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世界”及其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赵洪州研究员的问答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中介世界”及其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赵洪州研究员的问答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中介世界”及其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赵红州研究员答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造性思维论文,研究员论文,中介论文,作用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记者与赵红州(现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就“中介世界”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对话,现将对话内容整理如下,供参政。

记者:您的《科学能力学》和《大科学观》自1984年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尤其是94年再版的《大科学观》,在哲学界也引起较广泛的兴趣。人们十分关心您提出的“创造性思维模式”问题,尤其关心您所谓“中介世界”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问题。能否先谈一谈你提出的“中介世界”的涵义?

赵:按照列宁的提法,“中介世界”乃是“互为中介(Vermittelt)连成一体”的特殊存在。长期的物质进化,产生了地球上最高的花朵——思维的精神。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又产生了人的认识。这种认识,以社会知识的形态,记录在图书与情报的载体上,这便形成了一种既象物质世界,又象精神世界的特殊存在——中介世界。科学结构就是典型。科学结构是社会知识的一种存在形式。它用可感觉的物质形式,作为自己的外壳,用人类一切科学知识,作为自己的内核。因而,科学结构是物质和精神的复合体,或者说是有一定信息储于其上的物质性客体。象以纸张以载体的书、刊、报、志;象以鼓、盘、片、带为载体的计算机“软件”;象以仿生对象为信息储件的生命物质;象以声波为载波的语言系统,等等,都是科学结构的存在方式。上述这些存在方式既不能归类于物质世界,也不能归类于精神世界,就象电子计算机软件那样,把它放到程控机床上可以成为物质性生产资料,把它放到阅读器上,又可以变成精神性的科学资料,因而它既可作为物质世界,又可作为精神世界。既不是典型的物质世界,又不是典型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中介世界”的特征。

记者:请具体谈一谈科学结构与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各有什么不同特征。

赵:精神世界是意识状态和主观经验的世界,是与主观“自我”不可分离的世界。科学结构则不然。科学家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一旦把实践过程积累起来的经验材料上升到科学的知识(即经过科学的交流而被科学社会所承认的知识),它就不再受科学家的“自我”所支配了。

其次,科学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精神世界有时也会形成火花、闪念、判断和推理等特殊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就被更新的火花、闪念、判断和推理过程所取代。精神世界一旦正确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概念。而概念一旦见诸于文字,形成体系,它将以一种比较稳定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世界的“第三态”来。如果把精神世界比作永不停息的、翻腾着的智力海洋,那么,科学结构则是知识海洋中的“耗散结构”。

其三,科学结构具有历史性,精神活动具有现实性。科学结构往往是几代人、几十个民族长期科学劳动的结晶;精神活动则表现为科学家个人在创造性劳动时的智力激荡。科学结构是人类知识的系统发育过程;精神活动则是“再现系统发育”的个体发育阶段。科学结构可以作为人类科学进步的历史缩影;精神活动则可以作为个体认识不断试探的现实记录。科学结构具有一个时代的哲学精神;精神活动则具有一个人智力活动的个人特色。科学结构跨越不同时代知识的群山,精神活动则沟通同时代不同领域知识的界河。科学结构总是以包含在自身体系中的错误沙粒而感到耻辱;精神世界则以自己有大量的错误概率为真理开辟道路而感到骄傲。

其四,科学结构具有非生命的物质载体,这是以生命物质(大脑)为基础的精神世界绝对不能容纳的。

那么,能不能将科学结构归类于物质世界呢?也不能。科学结构作为“物化的知识”,其物质载体是“人工世界”,而不是自然世界。后者作为“自在之物”,永远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认识对象,不包含任何形式的知识信息;而前者却作为人类的“自为之物”,带着鲜明的智力的谱线,从而活跃在两大世界的狭缝里。

记者:你所说的“中介世界”同波普尔的“世界3”是何关系?

赵:我所说的“中介世界”与波普尔的“世界3”有共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中介世界”不具备“世界3”那样的“自主性”, 它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结合的“伟大骄子”。它虽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但是最终还要受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支配,尤其受物质世界的决定和影响。“中介世界”无论从认识论或本体论上,都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的根据。

记者:请问“中介世界”在创造性思维模式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

赵:“中介世界”在整个科学创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表现在它是科学劳动的出发点,也是科学劳动的归宿。

在科学的归纳方向上,科学创造沿着“上道”而行,由“中介世界”出发,先后经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索——收集数据——归纳公式——表相理论;最后又回到“中介世界”。在科学演绎的方向上,科学创造沿着“下道”而行,也是由“中介世界”出发,程序是:确立公理——推理演绎——提出假说——实验判断——建立体系;最后又回到“中介世界”。

