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分析论文_聂格

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410300

【摘 要】目的 探讨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我院收治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患者81 例,依据滴速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滴速≤ 25 滴/min(n=36)作为观察组,滴速> 25 滴/min(n=45)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DR反应发生率、ADR反应严重程度、ADR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ADR 反映发生率为19.44 %,对照组为35.56 %,P<0.05;观察组患者ADR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ADR反应发生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速度与其ADR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正相关,临床给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规范用药原则,合理调节给药速度,尽可能降低ADR反应。

【关键词】滴速;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

盐酸左氧氟沙星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具有抗菌谱广泛、抗菌活性强等特点,在临床上多系统感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虽然盐酸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是随着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多,该药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也越来越多,涵盖中枢系统损伤、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全身性损伤、皮肤损伤、胃肠道损伤等[1],如何有效的降低该药的ADR反应,对于安全用药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对静脉滴注速度对盐酸左氧氟沙星ADR反应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我院收治的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患者81 例,依据滴速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6 例患者滴速≤ 25 滴/min作为观察组,45 例患者滴速> 25 滴/min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6 例,年龄19~63 岁,平均年龄42.51±5.62 岁,呼吸道感染18 例,泌尿系统感染6 例,外伤感染9 例,生殖系统感染3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19~64 岁,平均年龄42.32±5.77 岁,呼吸道感染20 例,泌尿系统感染8 例,外伤感染11 例,生殖系统感染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者年龄15~65 岁之间;② 患者无严重肝肾疾病,无恶性肿瘤疾病;③ 患者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可主动配合治疗和自主表达;④ 患者在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前15 d,未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未联合用药。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给药,即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山东齐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左氧氟沙星 0.3 g,氯化钠 0.86 g,PH 4.5,100 ml/袋),静脉滴注给药,观察组患者滴注速度为≤ 25 滴/min,对照组患者滴注速度为> 25 滴/min。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ADR反应发生率、ADR反应严重程度、ADR反应发生时间作为评价指标,ADR反应严重程度评价,无反应:患者无自觉不适症状,临床监测未发现异常情况;轻度不良反应:患者主诉出现轻度的恶心[2]、头晕等不适,临床监测发现药物静脉走向出现索状红斑或出现静脉肿胀;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皮肤瘙痒严重,明显的血管疼痛,味觉出现异常,恶心、呕吐,临床监测发现患者出汗严重、面色苍白。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ADR反应发生率、ADR反应时间进行χ2检验,ADR反应严重程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ADR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ADR 反映发生率为19.44 %,对照组为35.56 %,见表1。

3.讨论

随着抗生素滥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已成为社会和临床工作关注的焦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3],一方面会导致部分药物使用率过高,一方面也会造成治疗费用急剧上涨,给临床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盐酸左氧氟沙星为临床上常用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的活性,从而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过程[4],从而发挥抗菌活性,且该药具有良好的亲脂性,与机体组织亲和力强,病灶部位血药浓度高,尤其适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但是其在提高病灶部位血药浓度的同时,由于其渗透性强和较高的血药浓度,会对静脉产生一系列不良刺激,进而导致ADR反应。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ADR反应的发生率和ADR反应的严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从而说明了静脉滴注速度与盐酸左氧氟沙星ADR的发生和ADR 反应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滴注速度越快,ADR反应的发生率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因此临床给药过程中应注意如下方面:① 严格执行规范用药原则 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规范用药,1天内两次给药,时间间隔应在1 h以上[5],静脉滴注速度应控制在10~25 滴/min;② 早发现、早处理 患者在给药过程中应予以定期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及时的临床处理。

综上所述,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速度与其ADR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正相关,临床给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规范用药原则,合理调节给药速度,尽可能降低ADR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娜,刘宁. 我院8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2):62-63.

[2] 谢红莲.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关系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637-1639.

[3] 张淑玲.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78 例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62-63.

[4] 曲彩红,苏向阳,黎小妍,等.249 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12(7):248.

[5] 许淑贞,文雯,冯贻中.对药物不良反应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J].今日药学,2009,19(3):8-10.

论文作者:聂格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滴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分析论文_聂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