、易致残、易复发等特点,目前抑郁症要作为全球4大疾病,几年后要作为次于心血管病的重大卫生问题。目前存在着有两个应解决的问题,一是识别诊断率低,二是有效治疗率低,这两个概率大约只有30%左右。主要根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其人口高龄化,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之改变,就业困难、失业、躯体疾病等复杂的因素使人们的精神和心理的压力不断地增幅,引发该病的因素增加,使其罹患率也会越来越高,发作可威胁病人工作等周围环境,甚至影响家庭和社会经济,在全球上已成为重大公共问题。至今仍未彻底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假说认为,持续慢性应激可作为抑郁症的主要因素,激活免疫系统,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抑郁症。本论文主要以文献综述、实验以及讨论部分叁个部分组成。首先,从中国传统医学,比如辨证论治、治则以及方义等方面论述了病因与病机、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等;其次,进行了近年该病传统体针疗法的临床实验和其他针灸方法总结;最后,总结了近几年的.对抑郁症研究和细胞因子对海马脑区与海马中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目的通过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观察结果的影响,并运用分子生物学与组织化学方法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试图阐明电针对VEGF表达的影响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1.动物分组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抑郁模型组、药物对照组、电针针刺组。各组大鼠在实验前喂养一周,以适应环境。然后开始慢性应激刺激和不同干预,空白对照组大鼠用不分笼群养模式,其余组大鼠每笼1只孤养,空白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大鼠饲养于隔离的不同饲养室。2.造模方法采用慢性应激模型结合孤养进行慢性应激郁症大鼠模型的制作,持续21天给予7种不同的应激刺激,包括冷水游泳、禁水、昼夜颠倒、禁食、夹尾、束缚、潮湿环境,每日随机安排一种刺激,每种刺激平均3次。3.处理方法:空白对照组:在正常饲养条件下21天,非孤养模式,实验期间不予任何应激刺激;抑郁模型组:慢性应激造模21天,并在21天内每日进行与电针组等同的束缚干预,时间长度相同,强度同等;药物对照组:慢性应激加孤养,每日配药,按1mg/1ml的比例将百忧解以蒸馏水配制,按照2mg/kg体重,灌胃途径给药,给药后1h应激造模,每天一次,共21天;电针针刺组:慢性应激与孤养结合,电针干预21天,并于每天电针1h后进行应激造模。4.检测指标及方法:采用旷场实验(Open-field Test)、体质量(Body Weight)和糖水消耗量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Real-Time PCR技术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行为学各组大鼠的体重,在实验中均有增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抑郁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和电针针刺组的体重明显下降(P<0.01);与抑郁模型组的体重相比,药物对照组与针刺组皆有显着升高(P<0.01);在旷场实验期间,实验前的各组大鼠水平运动次数没有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实验后模型组的水平运动次数有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抗抑郁药的对照组与针刺刺激后的针刺组运动次数有明显增加(P<0.01);在旷场测试中,实验前各组垂直的频率有差异(P<0.05),抑郁模型组的垂直频率明显下降(P<0.01);与抑郁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与电针针刺组的垂直频率微有上调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各组的糖水消耗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抑郁模型组的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P<0.01);与抑郁症模型组对比,电针针刺组的糖水消耗量均有增加的趋势(P<0.05),虽然药物对照组的糖水消耗量微有增加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海马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用qRT-PCR法检测VEGF水平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中VEGF水平明显升高,具有差异性(P<0.01);和抑郁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和电针针刺组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具有差异性(P<0.01),而和药物对照组比较,电针针刺组VEGF表达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观察VEGF含量,和空白对照组对比,模型组、药物对照组以及电针针刺组VEGF含量的变化均无显着性(P>0.05);虽然模型组VEGF含量呈现减少趋向,但是无差异性(P>0.05)。结论1、长期的慢性应激可以改变大鼠的体重、旷场实验运动次数及糖水消耗量行为学表达,同时还可促使海马VEGF表达水平升高。2、电针刺激与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均可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从而可下调海马VEGF表达水平。3、大鼠的抑郁状态与海马VEGF表达的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杨玉帆[4]2009年在《抑郁症之文献研究及中医养生防治探讨》文中指出抑郁症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癌症”,与癌症及艾滋病并驾齐驱,被公认为是新世纪的叁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廿一世纪叁大黑死病之一,据估计目前全国有精神障碍症状(如抑郁、焦虑等)的成人超过一亿人。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至70%,抑郁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抑郁症一名的定义,是由现代精神病学所命名的,病因病机复杂,由于对疾病分类体系与认识疾病的方式不同,西医抑郁症在中医病症中至今无法定位于一个特定的疾病,它指包括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等的一组心理症候群。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虽无抑郁症病名,有关郁症的古代文献却极为丰富,对其认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秦汉起,发展于唐宋,完善于金元,鼎盛于明清,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早将属于郁证的百合病、脏躁、梅核气、奔豚气等情志引起的病证进行描述及鉴别,虽没有明确提出“郁证”的名称,但为郁证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也为现代的抑郁症提供了丰富的辨证施治材料。西方医学对于抑郁症形成原因至今未有定论,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学因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等方方面面探讨,生物、心理与社会因素交错。治疗上以药物疗法为主流,主要包括叁环抗郁剂(Tricyclic.Antidepressants;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选择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剂(SSRI)等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新型抗抑郁药神经生长因子NGF植物药提取物治疗抑郁症特别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改变药物治疗策略,促使心理治疗逐渐为医学界所重视。在古代抑郁症丰富文献基础上发展,现今中医有关抑郁症文献研究成果丰硕。古经方历久弥新如越鞠丸、逍遥散、温胆汤、柴胡类方、百合地黄汤、香砂六君子汤、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等都取得现代临床效果验证;以经方加减化裁,从辨证分型论治,从五脏病位论治或针对躯体疾病治疗研究,与西药对比疗效及不良反应等也都在临床运用上展现成果,甚至发展为简便服用的中成药及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的单方或复方天然药,无论动物实验或临床都持续在发展当中。针灸运用治疗缠绵难愈的抑郁症,机理研究获得临床认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单纯体针、电针、穴位注射、耳针、头皮针、埋线、离子透入、艾灸等,纯用针刺调神理气或针药并用,或搭配西药辅助治疗,内外兼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临床上己证明其疗效确切。中医养生和抑郁症之研究虽然属于起步阶段,但抑郁症的治疗发展应该朝向整体配套的防治思路,《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周期存在着同步节律变化。研究这种规律不仅对于养生保健,对于说明疾病的变化以及诊断、治疗、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从内经文献研究,将诸多因素有机的、系统的抑郁症病因纳入阴阳五行理论统摄之下,除了情志本身诱因之外,五脏相关、四时阴阳、五运六气、饮食因素、外邪侵袭、气血逆乱、体质因素、六经功能等等分析了抑郁症的病因,时藏阴阳理论与季节性抑郁症、气功、保健推拿、走罐疗法等经络养生取得临床印证,中医养生的具有防治抑郁症的可行性,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以方法多元综合施养为原则,具有普适性等更凸显了防治抑郁症的优势,掌握养生原则,养神为贵,采取精神养生、音乐养生、饮食养生、动静互涵中形神皆养的经络养生等养生措施将能对抑郁症防治做出贡献。