“中介世界”是联系不同时代科学家智力的纽带。“中介世界”是引导人们通向真理的“伟大阶梯”。

有了“中介世界”,科学家完全没有必要事事从头做起,而可以通过科学教育,在前人的科学基础上成功地起飞;或者提出问题,或者组装实验(在归纳阶段),或者大胆猜测,或者严格的证伪(在演绎阶段)。

有了“中介世界”,科学家的头脑就不一定全靠物质世界的直接映象来推动认识,而可以通过“中介世界”的二次折光,想象出物质世界根本不存在或暂时不存在的科学概念,提出传统科学根本无法理解的全新的理论,就象群论和非欧几何那样的科学理论。有了“中介世界”的帮助,实验改变了过去那种原始的观察方法,开始使用经过科学设计、科学论证而组装起来的现代化实验装备,进行大规模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性实验或判断性实验。有了“中介世界”的帮助,科学家再不愁个人智力的不足。他们可以在“中介世界”的逻辑平面上,实行智力的“碰撞”,通过社会的广泛协作,创造出远远超越个人智力的重大成果。一句话,有了“中介世界”,人类的社会活动才真正摆脱那种“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简单模式,代之以由复杂的科学体系结构直接参于的创造性科学劳动模式。如果说,简单劳动过程是包括“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在内的“二体问题”的认识模式的话,那么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则是包括“物质世界——中介世界——精神世界”在内的“三体问题”的认识模式。形象地讲,前者属于“二极管”模式,后者属于“三极管”模式。

在简单的科学劳动阶段,科学家只是通过观察(主要是生产斗争中的实际体察),将主观的精神世界同客观的物质世界对立统一起来。这个过程相当于“物质─精神”的“二极管”接通思路,经过千百万次的“放电”,才能把那些真理的振荡“捡波”出来,造成正确的认识。用列宁的话来讲,就是“通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性质。”这就是所谓“知识单元”的产生。通常所说简单的科学考察活动,就是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所获的知识品格较低,科学创造性不高。由于没有前人知识的输入,因此,只能是从头做起,劳动效率比较低。

创造性科学劳动,是脑力劳动的高级阶段。它是一个既有知识输入,又有知识输出;既有控制,又有反馈的复杂系统。象包括归纳演绎在内的科学劳动,就是例子。这种劳动可以避免重犯历史上的错误,也可以避免重复性劳动。因此效率较高,所获成果的知识品格也比较高,科学创造性较大。

由此可见,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乃是由“中介世界”调控的高级实践过程,是有“中介世界”反馈所构成的物质─精神相互作用的过程。所谓“创造性思维”,则是大脑暂时离开物质世界的逻辑平面,而在“中介世界”的大气中“自由”翱翔。正象化学家可以不用“炒菜”方式,而是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分子设计,在实验室里盲目配制化合物一样。创造活动是“从一定知识财富基础上的试飞”。

记者:太有趣了,我觉得您的“三极管”(即“三体问题”)认识模式,给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历史上,有许多大哲学家都曾经用形象的比喻,来阐明自己的认识论模式。比如,德谟克利特的“流射说”;洛克的“白板说”;莱布尼兹的“大理石说”;柏拉图的“回忆说”;笛卡尔的“天赋说”;黑格尔的“同一说”等等。这些不同时代的比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科学水平,您用现代科学的“电子管原理”来比喻现代能动的反映论,我看这也是一个创造吧?!按一般的理解,能动反映论,主观只能反映出客观现有的物质存在形式,不能反映现在不知道、而过数十年后人们才发现客观存在,更不能反映自然界现在不存在、而过数十年后按科学理论创造出来的客观存在(人造客体)。那么,主观究竟是怎样创造性地反映那些不知道、不存在的客观实在的呢?

赵:您的问题提得很有挑衅性,我可以告诉您,“三极管”模式,做为创造性思维模式,秘密就在于“中介世界”的作用上,秘密就在于“三极管”的知识混频上,而这种混频又是“中介世界”直接调控的结果。

我们知道,自然界每进化一步,都在高一级运动形式里,保留了低一级运动形式的精华。人的大脑也是这样,当它形成的时候,它必然保留有每一次进化中的精华部分。这种极其微妙的自然信息,就储存在大脑的每一个细胞里,每一个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的、复杂的结构里。这就为人的大脑能够认识自然界留下了千丝万缕的“同一性”联系。

当人们从事简单的实践活动时,首先把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对立起来。这时,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就会激发由它缔造的、储存在大脑之中的自然信息。这些信息指令大脑物质的运动,与自然界(或社会事物)物质运动“同步”振荡起来。这就是感性认识的开始。

应当看到,“同步”效应一般来说是比较微弱的、粗浅的,并且只限于自然界表层现象。“同步”效应维持不了多久,就自动消失了。但是,如果实践经过千百万次地重复,使其“在人的意识中的逻辑的格固定下来”,那么大脑意识的状态就会同自然界物质状态相互“同构”,产生科学的(而不是幻觉的)概念。于是,感性上升为理性。

