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论文

融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论文

融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

黄璐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摘要 :舆论引导与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公众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媒体环境的变革,舆论引导的内涵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当前,新媒体迅猛发展,传统媒体的舆论主导地位逐渐消解,新旧媒体在内容、平台、渠道等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即我们所说的融媒体环境。当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时,在融媒体背景之下,政府应当如何调整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策略,是当下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舆论引导;政府;融媒体;策略

一、舆论引导

舆论引导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体现。有学者提出,舆论引导是指一定的政党、组织、群体、个人针对特定社会舆情,依据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设置议题并进行议题互动,引导公众达成社会共识,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信念、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实践活动[1]。舆论引导是由传播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从信息的搜集、组织、筛选、加工、发布等环节对舆论进行干预,以期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政府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也就是政府利用媒体与公众进行沟通以影响公众的态度进而引导舆论的过程。在突发性事件爆发时,正确及时的舆论引导,对安抚公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突发性公共事件舆论特征

(一)舆论爆发速度快,呈病毒式传播

突发性公共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影响广泛性、事态恶劣性等特征。事件往往是突然爆发,公众没有心理准备,在事件爆发初期,网民对于新鲜事物特别是对于这些影响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具有猎奇心理,希望通过网络得到即时的信息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意见和看法。融媒体时代,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传播,公众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信息,在融媒体的环境下,舆论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由某一类媒体或平台单向的发散式传播,而是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交织融合进行传播扩散,形成病毒式传播,导致舆论全面爆发。

(二)舆论周期短,舆论走势伴随事件发展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情爆发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然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情周期一般来说相对较短,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由于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事件影响的广泛性、未知性,在事件发生初期,事件的完整过程还未完全的披露,受众对事件的关注度促使舆论不断发酵,往往是舆情发酵的高潮期,当事件真相得到完全的披露之后,公众对事件已经完全掌握,因此关注度就会逐渐降低,或当事件得到解决或是得到结果之后,舆情热度也会随着事件走势逐渐消失。融媒体时代,公众处于一种信息爆炸的时代,习惯于接受快餐化以及碎片化的信息,对于某一突发事件,公众会产生从众跟风心理,一味的情绪宣泄,当情绪宣泄之后则会转移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点。

(三)类似事件话题度上升,舆论呈现叠加扩散态势

融媒体时代,公众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得信息。当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时,公众会借助网络平台去获取相关信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一些与该事件类似的事件的话题度也会上升,公众会将类似事件与当前事件进行对比,又会引发又一轮的舆论热潮,例如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发生之后,除了对这一事故的起因、发展、伤亡人数和救援进展等舆情持续高涨之外,韩国世越号沉船事故也产生了一些话题热度,网民会将两起沉船事故进行对比,从而又引发一系列舆论热潮,舆论呈现出叠加扩散趋势。

(四)舆论反转现象增加

在融媒体时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论反转现象有所增加,在新媒体、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公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中传递情绪、表达意见,然而这种媒介生态下,舆论监管问题也逐渐凸显,网络流言、谣言甚嚣尘上。公众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受情绪主导,当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理性思考更加不足,当事实还未完全定论,有不实的言论流传时,网络舆论会一边倒,而后续报道可能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事实真相,舆论又会纷纷转向,这也是“后真相时代”的典型表现。

在融媒体环境中,信息量非常巨大和庞杂,非主流的传播渠道极其丰富。在公共危机事件爆发的情况下,一旦主流的传播渠道失语,政府信息公开滞后,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信源不明的信息,在舆论爆发之时,政府应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在第一时间抢占舆论的制高点,要把握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并且发布权威、真实、的信息,这是能够让公众将注意力从其他小道消息中转移的关键。融媒体时代,可以引进媒介融合的方式,重视对新技术的引用和运用,同时也将传统媒体利用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以达到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并且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公众的疑问进行及时的回应,同时利用传统媒体保障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这样一来在保证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时,可以减少信息流通的事件和周期,政府与公众能有密切和高效的互动,同时也保证了在信息流通中信息失真率[3],从而在大程度上对社会上的不安和恐慌情绪进行缓解。

舆论引导本质上是政府与公众关系的建构,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依赖于媒介来实现的[2],媒体是政府和公众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我国正在打造和完善服务型政府,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也愈发密切,双方朝着互信互利的方向发展。但是就突发性公共事故而言,某些地方政府在与媒体沟通中仍存在不足。首先,在沟通机制层面,政府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当事件性质严峻时,某些地方政府不敢擅自做主,需要逐级向上汇报,这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旦政府和媒体缺乏沟通,造成主流的信息渠道闭塞,谣言和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过激言论就会趁机爆发,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其次,在信息搜集和处理层面,目前来看,政府在对危机信息搜集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尚不成熟,我国政府在对这些信息的监测和汇总分析的能力缺乏规范体系,在危机爆发时,不能有效的利用所采集的信息,制定出更好的舆情引导方案。