滕金艳[5]2013年在《不同电针对抑郁症胃肠道躯体症状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胃肠道躯体症状的临床有效性,并比较不同电针的作用效果。探讨音乐电针是否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2观察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百会穴、印堂穴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小肠推进运动、脑肠肽含量、海马及结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从脑肠轴的角度分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效应及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66例肝郁脾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音乐组和脉冲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中医证候量表在治疗前(0周)、治疗2周、4周、6周末(或中止时)对患者进行评定,对主要疗效指标采用PP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不同电针抗抑郁的临床效果和对抑郁症胃肠道躯体症状的改善程度。2实验研究选取符合条件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共5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百优解组应激且孤养21天,将百优解以生理盐水配制成1mg/mL,按照2mg/kg体重,于每日应激刺激1小时前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21天。脉冲电针组于造模同时行脉冲电针干预,选取“百会”、“印堂”穴,频率2Hz,电流强度为0.6mA,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1d。音乐电针组接ZJ-12H音乐电针治疗仪,音乐选取抗抑郁处方,其他与脉冲电针组处理一致。于实验前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包括体重、糖水实验和开野实验;行为学观察结束后,检测大鼠下丘脑和结肠黏膜中GAS、NPY、CGRP、β-EP含量、小肠推进运动情况、海马神经元及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结果临床研究1脉冲组和音乐组在治疗2、4、6周时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束时的总有效率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脉冲组和音乐组治疗对HAMD评分总分均有明显的改善。脉冲组第4周末,音乐组第2周末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脉冲组第6周末,音乐组第4周末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3两组在治疗4周末和6周末时,音乐组与脉冲组比较HAMD总分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音乐组在改善HAMD总分评分方面要优于脉冲组。4治疗6周末时,脉冲组抑郁情绪、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全身症状以及体重减轻的评分在疗后与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音乐组抑郁情绪与胃肠道症状评分疗后与疗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以及体重减轻评分疗后与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音乐组与脉冲组在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以及胃肠道症状评分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抑郁情绪、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以及体重减轻评分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音乐组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以及胃肠道症状方面要优于脉冲组。5脉冲组与音乐组中医证候评分总分在治疗第4周末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6周末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对中医证候评分总分均有明显的改善。在治疗4周末和6周末时,音乐组与脉冲组比较中医证候评分总分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音乐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要优于脉冲组。6治疗6周末时,中医证候评分胃肠道相关症状减分情况疗后与疗前比较,脉冲组忧愁善感、食欲下降、胁肋胀痛、腹胀、腹痛、便溏评分疗后与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音乐组忧愁善感、腹痛、便溏评分疗后与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食欲下降、胁肋胀痛、腹胀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音乐组与脉冲组比较,食欲下降、腹胀、腹痛、便溏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忧愁善感、胁肋胀痛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音乐组在改善抑郁症患者食欲下降、腹胀、腹痛、便溏方面要优于脉冲组。7两组疗前及疗后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改变,也无血压升高现象;针刺时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针刺部分输穴,可出现晕针、皮下出血及血肿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可消除不良反应。实验研究1实验前各组大鼠行为表现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减少,均与空白组大鼠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而旷场实验水平穿越格数与直立次数显着低于空白组大鼠(P<0.05).2实验21天后,开野试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脉冲组和音乐组有着性差异(P<0.05)。药物组、脉冲组与音乐组各治疗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实验14天后,脉冲组、音乐组大鼠体重增加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实验21天后,脉冲组、音乐组、药物组大鼠体重增加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与脉冲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音乐组与药物组比较有显着差异,音乐组与脉冲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第21天,药物组、脉冲组与音乐组糖水摄入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与两电针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5实验21天后,药物组、脉冲组、音乐组结肠粘膜GAS含量显着增加而NPY与CGRP含量显着降低;下丘脑GAS、NPY、CGRP含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组在调整大鼠结肠黏膜GAS、CGRP含量方面要优于脉冲组,在调整大鼠下丘脑GAS、NPY含量方面要优于脉冲组(P<0.05)。