不过,“同步”效应有一种积累的性质。它可以帮助智能较低的人从事创造活动。那就是不厌其烦地、长期地坚持实践活动。所谓“天才在于勤奋”,说的就是“同步”效应的积累过程。量的积累终会达到阈值,产生“同构”现象。因此,“同构”现象是一种质的飞跃。通常人们所说的“豁然开朗”、“创造灵感”,都是描述这种“同构”现象的形象语言。

问题在于,历史上那些阈值特别高的“超科学”成就,尽管超过当代最杰出的智力多少倍,为什么还有人可以达到成功的顶点?原来“三极管”中的“中介栅”起了决定性作用。“中介栅”不仅可以把科学家的集团能力聚焦在“中介世界”的逻辑平面上,提供大量的思路、猜测、想象和试错方法,来巧好地调动知识单元;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群体智能的脉冲式的势差,瞬时地迭加在一个科学家的创造势上,使这个科学家的创造力形成超时代的位势,作用在特定问题的“三极管”上。这种位势是如此强大,以致于这个科学家任何极其微小的“同步”效应都会迅速地被“锁相”稳定,尤其是那种比较深层的、隐蔽着的、自然信息的“同步”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科学家往往置之不理,斥之有谬,而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学家则反应灵敏,坚持不放,终于用强大的脉冲势场,将思维中知识单元的运动与自然界深层的运动形式“同构”起来,并由此获得划时代的“超科学”知识。这种创造力不是上帝恩赐的,不是个别头脑固有的,而是“中介世界”将一个时代的群体智慧聚焦在一个人的大脑上所造成的。尽管聚焦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个人智力借助群体智慧而集大成则是毫无疑义的。在这种意义上,超时代的科学同样是时代的产物。

“同构”现象具有极大的惰性,以致于当自然客体远离大脑之后,或者说,当实验活动结束以后,这种“同构”信息还牢牢地保留在科学结构里,或者以图书情报这种非生命载体保留着,或者以大脑的记忆这种生命载体保留着。那些“超科学”的理论,作为深层物质运动形式的“同构”结果,竟然可以保留数十年、数百年,直至未来的科学家重新发现它、证实它,把它作为了不起的“超科学”成就来讴歌。这就是科学理论的预言性。所谓科学的预言,只不过是现在的深层“同构”状态在未来的再现而已。

完整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两个阶段,即包括归纳和演绎两个阶段。我可以用下列一段话来概括我的上述思想:“通过探索性实验,发现科学理论,然后又通过判断性实验来证实和发展科学理论。实验(探索性)、理论(表象)、再实验(判断性)、再理论(体系),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次反复都要上升到新的高度。每一次反复,‘中介世界’都带着真理的信息,横穿‘物质─精神’世界的透镜,辐射出更加美丽的科学光环来。这就是科学劳动的基本逻辑,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逻辑。”

记者:我想再问您一个问题,您的“三极管”模式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有何关系?

赵:实际上,创造性思维的“三级管”模式,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模式,是“能动反映论”的认识模式。这种模式承认物质世界决定精神世界,承认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对立统一,又决定“中介世界”。这种模式承认实验是发现真理和检验真理的必要手段和最终标准,承认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有强大的反馈作用(即反作用);这种模式补充说,精神的反作用只有通过“中介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物质世界,离开“中介世界”的反作用,往往是通向唯心主义的阶梯。

创造性思维模式,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哲学史上认识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即能动的反映论),第一次把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放到应有的地位,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才真正突破“二极管”式的认识模式,为发现认识模式中的第三极开辟了道路。

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能动的反映论”并没有解决反馈的的逻辑通道问题。正因为能动的具体“机制”没有解决,所以,“能动反映论”搞不好,往往会变成主观唯心论。

创造性思维模式,给“能动反映论”指出了一个科学的逻辑通道,给“能动反映论”揭示一个特殊的认识论机制,这就是“中介世界”作为“第三极”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中介作用和调控作用。

据此,我们把有“中介世界”调控能动反映论,称做创造性反映论。创造性反映论,是高效率的能动反映论,也是更加科学的能动反映论。之所以是高效率的能动反映论,原因就在于它有广阔的中介平原;创造性思维可以尽情的猜测、假设、试错、修改,把尽可能多的反映物质世界的思路、方案、模式、体系都建造出来。然后,再让它们相互竞争、论战,淘汰错误的东西,保留正确的东西,最终再由实践把其中一个似真性最高的真理推上科学的殿堂。“中介世界”成了防止错误思想变成错误行动的“保护层”,也成了引导正确思想变成正确行动的“加速器”。创造性反映论有“中介世界”这个充满着人类知识宝藏的矿山,可以取百家之长,舍百家之短,打破常规科学的束缚,发现新的科学思路,更加有效地揭示自然的秘密。

标签:;  ;  ;  

“中介世界”及其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赵洪州研究员的问答_创造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