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耳其军事同盟的分析_军事论文

对土耳其军事同盟的分析_军事论文

试析以土军事联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联盟论文,军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1月7日,以色列、土耳其、美国三国在地中海东部举行代号为“自力更生美人鱼”的联合海空军事演习,标志着以土军事联盟发展到了一个新了阶段。自1996年2月以上结成军事联盟以来,中东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十分强烈。本文试图就联盟的成因、内容、影响及前景作些分析。

以土关系自50年代以来从未间断,只是由于受阿以关系的制约时冷时热。到90年代初期,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阿以关系一时得到缓和,以土关系不断加强,于1996年2月秘密缔约结成军事联盟。可以预见,以土军事联盟将不断加强,对中东地区形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土双方结成军事联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以、土双方都有共同的防御目标——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三国皆为中东地区的大国,不论领土、人口、军事力量都具有较大的威慑力,而且以土与上述三国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矛盾,双方结成军事联盟有利于同叙利亚等三国的抗衡。

其次,同以色列结盟利于改善土耳其的周边形势。近年来,土耳其与周边国家因种族、领土矛盾冲突不断。东有与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的库尔德问题;西有同希腊关于爱琴海领土的争端;南有随时可能触发希土冲突的塞浦路斯问题。在周边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寻求盟友、扩大地区影响、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成为土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三,土耳其自身军事现代化的需要。土耳其在近年为实现军事现代化将耗资1500-2000亿美元。美国、欧盟这些以前的武器供给国用人权、种族等问题不断向土施压,并中止向土出口先进武器。而在中东军备竞赛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军备上的落后严重制约着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以色列不仅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武器,同时与土耳其发展关系没有人权、种族问题之虞。双方结盟可满足土军事现代化的要求。

第四,对以色列来说,打开穆斯林世界的一个缺口,对改善自己的处境十分有利。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同穆斯林国家的冲突就一直持续不断。虽然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缓和了以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但它仍感觉十分孤立,同土耳其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加强自身的安全。此外,以还可得到土耳其的水资源,土是中东少数几个水资源比较富裕的国家之一。

第五,同土耳其合作是以色列通往中亚穆斯林国家的一块跳板。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土耳其不断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加之信仰相同,所以对中亚国家有较大的影响力。中亚国家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美国、欧盟、日本为获取里海周围的石油资源不断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关系,以色列也不愿误了这班车。由于中亚都是穆斯林国家,以色列不便交往,但借助土耳其这个中介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关系就容易多了。一位以色列官员说,“我们希望利用土耳其在中亚地区的利益,把这些共和国拉到以土集团中去。”(注:英《金融时报》1998年1月2日。)从目前以色列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意图确实有所体现。

最后是美国的促进。土耳其、埃及、以色列被称为美国中东政策的“三根支柱”,但由于受阿以矛盾的制约,“三根支柱”间的关系并不融洽。以土结成军事联盟,有利于美国控制中东局势,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1995年11月5日参加拉宾总理的葬礼之后,在西耶路撒冷的一家旅馆召集当时的的以色列代总理佩雷斯和土耳其总理奇莱尔,这次会晤被认为是土、以、美三方加强军事合作所迈出的关键一步。由此可见,军事联盟的形成与美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以土军事协定是在1996年2月秘密签定的,3月下旬才被新闻媒体披露。从目前披露的材料来看,以土军事联盟的主要内容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空军飞行训练。由于以色列国土狭小,先进的战机不到一分钟就可以穿越东西国境,妨碍了飞行训练。同土耳其达成协议后,以便可在辽阔的空间和各种复杂的地形上空展开飞行训练,对提高以色列飞行员的素质尤为重要。根据协议,以飞行员已经使用土空军基地进行飞行训练。

第二,飞机改良和维修。土耳其微波电子公司与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签订了提供电子战略系统的协议,以为土的F-16战斗机提供内部安放的ALQ-178(V)3自我保护系统。土耳其160架F-16战斗机所需的第一批AN/ALQ-178(V)3系统已经完成生产。微波电子公司计划在第二阶段将经过改进的ALQ-178(V)5系统提供给另外80架战斗机使用。