6实验21天后,药物组、脉冲组、音乐组下丘脑β-EP含量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黏膜β-EP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组与脉冲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7实验21天后,药物组、脉冲组、音乐组与模型组比较小肠碳末推进率显着增加(P<0.05),音乐组在改善抑郁模型大鼠小肠碳末推进率上优于脉冲组(P<0.05)。结论1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治疗均可显着改善肝郁脾虚型中轻度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音乐电针在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情况及典型胃肠道症状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作用优势,可以更加显着提高睡眠质量,更加明显地改善本病患者因肝郁脾虚而导致的食欲下降、腹胀、腹痛、便溏等症状。2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不仅出现行为学方面的改变,结肠黏膜与下丘脑的兴奋性激素与抑制性激素水平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小肠推进率降低,海马出现病理学改变。3电针治疗能够达到阳性对照药物百忧解的治疗作用。4音乐电针治疗在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下脑—肠轴的多个环节进行整合的作用效果要优于脉冲电针。

王欣君[6]2009年在《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SSRI_S抗抑郁药起效较慢,因此对抑郁症的病程和预后转归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延迟起效会增加病人的致残或意外发生的危险性,而且抗抑郁药的副反应也会因起效慢而加重病情和降低依从性。因此,快速起效的抗抑郁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症状、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痛苦,而且也会减少功能损害和降低自杀的危险性,同时,快速起效对抑郁症的社会经济负担减轻亦具重要意义。来自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起效快(与SSRI_S相比较而言),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效应规律和特点之一,探索其中的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阐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特点,有利于寻找更加安全有效快捷的抗抑郁治疗措施。【方法】①将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50例(针药组)和SSRI类抗抑郁药组42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②制作慢性应激模型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药物组(氟西汀)、电针组、针药组,治疗7天时进行大鼠Open-Field法行为学评价、糖水消耗实验和real-time RT PCR法测定中缝核、海马、额叶皮质的5-TH1A受体mRNA、5-TH2A受体mRNA表达。【结果】①针药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积分在第1、2、4周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比SSRI类抗抑郁药起效快,疗效好。SDS积分在治疗前后无差异,但减分率有差异(P<0.05)。针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SQI量表分值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PSQI量表分值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针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上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在睡眠障碍一项上无差异(P>0.05)。从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来看,在治疗2周时,肝郁脾虚组与心脾两虚组疗效相当,脾肾阳虚组疗效较差(P<0.01);治疗4周后叁组证型积分无差异,但肝郁脾虚组减分率低于其它2组(P<0.05)。②对于抑郁模型大鼠,治疗7天时各组行为学评分、体重和糖水消耗量比较,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针药组的行为学评分、体重和糖水消耗量均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针药组的垂直分、体重未出现差异(P>0.05)。但在水平分和糖水消耗量上,电针组、针药组高于模型组、药物组(P<0.05),电针组和针药组相当(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治疗7天后,额叶皮质5-HT1A受体mRNA和5-HT2A受体mRNA的表达各组间并无差异。海马5-TH2A受体mRNA表达下降,而5-TH1A受体mRNA表达上升。对于5-HT2A受体mRNA,电针组和针药组在中缝核、海马都有显着提高,而药物组在中缝核没有变化,在海马虽有提高但又低于电针组和针药组。电针组和针药组比较,电针组在中缝核和海马5-HT2A受体mRNA表达显着高于针药组。【结论】①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SSRI类抗抑郁药,且起效速度快,以对HAMD抑郁量表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改善明显为特点;②针药结合可以提高抑郁症及其引起的睡眠障碍的疗效,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上均有优势;③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各个证型的疗效不同,肝郁脾虚组与心脾两虚组疗效相当,脾肾阳虚组疗效相对次之;④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表来评价临床疗效时评分出现差异,故而具有中医辨证思维特点的量表以及疗效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⑤在动物实验中,针药结合抗抑郁也表现出快速起效,以改善水平穿越活动和嗜糖水性为特点,且电针组和针药组起效相当;⑥电针和针药结合抗抑郁的快速起效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海马5-HT2A受体水平,降低5-HT1A受体水平,同时避免了激发中缝核的负反馈机制而起作用的。⑦考虑到电针和针药结合抗抑郁的快速起效作用相当,而药物并未起效,所以认为电针在快速起效中起了主要作用。

邓晓丰[7]2013年在《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和血清中IL-1β、IL-6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它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精神压力的逐渐增加,人的病谱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包括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的增加,逐渐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目前对抑郁症发病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诊断和治疗抑郁症也处在一个低级阶段,临床上西方医学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但因为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临床上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的针灸疗法对治疗疾病有着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对抑郁症复杂的发病机制具有非常明确的调控作用,因此针灸治疗抑郁症已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人员也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尚不能提供了足够多的医学证据来证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本论文主要由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第叁部分是讨论部分。