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酶清洗液在供应室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论文_吴冬梅,赵伟东

(1宁夏灵武市医院供应室 宁夏灵武 751400

(2宁夏医科大总院 宁夏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清洗复用器械用多酶清洗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和预防对策。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自身体验、总结和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存在的问题。结果:供应室存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理性危害因素。 结论:改善工作环境 选择酶清洗剂时,检查质量,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护理人员急性或慢性的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清洗液;不良反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351-02

1.临床资料

本科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7名,均为女性,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为38岁,工作年限7~33年,副主任护士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1名。我院自2013年6月实行“集中式统一管理”,消毒供应室集中回收各科医疗器械,收回后分类,手工清洗、酶洗、漂洗、干燥、检查打包,消毒灭菌,再下送各科室。

临床表现:本科室班次分为清洗班、发放班、敷料打包班、消毒班和下收下送班。清洗班在去污间清洗各种医疗器械,每班3人,每人2周,流程是:冲洗、酶浸泡(1:270,水温20~40度)20~30分钟、漂洗、干燥、检查、上非脂溶性润滑剂、自然待干、包装、消毒灭菌。生锈的器械用化学除锈剂除锈,特殊感染器械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每天站立2~3小时,工作2~3天后,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头昏、恶心、四肢无力、食欲差。有护士出现躯干、四肢皮下出血、粒细胞减少月经期间月经量多。有护士口腔溃疡、牙龈出血且肿胀。上发放班时(2周班)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再倒班上清洗班时,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个别护理人员以为自己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几个月后,全体倒班护理人员都反应出现类似症状。观察发现,每次去污间上清洗班2周,出现上述症状,且夏天症状重,冬天症状轻。有3人从事供应室工作15年,1位患有心绞痛,自采用集中式后心脏病频发,每次上清洗班时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胸前区疼痛并向后背放射,去年退休后心脏病发病频率减少,随访3人半年,她们观察发病与工作环境有关,离开消毒供应室后,身体不适症状缓解、减轻。

2.慢性长期性职业危害和急性突发性危害。

诱发因素包括多酶清洗剂损伤,挥发性消毒液吸入性中毒,化学性消毒剂(多酶、除锈剂、润滑剂),感染、高温、潮湿、高腐蚀、噪声、运动力学损伤、(搬运器械时肌肉拉伤、肩关节损伤、腰肌损伤、足损伤)、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污染的器械,乙肝、艾滋病、淋病、梅毒)、紫外线损伤、损伤局部感染。

在2013年9月-2016年8月份期间,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不良反[1]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

2.1 感染

职业性感染 污染手术器械的血液、脓液、体液等非水溶性污物与微生物混合,清洗医疗器械时,应用多酶(各种化学剂)清洗液时挥发气体污染空气,液体飞溅、气溶胶、气体蒸发、空气中毒性增加,由于工作环境差,防护措施不当,自我防护意识差,吸入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可造成皮肤过敏、损坏及毒性反应,出现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如皮炎、鼻炎、结膜炎、恶心、呕吐、过敏、哮喘,人体慢性中毒。

2.2 环境性疾病

急性突发性危害 高腐蚀,使用多酶,戊二醛浸泡特殊手术器械、过氧乙酸处理(如乙肝)病人用过的手术器械等高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日常工作中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拖地、速干手消毒剂等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

2.3 慢性长期性职业危害[2]

噪声、高温、潮湿 每日清洗用的水枪、气枪(产生气溶胶、水溅、清洗液挥发)、水声、干燥机噪声、气泵等引起听觉吃钝、头昏眼花、血压升高、情绪焦虑、心慌、耳鸣、疲劳、多汗(夏天尤甚)。供应室使用高温设备、长期高温、潮湿作业使人感到发热、头晕、心慌、烦躁、口渴、无力、疲倦,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甚至出现中暑、血压增高、神经衰弱、中枢神经抑制和月经失调。有报道高温和噪音联合作业对心血管的损伤有协同作用。

2.4 中暑

器械在酶浸泡(1:270,水温20~40度)20~30分钟,室内温度高,湿度高(夏天高温)穿防护服长时间站立在清洗间手工洗器械、人体在这样环境下工作2~3小时,可引起中暑。亚健康者或患有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的工作人员,易引发各种疾病或诱发频繁发病,如高血压、消化道疾病、心脏疾病。

3.预防及对策

3.1 选择酶清洗剂时,注意酶质量,检查有无过期,酶可以有效地分解和清除干和湿润的污物。酶分为单酶和多酶,前者能分解污物中的蛋白质,后者可分解所有的有机污物。酶主要用于污染较重,尤其对有机污物、物品结构复杂表面不光滑物品的清洗。根据器械污染程度制定酶的配制浓度、方法、剂量。酶的配制液有效时间8小时,并在酶溶器上加盖。观察发现使用某某公司的多酶出现临床症状且逐渐加重,是某某公司的酶质量有问题。改用另一家公司的多酶后,临床症状消失。

3.2 改善工作环境??

在各工作间加置机械换气设备,使工作间的空气流动保持与外界流动,清洗间夏天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冬天温度不易过低,穿防护服,夏天出汗过多,易引起虚脱,冬天清洗水原因,易引起人体体温过低。清洗完器械后,开窗通风换气做空气紫外线消毒。

3.3 改进器械清洗流程??

机械清洗代替手工清洗,减少手工操作,实现清洗消毒自动化。安排班次时间要短,每人上一周:清洗班--无菌物品发放班--下收下送班--敷料打包班--行政班。

3.4 手工清洗的防护??

无需机器清洗设备或一些复杂物品如各种内镜、导管等必须手工清洗的器械,清洗人员注意自身防护[3-4],戴橡胶手套,戴面罩以防护眼、鼻、口黏膜,穿防水衣服或穿围裙和袖套,戴头帽要完全遮盖头发,需有专门的清洗糟和清洗室间,清洗时应注意避免水泼溅和气溶胶的形成。刷洗时应在水下操作。对重度污染器械和特殊污染的器械,要戴防毒面具。

3.5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5]? ?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用化学剂的方法,《传染疾病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理论知识,学习供应室操作流程、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以讲解和操作演示相结合。建立科学规范职责和严格医疗操作流程,掌握操作技能,提高防护能力,强化标准预防和消毒隔离观念。

4.小结

本文研究发现供应室清洗医疗器械时,应用多酶等化学剂清洗液可以有效地分解和清除干和湿润的污物,但挥发的气体污染空气,液体飞溅、气溶胶产生、气体蒸发、使空气中毒性增加,由于工作环境差,防护措施不当,自我防护意识差,吸入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人体慢性中毒。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能力,改善工作环境措施以减少对护理人员的急性或慢性的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陶华,贵艳玲.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防护认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杂志,2012,28(17):5-7.

[2]周柳葱.手术室护士医源性感染职业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67-68.

[3]周小玲,徐东莉,薛利梅.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杂志,2012,28(2):66-67.

[4]刘玲.多酶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分析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255.

[5]沈亚静.消毒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J].中外健康文章,2011,08(5):440.

论文作者:吴冬梅,赵伟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  ;  ;  ;  ;  ;  ;  ;  

多酶清洗液在供应室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论文_吴冬梅,赵伟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