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课翻转给数学教学带来春天论文_孙维光

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中学 265304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把一些难点及重点用微课的形式设计出来,比如说: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增减性,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函数的最值,几何证明,图形变换,概率与统计,探索与表达规律……这些专题都是数学中的让学生非常头痛的难题,但是由于学生的科目多,时间紧,所以课堂上根本不可能完全理解数学的一些概念,就更别谈灵活应用了。如果我们把很多专题做成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后仔细地琢磨与推敲,那么学生便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而不至于上课时面对全班学生讲解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浪费时间。

比如在讲解图形变换专题时,有这样一个题目:在三角形ABC中,AD平分角BAC或角BAC外角,交BC边所在的直线于点D,过点C作CM垂直于AD,垂足为点M,已知AB=AD。

一、当AD平分角BAC时(如图一),求证AC-AB=2DM;

二、当AD平分角BAC的外角时(如图二),试着猜想线段AC,AB,D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三、当AD平分角BAC的外角时(如图三),试着猜想线段AC,AB,D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一节课将变换的题目都讲解得清晰明了又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是很难做到的,如果将此内容做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后慢慢琢磨理解,便能达到事半功倍。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程有效地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学生可借助微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五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它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但是微课程也有它自己的优越性。微课程简单高效,化繁为简,只学核心,不学陪衬,没要繁琐的理论,只有简单的方法;只学最需要的,只学最有用的,让学习更高效,一次一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微课程随时随地:想什么时候学习,就什么时候学习,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组合成“1+1>2”的效应,机场候机、车站候车、酒店候餐,拿出手机即时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微课程生动有趣:视频中大量使用了图片、音乐、故事等生动化素材,有效刺激学员右脑,让学习视觉化;课程中去除了简单的说教,借鉴了好莱坞大片中悬疑、意外、问题等刺激元素,让课程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

班级授课制走过百年风雨仍岿然不动,社会、时代却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呢?微课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为什么不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呢?微课的核心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教师灌输的对象。所以微课不仅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让微课翻转课堂早日成为现实,让微课给教育带来春天!

论文作者:孙维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  ;  ;  ;  ;  ;  ;  ;  

让微课翻转给数学教学带来春天论文_孙维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