为期6年的改进F-4战斗机的计划,被称为“鬼怪式2000工程”项目。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按要求改进这种飞机的结构,并为F-4安装数字航空电子设备,以取代现有的电动机械系统。头批26架飞机的改进正在以色列进行,余下28架将在土耳其的埃斯谢希尔空军补给和维修中心进行。首批改进过的F-4定于1999年2月试飞,一年后开始交货。

按照F-4现代化要求,土耳其至少将拨出2500万美元用于购买近50枚“瞪眼1”防空区外发射的导弹。两国另外还签定了联合生产几百枚“瞪眼2”导弹协定。根据这个耗资1.5亿美元的方案,首批“瞪眼2”可望于今后两年半里交货。

第三,反恐怖情报交流及反恐怖训练。土耳其从以色列购买10架无人驾驶飞机,用来加强南部对库尔德族武装的侦察。土耳其国内因恐怖活动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国内局势的稳定。以色列的恐怖活动也很突出,据以色列驻华使馆提供的信息,自1993年9月13日巴以签署原则协议以来,到1997年9月,已有235名士兵和平民遭恐怖分子袭击身亡。双方在反恐怖活动方面需要相互合作。

第四,双方海军互访,彼此使用对方的港口,增强两国在地中海东部的影响。

第五,军事情报、军事院校交流,军事技术转让与合作。

在矛盾错综复杂的中东地区,以土结成军事联盟已引起有关各方的强烈反应。阿盟官员暗称其为“新的侵略联盟”。埃及外长穆萨发表讲话,说以土军事合作协定是一个“危险的样板”,对地区安全来说“是危险的”。伊朗第一副总统哈桑·哈比比对土耳其副外长托伊甘表示,德黑兰永远不会容忍以色列在伊朗边境附近保持军事力量。据伊朗电视台报道,哈比比说:“伊朗决不能接受外国人,尤其是伊斯兰国家的敌人在这个地区拥有军事力量。”(注:美《华盛顿时报》1996年4月10日。)

反应最为强烈的是叙利亚。1996年4月9日出版的叙利亚国家机关报《革命报》谴责协议使土耳其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蒙上了阴影,并称协议有针对叙的意图。叙利亚还认为,该协议“不仅威胁着邻国的安全,也威胁着伊斯兰国家的安全”(注:新华社大马士革1996年4月9日电,引自《参考资料》1996年4月11日。)。同时,叙利亚又向阿盟提出控诉,希望阿盟对土施加压力,迫使其取消同以的军事协定。

在1997年12月德黑兰举行的伊斯兰国家外长和首脑两次会议上,不点名地谴责一些穆斯林国家与以色列加强军事关系,并要求尊重伊拉克的领土完整。为此,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还提前离开了会议。

以土军事联盟在中东地区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应,它会对地区形势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首先,以土联盟的形成,引起了地区各种战略力量的重新组合。在以土结成联盟以前,中东战略格局主要表现为阿以对峙;联盟形成后,不仅阿以对峙依然存在,而且又出现了以土联盟同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对立的局面。

针对以土军事联盟,叙利亚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加强两伊的关系,形成新的力量组合。1997年7月,极少出国访问的阿萨德总统率副总统、外长等高级官员和军队高级将领访问伊朗。观察家普遍认为,这次访问是叙利亚在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以土结成军事联盟之后采取的最为明显的寻求支持的行动。访问期间,两国总统一致表示,以土军事关系是对两国安全的威胁。

叙利亚同敌对的伊拉克中断17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1997年5月,叙利亚经济代表团访问伊拉克,双方达成了总额为950万英镑的贸易协定。6月,伊拉克访叙,大马士革向伊提供62.8万美元的药品。两国关闭15年的边界通道已经重新开放;中断17年的电话线即将恢复;双方都关闭了对方反对派在自己领土上的电台。

叙利亚还在海湾地区展开外交活动,改善了同沙特等国的关系。1997年6月,沙特王储阿卜杜拉率172人的庞大代表团访叙。随后,叙利亚向沙特引渡了一名参与1996年6月美国驻沙特军营爆炸事件的嫌疑分子。