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主要从祖国医学角度阐述了抑郁症,对抑郁症的一般情况、病因、诊断、治疗等进行了论述;文献综述二重点总结了抑郁症的针刺疗法研究,主要从抑郁症的中医病名、中医病因病机、针刺疗法的临床研究、针刺疗法的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文献综述叁总结了几年来研究细胞因子对海马脑区的影响。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通过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干预,观察和研究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L-1β、IL-6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从而进一步探讨其病理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空白组(以下简称K)、空白束缚组(S)、模型组(M)、百忧解组(B)、脉冲电针组(D)、音乐电针组(Y)。第一:运用多种长期应激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第二:观察造模情况及电针治疗抑郁模型大鼠后的行为学变化。主要有开野实验、糖水试验以及体重变化;第叁:海马切片后用免疫组化测定海马组织IL-1β、IL-6的含量。第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的含量。结果:①行为学中的体重变化,各组大鼠体重在实验期间均有升高。与空白组比较,空白束缚组体重增长微有降低,但没有差异(P>0.05),可见束缚不会加重大鼠的抑郁状况,而模型组大鼠相对空白组体重增长显着降低(P<0.01),可见慢性应激会明显影响大鼠增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百忧解组、脉冲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的体重变化均有明显增加(P<0.05),说明百忧解、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均能减轻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与百忧解组和脉冲电针组相比,音乐电针组的体重变化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前,各组在开野实验中的水平运动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各组大鼠意识和活动状况相同,具有可比性;与空白组比较,空白束缚组的大鼠实验前后水平运动次数略有减少,但无差异(P>0.05);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百忧解、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治疗后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有显着改善,(P<0.05);与脉冲电针组和百忧解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大鼠的水平运动次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差异(P<0.05)。③造模前,各组在开野实验中的垂直运动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各组大鼠意识和活动状况相同,具有可比性;与空白组相比,空白束缚组的大鼠实验前后垂直运动次数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大鼠的探究行为发生了显着改变,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给予百忧解、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治疗的大鼠,其垂直运动次数较模型组有显着改善(P<0.05);与脉冲电针组和百忧解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大鼠的垂直运动次数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明显差异(P<0.05)。④造模前,各组的糖水摄入量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各组大鼠的快感正常,有比较的意义(P>0.05)。造模后的糖水实验可以观察到,与空白组相比,空白束缚组的糖水摄入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摄入量显着减少(P<0.05),表现为快感的缺乏,奖赏系统的低敏性;与模型组相比,百优解组、脉冲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的糖水摄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与脉冲电针组和百忧解组相比,音乐电针组大鼠的糖水摄入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差异(P>0.05)。⑤用免疫组化检测IL-1β、IL-6表达水平后,与空白组相比,空白束缚组海马中IL-1β、IL-6表达水平增高不明显(P>0.05),而模型组的IL-1β、IL-6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百忧解组、脉冲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的IL-1β、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脉冲电针组比较,音乐电针组的IL-1β、IL-6表达水平也有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百忧解组比较,音乐电针组IL-1β、IL-6表达水平有降低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含量后,与空白组相比,空白束缚组血清中IL-1β、IL-6表达水平增高不明显(P>0.05),而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含量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百忧解组、脉冲电针组和音乐电针组的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脉冲电针组比较,音乐电针组的IL-1β、IL-6含量也有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百忧解组比较,音乐电针组IL-1β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①长期的慢性应激刺激可以引起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同时能够导致大鼠海马和血清中的IL-1β、IL-6含量升高。②百忧解、脉冲电针及音乐电针均能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有改善作用,同时能明显降低大鼠海马和血清中的IL-1β、IL-6含量。③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均能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具有调节作用,且能够降低大鼠海马和血清中的IL-1β、IL-6含量,同时音乐电针的作用要明显优于脉冲电针,对百忧解组也有改善趋势。④海马和血清中各组IL-1β、IL-6含量的趋势相吻合,提示外周与中枢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⑤鼠套束缚不会增加或减轻大鼠的抑郁状态,同时对海马和血清中的IL-1β、IL-6含量没有影响。

梁佳[8]2012年在《针刺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状态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差异性研究》文中指出抑郁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剧增的高危害性、高致残率的精神疾患。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是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临床表现有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精神运动迟滞、言语减少、且常伴有自责自罪感,严重会导致自杀。随着来自社会环境中应激因素的不断加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抑郁症在世界致残性疾病中排名第四,终身患病率在3%-5%之间,预计到2020年其排名将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而跃至第二。抑郁症所致伤残居多数疾病之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目前抑郁症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由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单靶点的治疗虽获肯定疗效,但仍无法摆脱毒副作用和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针刺对机体具有整体的调节作用。