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黎明:吴旗的“绿色革命”_绿色革命论文

黄土高原的黎明:吴旗的“绿色革命”_绿色革命论文

黄土高原的曙光——来自吴旗的“绿色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土高原论文,吴旗论文,曙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58岁的许志洲老汉,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一个偶然行动,竟会成为改变吴旗、引发吴旗“绿色革命”的导火索。

1994年4月,许老汉花了几百元,从宁夏银川买回了一公一母两只小尾寒羊,进行舍饲。当时乡亲们都很不理解:花好几百元就买两只羊?一年后许志洲的羊开始有了收益。到1998年3月,他已繁育了60多只羊,获利1.65万元。由于是舍饲,许志洲并没有耽误地里的活,他用养羊的收益在山坡地上建起了仁用杏等经济果园,还把家里的70亩地都种上了紫花苜蓿牧草,每年的收益都在4000元以上。一时间,他所在村的村民都开始效仿他,他的故事也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成为吴旗县解开恢复生态环境“瓶颈”的钥匙。

不可遗忘的背景

黄土高原西起青海日月山,东抵山西太行山,总面积40多万平方公里。这里曾经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从这里孕育起步的。不知从何时起,它变得沟壑纵横,满目疮痍。有人说,黄土高原因为发达的农业而繁荣,又因为过度的农业开发而衰落。

而吴旗县恰好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它北临毛乌素沙漠仅100公里,是无定河、北洛河源头。全县辖3镇11乡,163个行政村。属黄河流域强水土流失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7%,年平均侵蚀土壤厚度1.2厘米,河道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114公斤。境内地貌支离破碎,地形主体结构可以概括为“八川二涧两大山区”,海拔在1233~1809米,山坡地占90%以上。水源奇缺,年均降水量483.4毫米,且集中地以暴雨的形式出现,是典型的“十年九旱”地区。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无霜期仅136天,北部最短时只有96天。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大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这样的环境人们将怎样生活?然而从祖辈起,吴旗的老百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作、生活。在陕北,人们把犁地叫做“揭地”,他们计算土地面积时,不是论亩,而是数“牛功”。一个人牵一头牛,揭大半天地叫做一个牛功,每个牛功相当于2~3亩土地的面积。家里添一丁,就揭一块地。然而,这漫无边际地扩大耕地的行为,并没使这里的人们富裕,而是越过越穷。亩产仅几十公斤,稍遇旱年就可能颗粒无收,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却在这种“到处是庄稼”中失去了平衡。

除了广种薄收,在陕北还有一种主要营生,那就是漫山遍野地放牧。每天你都能看到陡峭的山坡上,一群群山羊不依不饶地啃食着可食的一切。有人形容说,山羊的嘴是一把剪子,羊蹄则是四把铲子。杂沓的羊蹄过后,留下的是漫山遍野的渔网状的“羊道”,青山也就在这种“遍地是牛羊”中恶化为“牧荒地”。

“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牧越荒,越荒越牧!”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这种法则下变得越来越恶劣。当地老百姓曾这样描述自己脚下的黄土地:“下一场山水褪一层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用原县委书记郝飚的话来说,“吴旗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覆没的边缘。”现实逼迫吴旗必须探索出一条自我解困的道路。

“封山禁牧”之路

建国以来,吴旗的历届政府都曾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先后抓过烟、果、油、豆、薯等8个农副产品,但都因未能突破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而夭折。

吴旗的出路在哪里?1998年现任的领导班子成立了,他们得出了吴旗除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长期过度垦荒和散牧羊群等传统粗放型农牧业经济是导致吴旗县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吴旗要走出困境,就必须给山川盖“被子”。县里认为,封山禁牧、舍饲小尾寒羊是建立在科学调研基础上的长短结合的好路子。从长远看,它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可为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改善奠定初步基础,同时,也是吴旗县现阶段发展的一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初期可以卖种羊,中期可以卖羊肉,收入反哺农业,它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然而,山上的羊群和古老的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象征,要想改变,将是对千百年传统的挑战,需要极大的勇气,前人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教训。1985年,为保住“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成果,毗邻吴旗的榆林县曾做出过“禁牧”的决定,但最终因一纸诉状流产。今天吴旗要走同样的路,可以想见其艰难,不同的声音来自方方面面。

有的领导批评吴旗——不要太偏激,不要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有的畜牧专家提出——可否先进行半舍饲,过渡尝试?可否划一块土地做山羊的“特区”,以观后效?

