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滞后的原因及对策_黎族论文

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滞后的原因及对策_黎族论文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滞后的成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成因论文,旅游业论文,对策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南省的中部地区通常指海南岛的内陆地区,包括不临海的定安、屯昌、白沙、琼中、通什、保亭等六市县,白沙、琼中、通什、保亭四市县为黎、苗族聚居区,白沙、琼中、保亭为民族自治县,通什市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待遇。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尤其是1993年以后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中部民族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10多年的发展并没有把中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海南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除山高坡陂、交通不便等自然环境的限制之外,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需要各行各业配合与协调,除了政府,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做到这一点。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开发旅游景点、改善目的地公共基础设施、兴建旅游基础设施等需要大量资金,更需要政府的示范和引导。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曾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1996年泰国旅游局预算开支为25.6亿泰铢,比上年增加了11.7%[1]。海南建省以来,先后投资兴建了凤凰、美兰一南一北两大国际机场以及纵贯南北的东西两条高速公路,但无论是何种经济形式的基础设施投资,似乎都对中部民族地区不感兴趣,从下表可得出,1995年至1998年中部四市县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投资只占全省该方面投资的2.28%。

另外,通什、琼中、保亭虽然都设立了旅游局或其他名称的旅游管理机构,专门对本市县的旅游发展进行管理,还聘请了有关专家对重点开发的旅游区进行总体规划,如通什市的《五指山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保亭县的《七仙岭风景旅游区的总体规划》等,但旅游管理机构之间的勾通与协作不够,导致封闭性规划、重复开发,难以将各方面的人、财、物及各种旅游要素有效地组织利用起来,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中部旅游业富有吸引力。

2.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配套欠完善。中部民族地区的旅游产品与海南省东部沿海的产品雷同,缺乏民族特色,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吸引点。此外,一个地区完整的旅游产品应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的六大要素,且旅游线路的景点分布应适当,特色各异。而中部民族地区的则没有形成旅游的大氛围;有的地方有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景点,但其他各旅游要素或是没有配套开发或是粗制滥造;有的地方拥有“天然空调”、“翡翠山城”之美誉,但景点吸引力不强且分布欠合理。如从三亚至通什沿途没有一个档次较高的旅游景点,旅游公司或导游大多不会为了某一个景点而爬山涉水奔波90多公里。

1995至1998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投资状况(万元)

 全省总计

 通什

 琼中

保亭

 白沙

1995年

 177964

 1514

 9021

 341

 2270

1996年

 247536

 1919

  334

 706

  380

1997年

 294826

 1309

  510

1330

  730

1998年

 475451

 2969

 1208

1307

1408

总计

  1195777

 7711

11073

3684

 4788

——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

3.忽视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投资者缺乏积极性。旅游业发展中政府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决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只有重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投资者的积极性,才能够使旅游业真正发展壮大。1992年海南省提出要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优先发展,提出了各行各业要树立“大旅游”观念和“全社会共办大旅游”的开发方针,也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可是针对旅游投资者尤其是投资中部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鲜有所见。

海南省旅游产业“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提出要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10年把海南省要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强省、世界著名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这一目标决不可能建立在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这一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走有海南中部民族特色之路,充分利用以黎、苗民族文化为主的旅游资源,建立一个包括四市县、面积7100平方公里、以五指山为中心的省级“五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区”。

(一)建立省级“五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区”的可行性

1.中部民族地区有全国甚至在世界范围特古朴的黎、苗传统文化及秀丽多姿的热带自然景观。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黎族的远古祖先大约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更早的时候陆续迁入海南岛,苗族进入海南岛源于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五指山是黎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黎族人口的91.7%分布在海南省,1998年海南全省的黎族人口为117万多人,中部四市县为34万多人,占海南省黎族总人口的29.6%;苗族总人口为近6万人,中部四市县为2.4万多人,占苗族总人口的40.1%。由于黎苗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生产状况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海南岛孤悬海外,有琼州海峡作为天然屏障,加之世居山高路远的海南中部,黎苗族的独特文化被较好地保存下来,诸如黎族清香的竹筒饭、甜淳的山兰酒、腌制独特的鱼茶和苗家诱人的酸食、三色饭等饮食文化,绚丽的黎族织锦和多彩的苗族蜡染等民间工艺,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文化,千百年来遍布黎寨的船形屋的建筑文化,黎苗奇异的婚姻习俗、生活礼节、生产习俗,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及民族体育,等等,构成了黎苗文化的丰富内容,也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

除此之外,该地区拥有海拔1867米比五岳之首泰山还高出342米、名扬神州的五指山,填补中国热带岩溶石林地貌空白的仙安岭石林,七指岭清澈见底的温泉以及白花岭瀑布、邦溪坡鹿保护区。海南是热带林、季雨林的原生地,中部四市县的森林覆盖率均超过全省51.5%的平均水平,通什市和琼中县高达73%,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全岛五大热带原始森林区(五指山、坝王岭、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山)中部民族地区就占有两大森林区(五指山、黎母山)。海南岛是热带野生动植物的宝库,其独有的野生动物就有32种,植物630多种,被国家列为一、二类的珍稀动物有49种,珍稀树种有7种。

2.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全省经济的基础和热点,给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区域环境。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从无至有,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行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至1998年底,海南共有各类旅行社205家,定点旅游饭店264家;对外交通方便,现有两个民用机场,其中美兰机场已进入全国8大航空港之列。岛内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超过500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多;通讯设施完备,可以同210个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00多个城市通话[2];海南北部及东部沿海有相当一批景点区达到了较高水准。总之,海南旅游基本形成了一个档次较高、食住行游购娱各项设施配套、旅游产品的形式较齐全的旅游接待体系,可以满足国内外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旅游团体和旅游者的多样化的需要。1999年海南省接待国内外游客929.0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72.46亿人民币,旅游总收入约占全省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4%[3],这个比重在全国各省中是最高的。