抑郁症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临床疗效确切,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同。其在改善抑郁症患者躯体化症候群、认知障碍症候群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表现出疗效持续、全面且无副作用的特点。近年来,对针刺抗抑郁治疗的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发现针刺治疗是多靶点、多方面的整体治疗,在维持脑神经元细胞生存方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本实验研究选取与细胞生存与凋亡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内Ras-MEK-ERK及Ras-MKK-JNK信号转导通路,意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索针刺对神经元细胞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选择孤养结合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模拟人类抑郁发病过程;采用手针、电针“百会”、“印堂”、“内关”穴、帕罗西汀灌胃叁种干预措施治疗;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变化,以确定模型的成立;研究针刺在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下对细胞内ERK及JNK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异同,针刺和药物治疗对影响细胞生存与凋亡的细胞内ERK及JNK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异同;探索针刺抗抑郁治疗的作用机制,补充针刺抗抑郁机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结果:1.建立孤养结合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进行体重、旷场、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实验前各组大鼠行为表现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减少,均与空白组大鼠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旷场实验水平穿越格数与竖立次数显着低于空白组大鼠(P<0.05)。手针、电针、帕罗西汀组大鼠体重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手针、电针、帕罗西汀组大鼠糖水摄入量均高于模型组,其中帕罗西汀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手针、电针治疗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穿越格数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手针组差异显着(P<0.01);手针、电针、帕罗西汀组大鼠旷场实验竖立次数较模型组均有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手针、电针组差异显着(P<0.01),帕罗西汀组差异显着(P<0.05)。空白+手针组大鼠行为学表现与空白组大鼠无统计学差异。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含量,检测孤养结合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改变情况以及干预方式对其的治疗作用。结果如下:①大鼠血清5-HT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均下降,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均上升,差异显着(P<0.05);叁组治疗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大鼠血清DA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降,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含量均增加,差异显着(P<0.05);叁组治疗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大鼠血清NE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大鼠血清NE含量减少,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均增加,差异显着(P<0.05);叁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手针组大鼠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空白组大鼠无统计学差异。3.研究ERK信号转导通路关键指标ERK1/2及其磷酸化水平与抑郁症发病及针刺抗抑郁治疗作用机制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相关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如下: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ERK1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海马ERK2表达增加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前额叶皮层ERK2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②与空白组相比,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p-ERK1表达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叁组治疗组大鼠海马区p-ERK1表达量均上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差异显着(P<0.01),模型+帕罗西汀差异显着(P<0.05);模型+手针组与模型+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模型+电针组与模型+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大鼠前额叶皮层p-ERK1表达显着增加,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帕罗西汀组相比,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前额叶皮层p-ERK1表达有显着差异(P<0.01)。③与空白组相比,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P-ERK2表达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大鼠海马区p-ERK2表达上调,差异显着(P<0.01);叁组治疗组织间无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大鼠前额叶皮层p-ERK2表达均上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上调差异显着(P<0.01),模型+帕罗西汀组上调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帕罗西汀组,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差异显着(P<0.01)。空白十手针组与空白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ERK1/2磷酸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对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交汇点CREB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及前额叶皮层CREB蛋白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如下:①模型组大鼠海马区CREB表达比空白组减少,差异显着(P<0.05),皮层CREB表达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②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及前额叶皮层p-CREB表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海马区,叁组治疗组p-CREB表达较模型组上升,差异极显着(P<0.01),且模型+电针组、模型+帕罗西汀组显着高于模型+手针组(P<0.05,P<0.01)。空白+手针组与空白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CREB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5.