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竞争与发展之路--论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_全息论文

生存、竞争与发展之路--论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_全息论文

生存、竞争、发展之路——谈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出版社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版社的计算机管理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的最大难度就是集成。管理一个小组或一两个部门比较容易,管理多个部门甚至整个企业,协调起来就复杂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如产品、数量、生产周期等)完全取决于市场的要求,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具有整体应变的能力,决策者要能够把握整个生产的节奏,密切协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做到前后连贯,步调一致。这就是“集成”的含义。集成的过程则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及时取得生产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信息,并且能快速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计算机和网络具有实时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超强能力,可以明显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要起获得更好的效益,实施计算机管理是必由之路。

有的企业领导认为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最重要,因而对其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企业如果不把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即使有了产品,有了市场,但产品成本高、消耗大、质量差,最终也会被市场所淘汰。那些寻找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搞大量资金重复投入的规模经济,满足于粗放管理不精耕细作者,都会面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束手无策。到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才的需求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需要读书破万卷,学识渊博的知识积累型人才,变为需要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知识开发型人才。因此,如何正确面对数字化时代,正确认识信息社会的特征,敢于打破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思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各种复合型管理人才,全面实施计算机管理,是现代企业领导面临的重大课题。

出版社与Internet

人类社会依靠的三种资源就是物资、能源和信息。特别是到了信息化时代,谁占有信息,谁就能够站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制高点”上。科技既然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科技信息,谁就可以在市场上领先。因此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们知道,目前在全球范围内,Internet上的信息量是最大的,Internet的应用已成为世界潮流。它已经成为开拓型企业的生命线。企业为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在经营及开发上都要及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企业既需要及时在网上取得有针对性的信息,也需要将非战略性的企业内部信息在网上传播,用以增加知名度,扩大销售面,加强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上网有百利而无一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Internet上的信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但是,中文信息还不很丰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文信息的需求量如此巨大,而出版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传播信息,因此,出版社建立WEB站点,在Internet上发布自己的信息,无论是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还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收集信息,开发选题

出版社以往的选题开发,都是靠编辑通过大量的收集信息,市场调查,反复筛选,严格论证后才能得到一个好的选题。但是,收集信息和市场调查的工作量是最大的,而且编辑经常会为信息量不足和调查面过窄发愁,使选题开发的周期过长,造成一些选题定下之时就到了过期之日。今天,当编辑们使用了Internet这个武器时,他们会发觉世界原来如此的小,时空的概念已经消失,而各种信息浩如烟海,取之不尽。如世界各名牌大学、各著名图书馆,甚至美国的白宫,都可通过Internet随时去访问,有敬业精神的编辑,凭着其职业的敏感性,在信息的海洋中,利用Internet的信息浏览和检索功能去寻觅到有用的东西,从而构思出新的选题,已经不是不可能,而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2)交流信息,开发作者

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出版人来说已是一种常识。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具有通讯、专题新闻讨论功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更为快捷方便。在电子化的高速条件下,邮件和专题讨论的感觉更近似于交谈,而不像是在写作。因此,编辑利用电子邮件与作者进行交流,传统稿件,也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如此便捷的条件,对于有责任心的编辑,联系更多的作者不会太难。所以,作者队伍的建设也有了新的方式方法。

(3)发布信息,开发市场

Internet上无国界限制,因此,在WEB站点上发布信息,全世界都可以看到。所以,只要在主页的制作上注意一些技巧,如主页上除了发布图书信息外,还应有介绍出版社基本情况的信息,还要留有给访问者留言、来函和订购图书的反馈窗口等等,而且企业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时进行处理并回复对方。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发国际图书市场绝不是一句空话。

出版电子化

所谓出版电子化,就是指在出版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均采用电子技术,即选题、撰写、编辑排版、装帧插图、印刷成书、发行等过程的电子化(或计算机化)。具体包括:

①出版信息(选题信息、书稿文件、各种数据库)电子化;②出版过程(编辑、排版、装帧、印刷)电子化;③出版物(书、刊、报纸的载体)电子化;④出版物传递(发行)电子化;⑤出版物阅读电子化。

如今,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已实现了出版过程的电子化,即书稿的排版、印刷已基本上电子化,装帧设计和插图也都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在出版信息电子化方面,如选题信息、各种图书信息数据库的电子化在部分出版社已通过实施计算机管理得以实现,但是书稿文件的电子化(或数字化)由于都利用了电脑排版,实际上对各出版社来说是已经实现了,只不过有的出版社没有注意保存罢了。至于出版物电子化,即所谓的电子出版物,许多出版社正在为之努力,而且已初见成效。随着我国图书发行网络的开通、各出版社上Internet发布图书信息、在Internet上发行网络版的电子出版物等等,出版物传递电子化正在逐步实现。电子出版物的大量出版和电脑正在走进家庭,又为出版物阅读电子化铺平了道路。所以,实施出版电子化的条件已经具备。当各出版社把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从感性提高到理性的认识高度时,当不自觉地实施出版电子化的行为转变为各出版社的主动行为时,我国的出版事业必将产生更大的飞跃。