三、当前政府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问题

随着公众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相较之下,政府的信息公开速度就稍有滞后,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公众所接收到的第一手信息往往不是政府所提供的官方信息,而是网络上的碎片化的信息,政府信息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舆论的滋长,当公共事件发生时,公众容易产生不安与焦虑情绪,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并且热衷于发表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在网络中公众处于一种匿名性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更倾向于发表无理性以及过激性的言论。在触发性事件发生时,政府主流信息渠道不畅,人们更容易接受信源不明的信息,从而产生集合行为和群体极化现象。

(一)信息公开稍有滞后,公开不足

我国政府一直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政府,特别是当突发性公共事件爆发时,政府所呈现给公众的是负责任的、积极的形象。但是,随着传统主流媒体话语权的削弱,舆论环境的愈加复杂化,融媒体时代下,政府舆论引导工作迎来新的机遇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政府与媒体沟通不足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有效地、恰当地与他国文化交际者交流的能力。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涉及多文化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面临的都是跨文化交际场景,志愿者们交际水平的高低也是保障英语服务效果的关键。作为中国航海日的志愿者,其角色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除基本的语言能力外,语言选择的适当性和社会文化的认知程度也是衡量一名志愿者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在104名受访的调查者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并不乐观,57.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西方的礼仪习俗,仅有26.9%的志愿者在与国际友人交流时无心理负担,了解英美文学艺术的受访者占比更少,仅为11.3%,志愿者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状况十分堪忧。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特征。犬细小病毒2型(CPV2)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微生物,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自主复制的单链DNA病毒。细小病毒(包括CPV和FPV)由于基因组为单链DNA缺乏双链转录模板,病毒必须等待宿主细胞进入S期才能转录合成病毒蛋白,因此只在生长细胞的细胞复制S期复制,体内的靶器官是那些有一定生活能力的单细胞。

四、融媒体环境下政府舆论引导策略

(一)加大舆情信息公开程度和速度

从实验结果来看,碱性蛋白酶的亚铁离子螯合力在酶解1 h后基本稳定在35%~40%之间,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达到最大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在5 h左右,可达50%。方差分析显示,两种酶的亚铁离子螯合力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胃蛋白酶的亚铁离子螯合力检测结果显示全为负值,可能与其产物pH值过低有关[14]。

(二)根据舆情发展趋势进行阶段性引导

对于舆情引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舆论发展状态来引导,非无序的引导而是有规律的、系统的引导。不同的时机以及传播方式对于舆论引导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政府要有迅速判断力,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事件的类型做出适宜的信息发布方案。舆情发酵期,政府需要迅速对舆情做出预警,及早地阻止负面舆论信息的蔓延。在舆情的上升阶段和爆发阶段,政府应该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的公开信息,让公众对政府保持信任,才能安抚公众情绪,控制过激集合行为的发生概率。舆情消退期,政府不能停止对舆论的引导工作,应对公众心理进行一定的疏导,对公众进行相关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的宣传教育,树立负责任政府的形象,政府利用媒体平台了解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政府作为的看法和建议,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向公众展示事件发展过程以及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对危机发生原因进行反思,从而控制相关同类事件的发生率,在稳定民心的同时树立政府公信力。根据舆情的走向和趋势,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多样性的舆情引导,才能合理的利用资源控制舆情走势,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

(三)重视媒体作用,推动两个舆论场良性互动

媒体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沟通桥梁的作用。政府要树立起全媒体思维,既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又要重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营造。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中,要发挥新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比如利用政府微博、政府官方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以及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在融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已然成为民意表达的阵地,因此政府对舆论引导的重点应放在由社交媒体产生的民间舆论场中,同时,对主流传统媒体话语权的重塑也要引起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弱把关现象越来越突出,谣言的生产成本也越来越低,政府要维护社会稳定,要明确传统主流媒体在弘扬舆论主旋律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公共危机爆发时,要积极地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加强对事件的深度报道和跟踪报道,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性度,保持主流信息渠道的畅通,积极的塑造和引导正面的官方舆论场,充分的利用好民间和官方舆论场,双管齐下,才能将控制负面舆情蔓延,稳定民心。

五、结语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融合,衍生出新的舆论生态,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论特征也发生了变化。政府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的舆论引导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融媒体时代,给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政府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转变思维,保障公共危机爆发时的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协调与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沟通机制等,积极的应对危机、与时俱进,才能在融媒体大环境下做好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在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同时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采用SPSS 17.00统计软件。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樊亚平,刘静.舆论宣传·舆论导向·舆论引导——新时期中共新闻舆论思想的历史演进[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04):6-13.

[2]付铎,洪晓璐.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与媒体间的关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9(7):66.

[3]钟金铃.新媒体时代政府进行公共危机信息沟通的变化和对策研究-以媒介融合为研究视域[J].东南传播,2012(9).

作者简介: 黄璐(1995-),女,汉族,湖北黄冈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

标签:;  ;  ;  ;  ;  

融媒体环境下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