对ERK信号转导通路下游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及前额叶皮层BDNF蛋白表达量。结果如下:与空白组相比,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BDNF表达显着减少(P<0.01)。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差异显着(P<0.01),模型+帕罗西汀组差异显着(P<0.05)。模型+手针组与模型+帕罗西汀组差异显着(P<0.01),模型+手针组与模型+电针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模型+电针组与模型+帕罗西汀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大鼠前额叶皮层BDNF蛋白表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差异显着(P<0.01);模型+手针组与模型+帕罗西汀组差异显着(P<0.01),模型+手针组与模型+电针组差异显着(P<0.01),模型+电针组与模型+帕罗西汀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空白+手针组与空白组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BDNF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6.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凋亡因子存在情况及干预措施对其改变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及前额叶皮层促凋亡因子BAD与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表达量,并计算其比值,探讨细胞死亡与存活程度。结果发现,①大鼠海马区BAD/Bcl-2比值: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AD/Bcl-2比值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大鼠海马区BAD/Bcl-2比值显着下降(P<0.05);叁组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大鼠前额叶皮层BAD/Bcl-2比值: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BAD/Bcl-2比值极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手针组、模型+电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大鼠前额叶皮层BAD/Bcl-2比值下降,其中模型+手针组及模型+帕罗西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叁组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空白+手针组与空白组大鼠在海马及前额叶皮层BAD/Bcl-2比值上没有统计学差异。7.研究JN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指标NK、p-JNK、c-Jun、Caspase-3)与抑郁症发病及针刺抗抑郁治疗作用机制的关系。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如下: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JNK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②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p-JNK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手针组大鼠海马p-JNK蛋白含量下降,差异显着(P<0.05)。③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Jun蛋白表达量增加,与空白组差异显着(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④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叁种治疗方式均能下调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且两组针刺治疗组效果好于帕罗西汀组,差异显着(P<0.01)。空白+手针组与空白组大鼠,海马区JNK、p-JNK、c-Jun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空白+手针组与空白组大鼠,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显着(P<0.05);空白+手针组与模型组相比海马区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显着(P<0.01)。结论1.孤养结合慢性应激刺激大鼠模型,能够模拟人类抑郁症状。造模成功后,模型大鼠体重下降、兴趣减低、探究行为减少,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DA)降低,Ras-MAPK/ERK通路多环节受到抑制,Ras-MKK-JNK通路被激活,神经元细胞内BAD/Bcl-2 (?)(?)值升高,神经元凋亡超过正常水平。2.研究结果显示,生理状态下,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ERK及JNK磷酸化水平均无影响。推测,正常机体状态下,针刺可能不会产生导致其正常状态发生改变的作用。3叁种干预方式均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且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对探究行为的改善作用优于帕罗西汀,帕罗西汀对中枢奖赏机制的改善作用优于针刺。4.叁种干预方式均可以逆转模型大鼠血清单胺耗竭状态,叁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与帕罗西汀相比,针刺能显着改善ERK1/2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激发Ras-MAPK/ERK通路,扩大BDNF蛋白表达,从而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6.与帕罗西汀相比,针刺能显着调整JNK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抑制Ras-MKK-JNK通路,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发挥抗神经元凋亡作用。7.针刺与帕罗西汀均可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元细胞内BAD/Bcl-2比值,达到神经元保护作用。8.研究结果显示,病理状态下,针刺与帕罗西汀对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p-ERK1/2、p-JNK)的调节作用有显着差异,导致细胞最终效应蛋白(BDNF、caspase-3)扩大作用有显着差距。9.推测,针刺抗抑郁治疗,临床表现出起效时间早、减毒增效作用强、改善患者整体状态显着,可能与上述信号转导机制的差异性呈正相关。

赵少廉[9]2005年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很高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本论文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内分泌、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海马BDNF、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等角度入手,探讨了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 一 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5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百忧解组,其中电针组28例,百忧解26例。电针组患者头部取百会、印堂穴,肝郁脾虚配阳陵泉、叁阴交穴,心脾两虚型配内关、叁阴交穴,肝肾阴虚配太溪、叁阴交穴。得气后接电针仪,每周叁次,每次30分钟,6周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百忧解口服,每日一次,20mg/次,共服用6周。 结果: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百忧解相同,但电针对焦虑躯体化症状及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百忧解,且副作用明显少于百忧解。 结论:电针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 二 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体重200-230g,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及百忧解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及百忧解组动物制备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模型组令实验动物自然恢复,不给予任何治疗:电针组在造模同时取百会、叁阴交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日一次,共21天;百忧解组在造模同时同时采用百忧解灌胃治疗,治疗剂为1.67mg/kg,每日一次,共21天。 