有的养羊户听到消息,连夜将羊赶到邻县亲戚家,以图日后“复辟”。

面对如此种种,吴旗的现任领导班子并没有退缩,他们深知,在制约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重重枷锁中,“散牧”是链条的关键,只有斩断这个关键,所有问题方能迎刃而解。在深入细致的工作下,1989年底,全县153个行政村实现了封禁治理,1999年10月全县16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封禁,实现了退耕还林还草一步到位,总面积达15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4%,远远超过了国家1999年、2000年下达的退耕还林(草)67.39万亩的任务。

“羊亲家”舍饲养羊

土地、羊是陕北农民的“钱袋子”,山封了,羊圈了,草种了,树栽了,如果老百姓没有稳定的收入,栽下的树还会被挖掉,圈了的羊还会重新上山。舍饲小尾寒羊,羊舍怎么建,种羊从哪里来,农民无启动资金,针对这些,吴旗县又把工作重点放到了为民解难服务的层面。

尽管吴旗县的“山、水”环境没什么资源,但是吴旗县却有着一份宝贵的资源,那就是党员和干部,每到关键时刻,这些党员干部都能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县里号召全县党政干部与农户结对子,签订合同,借羊还羊,增殖分成,干部可自选对象,一次投放2只适繁小尾寒羊(约1000元左右)和20斤紫花苜蓿草种,交由农民,一年可分配1只羔羊。县委、县政府五大班子率先示范,原县委书记郝飚拿出1000元交给了薛岔乡南沟村贫困户刘新武老夫妇,这对已无力承担繁重农活的老夫妇,将自己的口粮田也退下来种上了饲草用于养羊,3年来累计收入8000余元;县长师合林与薛岔乡韩沟门村民刘建平结成了“羊亲家”;常务副县长韩爱杰与他的“羊亲家”王生虎用养羊种草的收入又在缔结新的“羊亲家”。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有1249名党政干部与农户结成了“羊亲家”。

群众反映饲草加工困难,县财政投资11万元买回铡草机,无偿投放到养羊示范点,目前已做到一乡一台草粉机,一村一台铡草机;群众反映不懂技术,县里及时建立起完善的县、乡、村三级舍饲养羊服务体系,并推广秸秆青贮、良种繁育、高效饲养、疾病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同时组织科技人员常年下乡。县上还投资10万元,专门建起一个种羊场,利用种羊场的场地和技术,培训乡村干部和养羊户,并进行新品种、新技术、饲料饲草加工实验;群众担心羊多了将来没有销路,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建起了年产千万吨的羊肉加工厂、大型冷库,为养羊户与市场接轨架起桥梁。

在推广舍饲小尾寒羊过程中,吴旗县还为农户建立了严格的“户籍档案”管理体制,对羊的购销、种羊的调配、肉羊的出栏等实行动态管理。

随着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原来笼罩在农民心头上的种种顾虑消失了,群众种草养羊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如今吴旗的乡镇流传着“舍饲小尾寒羊胜似开个小银行”的说法。过去,吴旗土种山羊放养户有近4000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8%。短短的3年,全县有53%的农户都舍饲了小尾寒羊,累计发展到了6万余只,农民整体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了,2000年吴旗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396元。舍饲养羊不仅保护了山上的植被,促进了草业的发展,还反哺了农业,是吴旗走活农、林、牧三业一盘棋的突破口。

绣山川 明天更美好

此消彼长,吴旗的山上没有了羊群,草木得以自然生长,境内植被恢复明显加快,一些乡镇出现了成片成片的天然小树林,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一是降雨量在无定河流域比以前增加了近百毫米,无霜期延长了20多天,8级大风减少8次;二是野生动植物种类大量增加,无定河流域原来没有野鸡,近几年野鸡成群,去年还在楼坊坪乡发现了两头野猪;三是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流失量减少了3倍以上。1999年7月13日,吴旗经历了一场6小时内115毫米的强降雨过程,结果大水没有上公路,而在1994年8月,同等的一场降雨,却曾经水淹县城,造成损失1亿多元。恢复的植被开始发挥生态效益。好风凭借力,过去因为山羊经常啃食树苗,严重地挫伤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而封山禁牧后,群众植树种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保证山川盖“被子”,农民有“票子”,除了指导农民大力发展舍饲小尾寒羊、种草外,吴旗县还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发展仁用杏、小沙果、沙棘等经济效益显著的林特产,改造30万亩野山杏,调整种植结构,少种粮,多种陕北特色的荞麦等。群众中流传着“现在找钱问小尾寒羊和草要,三五年后看沙棘和杏、桃”。据县里介绍,从1999年秋开始,全县按照“三型”农业建设总体要求,除保留了每个农民两亩基本农田外,其余退下来的土地基本上都种上了树和草,有的群众甚至将两亩口粮田也种上了草。由于缺少购买树种草籽的资金,县里动员党员、干部、团员、群众义务采集树种草籽,3年来,共采集树种80.5万公斤,草籽11.6万公斤,节约资金380多万元。1999年秋冬以来,全县有2.3万农户,6.2万人直接参加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做到了户户动员,人人参与,男女老少齐上阵,全县累计投工682万个工日。

在吴旗我们乘着车转了两天的山头,所到之处,看到的是高高的山上镶嵌着数不清吐嫩绿的鱼鳞树坑,记者问到底有多少个鱼鳞坑,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但吴旗县的每个干部却都不会忘记,从1998年起,他们每年春一次、秋一次的上山之行,每次近半个月,两人一组,带着暖水瓶和干粮,从清晨到傍晚,不停地挖坑栽树。就是这千千万万个鱼鳞坑像千千万万只眼睛,注视着苍天,注视着黄土高原,也为吴旗的明天展开了一幅诱人的画卷。

标签:;  ;  ;  ;  ;  ;  ;  ;  ;  

黄土高原的黎明:吴旗的“绿色革命”_绿色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