3.在中部民族地区建立旅游开发区具有强有力的法律及政策的支持。1984年颁布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就明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法律第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此外,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对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例如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财政的“三项照顾”政策,对民族自治地方定额补助递增的规定,对民族地区政策性转移支付办法,以及中央设立“支持不发达地区资金”、“新增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等政策。中部民族地区可以通过行使法律赋予权利,充分利用优惠的政策,来加速旅游业的发展。

2000年3月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省中部地区发展的决定》,为中部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创造了极为宝贵的机遇。

(二)建立“省级五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区”的措施

1.以民族文化作为开发区灵魂。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产品,它利用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地方民俗、文艺体育、建筑物、民间工艺品等作为具体的载体或表达方式,给旅游者提供鉴赏、体验和感受该文化的游憩机会。黎苗文化应该体现于开发区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

应该明确的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历史、社会原因,既有其精华也不乏糟粕。为此,在开发民族旅游文化资源时须坚持“扬弃观”、“发展观”和“自然同化观”。民族文化本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扬弃过程,一代人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都会根据需要对传统进行文化改造,在其中加入自己的东西,抛弃那些不适时的部分。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改善,民族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泸沽湖的摩梭人的以母系大家庭为核心的婚姻制度也必然随着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变化而改变。由于不同的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逐步丧失了自己固有的特性,这种自然同化有利于民族的交往、接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2.以“富民为本”作为开发区的宗旨。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机会,显著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缩小中部民族地区与沿海市县的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要使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陶冶情操,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形成充实饱满、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为此,旅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关系,明确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要同他们建立鱼水般的关系,在各种基础设施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听取他们的意见;在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中,应把增加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作为目标之一。这样企业生产和经营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与积极参与,企业才有扎实的根基。

3.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充分调动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在中部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编制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2)制定地方性法规政策,规范市场,规范旅游企业行为,协调国家、企业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3)以政府出资为主,先行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4)组织旅游区的促销活动,把五指山民族文化旅游与海南旅游形象传播到全国及世界各地。(5)保护旅游开发区内的自然资源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在配置资源起着基础性作用。“五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区”应实行市场化的运作,采取政府出自然旅游资源、农民出文化旅游资源、企业出资金的股份制形式或者政府授权某个企业独家经营的形式,实现利润最大化,广泛吸引社会投资。

4.区内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区的公共设施与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项目等。成立地方政府所有的开发公司,开发与管理区内项目,负责主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开发区旅游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高效、廉政的管理。

5.开发区内要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包括(1)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按照有关协议,中国在加入WTO三到五年之后除极少数行业外将全面开放,海南省一定要抓住时机开放中部旅游业,允许、鼓励各种形式的资金尤其是外资投入。(2)税收减免政策。对投入区内旅游及其相关行业的资金,实行比现在政策更加优惠的政策。(3)土地政策。对开发区内的荒山荒地进行造林绿化,实行谁开发经营谁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林草所有权的政策。参照中央西部开发政策,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使用国有荒山荒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减免出让金,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期满后可以申请续期,可以继承和有偿转让。

6.增加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要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生产投资庞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缓慢,政府必须担任起主要投资者的角色;实行向开发区倾斜的信贷政策,引导资金向开发区投入;建立省级的中部旅游开发基金。

7.开发区将以开发热带生态旅游农业为辅,同时注重小城镇建设,为民族文化旅游营造良好的氛围。相对大陆大多数省市而言,海南岛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是独一无二的,对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让旅游者参与热带作物的栽培、果园护理、花卉养植等系列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增长热带农业的知识、接近自然、返朴归真的强烈需求。同时将民族文化旅游与热带生态农业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诸如“黎苗族工艺美术及服饰制作+林中观鸟”、“黎苗族传统节日展示+热带森林考察”、“黎苗歌舞+热带果园体验”、“黎苗风味品尝+橡胶栽培及加工”等村寨旅游产品。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农户的居住较分散,以自然村寨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须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有重点地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寨进行合理的规划,突出特色,引导农村人口及旅游企业聚集,让小城镇发挥经济文化中心的带动作用。

8.正确处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价值的实现。但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民族文化同化的加速、民族文化的庸俗化等等。为此,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1)为旅游者提供具有黎、苗族特色的家庭式、低档设施、优质的住宿服务。在民族地区建立高档豪华的星级宾馆,不仅在投资来源上受到限制,而且也与整体的旅游产品的性质不相谐调。提供具有黎苗族特色的家庭式的住宿,尤其是黎族的船形屋,具有适应热带雨林气候的诸多优点,只要在用料上加以改善,就可以让旅游者居住在黎族独有的船形屋里,品尝民族风味,真正实现黎苗群众共起居共饮食。当然,服务设施必须确有保障,并且特别要讲究卫生、文明与优质服务。

(2)中部民族文化旅游区应以现有黎苗自然村寨为基础,突出乡村民族文化特色,让旅游者真正感受到自然朴素、丰富多彩、新奇神秘的民族文化。围绕饮食、传统节日、土特产加工、工艺美术及服饰制作、民族歌舞、民族体育等挖掘整理,一村一景,一寨一情,开发以某一专项旅游为主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

(3)旅游企业及其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投资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的利益,而且其中的社会效益是不能以价值来衡量的,它可以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标签:;  ;  ;  ;  ;  ;  

海南中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滞后的原因及对策_黎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