结果:1.造模后的大鼠在规定时间内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减慢。而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加实验动物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减少大鼠鼠尾悬挂实验大鼠不动时间,表明电针可以显着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2.模型组大鼠血浆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升高。电针可以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浆CORT和ACTH水平,使之趋于正常。3.慢性应激引起大鼠大脑前额皮层和海马组织中NE、5-HT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电针可以明显提高实验大鼠中枢降低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4.模型组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图象分析表明BDNF阳性细胞光密度降低。电针治疗后BDNF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且阳性细胞光密度增加。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c-fos阳性细胞光密度也增

徐伟婷[10]2017年在《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很高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本论文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内分泌、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海马c-jun、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等角度入手,探讨了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观察了54例患者,其中电针组28例,百忧解26例。电针组患者头部取百会、印堂穴,肝郁脾虚配阳陵泉、叁阴交穴,心脾两虚型配内关、叁阴交穴,肝肾阴虚配太溪、叁阴交穴。得气后接电针仪,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6周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百忧解口服,每日一次,20mg/次,共服用6周。结果显示: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百忧解相同,但电针对焦虑躯体化症状及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百忧解,且副作用明显少于百忧解。实验研究:清洁级SD雄性大鼠,体重200-230g,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及百忧解组,每组8只。模型组、电针组及百忧解组动物制备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模型组令实验动物自然恢复,不给予任何治疗;电针组在造模同时取百会、叁阴交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日一次,共21天;百忧解组在造模同时同时采用百忧解灌胃治疗,治疗剂为1.67mg/kg,每日一次,共21天。研究结果如下:1.造模后的大鼠在规定时间内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少,体重增加减慢。而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加实验动物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减少大鼠鼠尾悬挂实验大鼠不动时间,表明电针可以显着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2.模型组大鼠血浆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升高。电针可以明显降低实验动物血浆CORT和ACTH水平,使之趋于正常。3.模型组大鼠海马c-ju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图象分析表明BDNF阳性细胞光密度降低。电针治疗后c-j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且阳性细胞光密度增加。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c-fos阳性细胞光密度也增加。电针治疗后,大鼠海马神经元c-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c-fos阳性细胞光密度也显着降低。文献研究(一)国内外研究进展1.祖国医学对于抑郁症的认识1.1抑郁症的定义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疾病。抑,有抑制,压抑,按压的含义。郁,有忧愁,忧伤,愁闷,沉闷的含义。抑郁是病人抑制自己内心忧愁苦闷体验,使其不向外表露出来的意思。祖国医学多以郁证或郁病为名。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以"五郁"立论,为后世治"郁"学术思想开创先河。1.2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抑郁症除了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外,还包括许多躯体不适如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性欲减低、头痛、头晕、口渴、咽喉不适、胸闷、心慌、胃痛、腹胀、大便不调等。中医学虽无抑郁病名,但有关抑郁症状、病因及病机的论述却散在于许多古代医籍中,内容极为丰富。祖国医学中百合病、脏躁、梅核气、郁症等病描述的症状与抑郁症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常用治疗上述疾病的方药治疗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应以中医五脏藏五神,主五志的理论为指导,根据脏腑辨证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方药进行治疗。(二)现代医学对于抑郁症的认识1.抑郁症的定义抑郁症(Deperssion)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指心境显着而持久的低落,至少为期二周以上,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疾病。此病常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1]。此病非意志力能克服,若未经治疗,症状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2.抑郁症的流行病学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1%~9.5%,约13%~20%的人一生曾患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抑郁症,15%的重度抑郁者可因自杀而导致死亡。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抑郁症列为21世纪发展中国家致残的首要因素。3.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抑郁症的病因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然而,各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这些研究似乎能解释部份抑郁症的原因,但仍然有其局限性。现在一般认为抑郁症是由遗传倾向和早年不幸的生活事件如儿童虐待或照顾缺乏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无疑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这些相互作用导致系统,CRF和NE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个部位和外周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神经生物学变化持续到成年,导致应激反应系统功能亢进,从而对成人的各种形式的应激敏感,这种应激反应系统的功能亢进被假定为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神经生物学的易感性的基础。如果反复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就有可能出现抑郁症或焦虑症。