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王晓红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王晓红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也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由于种种原因,临夏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束缚,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限制;所以,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工作和任务就是提高临夏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临夏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有效性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养成。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生成需要学生的自主。没有学生的自主创新,将会使师生交流费时、费力。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问题解决教学是自主创新能力养成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师要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养成,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下面,笔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数学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发展。那种以相同的目标、同样的速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表面上好像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质上很多孩子的聪明才智被埋没,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真可谓把聪明的学生给教笨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面对着新问题,从自己的数学实际出发,开动脑筋去独立尝试解决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以求共同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预想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反应及将会遇到的困难,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的问题信息。

例如,在教梯形面积时,如果由教师作“两个同样的梯形拼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演示,讲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也能理解接受,但没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解动性。如直接出示梯形图,让学生尝试计算面积、寻探面积公式,发现有许多学生束手无策,原因是他们没有“两个同样的梯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笔者作了如下设计:①操作。先让学生将两个同样的梯形任意拼摆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再要求拼成一个学过的简单图形。“动”是孩子的天性。图形拼摆的操作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任意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验证,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积累了生动的表象,使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求有了基础。②再现。让学生再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促进知识的迁移转化,让学生能自觉地运用旧知识去探求梯形面积计算的新知。③尝试。从拼成的图形中不难看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梯形的上底缩小到0就转化为三角形,因而求积公式也从“(上底+下底)×高÷2”转化为“底×高÷2”。④互相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有的学生将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求出了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用割补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平等四边形等,找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各种不同思考方法的展示交流中,相互得到启发,收到了良好的“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效果。“保底”:即使全体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封顶”:是使各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各层次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成功体验。

  像上述教法,学生动手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旧知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学生既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知识,同时又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充分领会到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小学数学教师,新时代的课程变革将给教师带来挑战,同时也给我们边疆的小学教师带来了机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的主体,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和课程资源的再创造和校本化实施有关联,还和有效性提高的另一主体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看来,它包括这样三个环节:课前准备环节,互动交流环节和课后反思。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对整堂课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课前准备涉及面宽,只有找准切入点准备才能充分。笔者就以本文而言,教师除做好对课程资源的“内化”(即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校本化和再创造)和学生的掌握之外,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课前准备的积极性,没有观念的转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应。转变观念是我们边疆小学数学教师现阶段各种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转变教师的观念具体的说就是教师知识者角色的“升级”。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市建国小学 731100)

论文作者:王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王晓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