其次,提高了土耳其和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以色列通过结盟对叙利亚形成了南北夹击的态势,使自己在冲突中占有利的地位。土耳其周边形势比较严峻,结盟后可以利用以色列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来提高本国军队的战斗力。针对叙利亚同希腊缔结军事协定对土耳其的钳制,土以结盟反过来对叙形成夹制之势,改变了土在同叙对立中的不利地位。

第三,加强了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干预能力。美国军方负责人参与了以土的战略对话,就是因为“以土军事合作极大地满足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需要”(注:新华社开罗电,引自《参考资料》1997年5月12日。),这项协议的予头所向正是美国的心头之患——叙利亚和伊朗。今年1月7日的海空军事演习,美国是积极的支持者和组织者。另外,促成中东各方处于不战不和的状态对美国较为有利,这样各方都将继续求助于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以色列现政府推行强硬政策、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滞的情况下,以色列借助联盟巩固自己的安全利益之后,也会对和平进程产生一些消积影响。如以色列对叙利亚不作让步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以土关系在近几年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不断加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双方合作的决心比较大。以色列虽然在协议签署后出现了政权更迭,但目前在内塔尼亚胡政府积极支持联盟。以色列国防部长伊扎克·穆迪凯将双方关系比喻为“以色列把任何打到土耳其的导弹看成是打到以色列本土”(注:《参考资料》综述文章1997年10月10日。)。并且,穆迪凯在伊斯兰首脑会议期间公开到土耳其访问,以示同土耳其合作的决心。

土耳其虽然遭到中东许多国家的强烈批评,但它一再强调坚持同以色列的合作。1997年12月8日,土耳其国防部长伊梅特·塞兹接待到访的以国防部长时说,“我们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感到满意,我们将尽可能加强两国在政治、军事和工业领域的合作”(注:法新社安卡拉1997年12月8日电,引自《参考资料》1997年12月10日。),并且说伊斯兰外长会议通过的谴责土以联盟的协议微不足道。一位土耳其外交官表示:“我们不会被吓倒。”(注:英《金融时报》1998年1月2日。)在德黑兰首脑会议上,当批评土耳其同以色列的关系时,土耳其官员离开了会议。

另一方面,土耳其又采取一些缓和同中东穆斯林国家的关系的措施。在公开的场合,土耳其多次表示,联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的利益;外交上,政府总理出访或邀请地区大国领导人到土访问。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996年7月应邀访问土耳其,埃尔巴坎总理1996年8月出访伊朗。这些外交活动减轻了穆斯林国家的心理压力,松动土耳其与这些国家的关系。穆巴拉克同德米雷尔会谈之后对记者说,“我们现在知道,这项协议只是教育性的,不足以形成一项军事条约。”(注:引自《参考资料》1996年7月13日。)

其次,双方合作的多元发展,使联盟的基础更为坚实。以上合作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特拉维夫大学的政治学家阿米坎·纳奇马尼说,“这种关系现在依靠两条(军和民)发展,将来这种关系更难破裂。”(注:英《金融时报》1998年1月2日。)以土双方自1993年11月14日签署了《文化、教育、科技合作协定》后,又签署了《保护自然环境协定》(1994年4月11日)、《通讯和邮电合作》(1994年11月3日)、《医疗和健康服务协定》(1995年3月14日)、《农业合作备忘录》(1995年6月27日)、《军事教育与合作协定》(1996年2月22日)、《自由贸易协定》(1996年3月14日)、《保护投资协定》(1996年3月14日)、《双方征税协定》(1996年3月14日)、《经济、科学和技术合作协定》(1996年3月14日)、《国防工业合作协定》(1996年8月28日)等文件,为扩大双方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双方贸易额1996年已达5亿美元(不包括军火贸易),预计1999年将达到20亿美元。1996年,以色列到土耳其的游客为30万人,给土带来了3亿美元的收入,预计2000年以色列游客会达到35万人。

标签:;  ;  ;  ;  ;  ;  ;  ;  

对土耳其军事同盟的分析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