另外,从生物化学、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角度也能解释一部份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4.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动物模型可以将临床治疗学与基础研究联系起来。一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为精神病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手段,对于揭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寻找和筛选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种方法可以用作抑郁动物模型的制备。这些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激模型,神经生化机能改变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孤养和分养动物模型等。结论:电针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电针可通过降低降低血浆血浆CORT和ACTH水平、提高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调节海马c-jun及c-fos蛋白表达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提示电针治疗抑郁症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起作用的。本课题第一部分为文献研究,总结归纳了抑郁症的中医病名溯源、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认识以及传统治疗方法和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概况。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神经内分泌、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海马c-jun、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等角度入手,探讨了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抗抑郁药百忧解相同,但电针对焦虑躯体化症状及中医症状的改善优于百忧解,且副作用明显少于百忧解。因此,电针治疗抑郁症更适合于躯体主诉多、焦虑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能耐受药物副反应的患者。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电针可通过降低降低血浆血浆CORT和ACTH水平、提高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调节海马c-jun及c-fos蛋白表达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提示电针治疗抑郁症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起作用的。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概况的回顾与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有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等诸多方法,其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但在诊断和疗效标准、证型规范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一般的临床经验总结或诊疗观察上,因此提出以下相应的研究设想。1.需尽快使诊断规范化,疗效标准统一化。中医药治疗本病,无论是采用辩证分型或专病专方及针灸治疗,均有较好疗效,许多资料都设立了对照组,证明了其疗效优于西药或与西药相比无明显差异。因为研究方法的不规范,诊断和疗效评判标准的差异,以致影响了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影响了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总体水平的评估,因此就需要尽快使诊断规范化,疗效评判标准统一化,在临床研究方面须设计周密,使辨证和用药及针灸处方更客观。2.加强病因病机研究综观古代和现代的有关文献,无论是从西医还是中医学角度,有关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以致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足够的可供参考的客观评价指标。我们应当采用现代思维方法及研究手段,多从中医角度来探索其致病因素。3.积极开展药理药比研究目前临床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靠西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有的其至还很严重,反而使病人加重抑郁、焦虑状态。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待开发,努力研制开发对治疗该病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新药,有可能成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突破口。而要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新药,就要运用所建立的"证"的动物模型,进行中药药理药化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临床研究,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筛选出临床疗效显着、有应用前景的中药,进一步开发成为新药。因此如何有效地改革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使本病的治疗朝规范化、简单比方面迈进,已成为当务之急。4.加强综合治疗及其获效机制研究因为本病难愈,所以应用一种疗法或单方单药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奏效,或仅仅收到短暂效果,如能采取综合治疗,就可体现明显的优势。针药并用是中国传统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且在临床上已证明其疗效确切。因此,针灸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针刺疗法已是医疗竞争中必须拥有的技术力量,其增效互补作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针刺原理的研究,对针灸治疗作用机制作深层次的阐明,以揭示其奥秘,为全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音乐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D]. 林小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2]. 脾胃为五脏藏神关键及针刺足叁里干预抑郁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杨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3]. 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海马VEGF表达的影响[D]. 奥村悠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4]. 抑郁症之文献研究及中医养生防治探讨[D]. 杨玉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5]. 不同电针对抑郁症胃肠道躯体症状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D]. 滕金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6]. 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D]. 王欣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7]. 不同电针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和血清中IL-1β、IL-6表达的影响[D]. 邓晓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8]. 针刺与帕罗西汀对抑郁状态神经元保护机制的差异性研究[D]. 梁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9].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D]. 赵少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

[10]. 电针抗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初探[D]. 徐伟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