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从无序竞争到规范化管理_外贸培训论文

外贸出口:从无序竞争到规范化管理_外贸培训论文

外贸出口:从无序竞争到规范经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出口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贸出口中所存在的对内抬价抢购、对外削价竞销等经营秩序混乱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问题,笔者拟就此问题略表浅见,以资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参考。

成因分析

从政府行为看,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行为没有根本改观是无序竞争的前提,表现为行政压指标、企业创指标势头不减。目前,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把外经贸当作带动经济发展的手段,要求外贸企业除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外,仍要完成创汇指标。广大国有或集体企业势必全力出口,但一些企业由于内外原因即使付出全力也可能难以完成出口计划,即通过正常途径或渠道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无法完成计划指标,因此,为竞相出口而不择手段。这是无序竞争的原动力。

从企业行为看,经营不够成熟、外部协调乏力是无序竞争得以滋生的温床。很多企业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和有效的竞争手段,企业竞争从整体上仍仅停留在比较初级的价格竞争上,竞争环境尚不成熟、规范;企业对维护行业利益缺乏有效措施,有的企业领导甚至在认识上仍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还不能从行业角度出发考虑无序竞争的影响及危害。少数企业领导虽有所察觉,但囿于具体企业的个别力量,无法形成有效的群体合力,对解决该问题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可见,企业经营方式仍没有完全褪尽传统计划经营的运营色彩,与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和发展能力为中心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理性化、市场化经营行为还有差距;而相关行业协会至今仍未成立,即便有,也仅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从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看,企业内部考核以及企业资产产权归属、以业务员为运作中心的经营模式是导致无序竞争的直接原因和关键因素。大部分企业实行业务考核到部门甚至个人,而业务部门和业务员只要有业务就有收益和工作成绩。在以业务员为运作中心的经营模式下,各企业业务规模是各部门、各业务员业务的单个累加,所以企业的经营无异于各业务员的个别经营。但企业各业务部门和业务员在经营业务时考虑问题比较单一,易在经营指导方向上产生短视倾向,热衷于孤军奋战,导致只注重本部门或本人的经营业务,而忽略对整个企业、整个行业的整体秩序和效益,直接造成了无序竞争,加上企业不是职工自己的,即使有所损失,也只是企业或行业的损失,于具体业务部门或业务员而言,并无重大损失甚至会有收益,对此并无切肤之痛。这说到底还是体制问题。

从经营产品看,外贸出口所经营产品的“轻、小、散”性质和外贸交叉经营是无序竞争的客观基础。外贸出口交叉经营表现在商品、市场、客户的交叉,它使得企业难以形成经营特色,同时由于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实力不够雄厚,所以各企业无法建立形成稳定的出口货源和出口主导产品,易于一哄而起,在经营产品上展开激烈争夺,而竞争手段只能是血淋淋的价格战。由于所经营外贸产品的“轻、小、散”性质,无法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和强劲竞争力的产品,表现为名牌产品偏少,无特色、无竞争力产品居多,易导致外贸经营的个体化,而个体经营外贸,则必然形成如前所述的经营“散、乱、差”局面,这就难以避免经营的无序化。

从市场行情、经济结构和外部竞争看,各因素综合作用也导致产生了无序竞争。由于买方市场态势在全球范围内已成定局,供大于求成为市场发展主流;而我国部分产业低质雷同在近期难有改观,所以许多企业由于产品内销不足以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纷纷把发展眼光转向国外,从而形成众多产品企业和产品出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在经营秩序和意识尚不规范的环境下,必然导致了无序竞争的产生。可见,无序竞争不仅是贸易问题,也是产业问题,是生产领域里产业结构低质雷同在流通领域里的结果和表现。同时受具体行情影响,无序竞争更是随时应运而生,形成“一哄而起——无序竞争——自相残杀——偷工减料——信誉丧失——客户断绝——被淘汰出局”恶性循环。而且外贸出口经营中的无序竞争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初级产品上存在此种情况,发展中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存在在此种情况,在各地区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此种情况,无序竞争是整个外部环境系统作用下的结果。

从经济发展周期看,无序竞争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所不可避免的一种不成熟、不规范经营现象。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一方面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秩序尚未建立,另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营模式和行为还未能完全、彻底改变,因此,在新旧交替中,出现一些混乱、不规范行为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对策构想

综上可知,无序竞争是在现有体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等系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和不可超越性,所以对于解决该问题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而应从全局、长远出发,采取适当措施,逐步加以缓解。

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和工作办法,为经济健康运行创建规范的秩序。有关部门政府行为对解决无序竞争可以有两种选择。选择之一是:摈弃以创汇指标作为对企业主要考核内容的做法,以彻底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

选择之二是在前者实现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而采取的另一种措施,对企业从只考核创汇单个指标改变为考核兼顾创汇与创利以及其它相关指标的指标体系,引导并迫使企业行为理性化、经济化。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应采取一定措施,协调企业行为以避免无序竞争:一是深化改革,创建适应外贸良性发展的、与国际接轨的外经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有序规范经营创建具有根本保障的良好外部环境;二是扩大招标范围,对有关易引发无序竞争的产品进行招标,广泛实行主动配额,使企业无序竞争只能在国内进行,而对外则能提高售价,优化经营秩序,并取得良好的宏观外贸效益;三是鼓励企业突出发展重心,尤其是同类行业的大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更是如此,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地错开选择中心市场,从而避免在某单一市场产生恶性竞争,并争取形成企业间默契,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深化企业改革,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应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尤其是对有关经营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应有进一步改进,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同时,加强对经营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使其能进一步发展成熟,并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下的经营意识和经营水平。

在此基础上,还可成立行业性企业协会,在商会和协会的统筹指导下,协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和企业自律。

各类企业应采取针对措施,提高竞争能力,摆脱无序竞争的羁绊。有关企业应加强研究与开发,努力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加工深度和附加值,调整并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多元化开拓市场,并提高市场开发深度,在通过代理商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还可建立国际直销网络,减少经营环节,把自己的产品直接送往最终客户,开源节流,从而避免陷进无序竞争的死胡同。

(毛新斌)

标签:;  ;  

外贸出口:从无序竞争到规范化管理_外贸培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