实施出版电子化具体如何运作,我们认为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现出版管理现代化

出版电子化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需要靠管理现代化来实施。如在出版信息、出版过程、出版物传递的电子化内容中,实际上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所以,要实施出版电子化,首先就要着手实施出版社的计算机管理。至于怎样实施计算机管理及其有什么作用在前面已有阐述,在此不再重复。

(2)注意保存和充分利用出版资源

发展多种介质载体的出版物,使出版社的出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一种图书可以有多种介质载体的版本,这对出版社的发展来说,应该是很有诱惑力的。目前,各出版社的书籍、报纸、杂志等纸介质读物,在利用计算机排版时产生了大量宝贵的中间信息资源,即纸介质出版物电子信息资源(或数字化文本文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图书装帧设计、插图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计算机图形文件;还有出版社平时活动积累的大量的图书、图像、影视、录音等资源,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出版资源,是一笔可以充分利用的财富,是生产其他介质载体出版物的物质基础。但是,不少的出版社、印刷厂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使大量的宝贵资源白白浪费,实在令人可惜。所以,注意保存和充分利用出版资源,是实施出版电子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各出版社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3)发展电子出版物

要实施出版电子化必然就要发展电子出版物,这已是出版行业的共识。根据各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发展电子出版物也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从电子出版物的形式来看,各出版社可以有以下几种发展战略。

①电子图书

这是制作上最简单的一种电子出版物。可以通过某些工具软件,如博克电子图书编著环境软件,把一般图书的数字化文本文件简单移植就可制成电子图书,我们把这种电子图书称为文本格式的电子图书。也有用扫描的方式记录原出版物(纸质图书)的全部版面信息,存储在一些磁、电、光等载体上而形成电子图书,我们把这种电子图书称为图形格式的电子图书。这种电子出版方案有它的弱点:文本格式的电子图书,有的制作单位还会辅以全文检索功能,但缺少图形、图像、表格、公式、科技符号、脚注、上下标信息,而且没有版面位置信息和装饰效果,严重影响了图书的完整性,导致图书的可读性下降。而图形格式的电子图书,虽然保留了原来版面的全部信息,但是不能实现全文检索,而且占用载体空间大。不能检索则直接损害了电子出版物的意义,因为易于检索是电子出版物的第一大优点。这种电子出版方案也有其节约成本、扩大流通的优势,而且所采用的载体可多样化,如软磁盘、硬盘、光盘、IC卡等,所以仍不失为一种初级发展战略。

②全息电子出版物

有一种类型的电子出版物,既能像图形格式的电子图书那样保留原出版物的全部版面信息,又能像文本格式的电子图书那样保留原出版物的全部文字信息,还能进行全文检索,所占空间也不多。因为它能保留原出版物的全部信息,我们就把它称为“全息电子出版物”,包括全息电子图书、全息电子报纸和全息电子期刊等。同时,全息电子报刊又有在线类(即网络型)和合订本类(即制品型,一般载体为CD-ROM)。由于技术上的难度,过去全息电子出版物在市场上还比较少见,现在这一技术难关已被攻克。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期刊编辑部响应市场的呼唤,出版发行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成为第一家出版全息电子出版物的单位。某计算机专业报刊光盘合订本也采用了全息电子出版物制作技术。该光盘在一张盘里装载了其两年的内容,能够再现原来的版面,一举解决了该报以前光盘版中存在的评测报告没有表格、市场分析报告没有市场占有率的扇形图和业绩曲线图、应用技巧没有屏幕图像、展览会报道没有现场照片的问题。显然,全息电子出版物是我们目前最需要发展的。

③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以其生动的视听效果、多样化的交互功能,深受读者青睐,因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多媒体电子出版物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容量较大,多采用光盘作为载体。虽然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在制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已相当成熟的今天,发展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选题、创意和脚本的创作,这恰好就是图书出版社的长处。

④网络出版

近年来,Internet的兴起和网络出版业的问世,对传统媒体形成相当大的冲击。全世界主要的学术刊物在1996年几乎全部发行了计算机网络版,改变了科学家们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传统方式。特别是IBM公司以其高技术的优势,用了两年时间开发成功的网络图书馆系统,向世人展现了科技先导的力量,而且正在导致出版方式和文化生活的又一次变革。作为出版企业,我们应对此时刻给以关注,一旦条件成熟就应介入,以免成为落伍者。

标签:;  ;  ;  ;  

生存、竞争与发展之路--论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_全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