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_黄诚龙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_黄诚龙

廉江市塘蓬镇彭岸小学 广东 廉江 524400

摘 要: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干学科之一,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里都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随着国务院下达关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通知,即新课改,语文学科的建设也在与时俱进,不断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框架。本文根据语文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对教学理念、教学应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其在语文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存在哪些裨益。

关键词: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产业也面临着创新的时代要求。传统型的语文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阶段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要求,而本文所提到的“作文先导式”教育模式应用到语文学科的实际教育中来能够结合现阶段的社会文化,改善课堂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建设,对于推进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改革都有着很明显的积极意义。

1.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僵化思维”。“僵化思维”是传统型教学模式里不可避免的教学难题,归根结底就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单方面的输出型教育,学生只是扮演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老师扮演一个根据课本来进行知识输出的角色,在这种单调的模式下,学生的思想难免会被“僵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应用思维、阅读能力,而是着重于对知识点和课纲的掌握要求,从而致使学生在具体的写作等语文实践环节出现挤牙膏式的问题。

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当代社会已经落伍,是不好的教育模式,其不仅会导致学生的作文产生结构上的枯燥性,更是产生思维上的片面性和单调性,严重影响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对其语文素养综合养成的大体目标[1]。

2.“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模式概念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所谓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具体到作文课里,而是一套针对语文知识指导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型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较,“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是着重于对语文句段和句段之间的联系,而不是传统型针对字、词、句之间零散繁杂的联系,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很重视整体语句的结构及其语言内涵。具体的实践大体来说就是针对小学生这个语言能力薄弱的学习阶段进行语言综合能力的辅导和训练的课程模式,即“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

3.运用“作文先导式”的教学优势

3.1强化师生的互动交流

传统教学的单方面输出型模式导致的“僵化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很大的坏处,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环境、知识情境以及语言运用的一体化,所以能够营造师生互动型的课堂环境。在“作文先导式”模式的要求下,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学习状况等具体因素,并积极地引导每位学生参与课堂情节的互动,在课后教师也打入学生的教室生活中和学生谈论学习之外的一些事情。这就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群体里打下情感上的基础,让教师成为一种亦师亦友的教育形象,从而更好地让教师去具体解决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3.2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时代要求,把互动性、实时性、表达性、运用性等具体能力带入课堂,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师在讲《杨氏之子》这篇古文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课文角色,通过在具体演绎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不断的抛出教学问题,比如“未闻”是什么意思?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所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去自行讨论,并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等等,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课文,锻炼其交流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语境的综合理解,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通过写作、表达、交流、反思等具体的环节来引导学生熟悉字词、熟悉课文,深化其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综合素养[3]。

3.3为长期语文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通过“作文先导式”这种模式的语文教育,教师开展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充分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表达能力等,并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加大学生对语文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和能力的积累,更是为其今后要接受的长远语文教育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4.如何具体运用“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4.1在教学思路方面

4.1.1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段综合思维

“作文先导式”语文教学笼统的讲包含对课文的“诵”,对诗歌的“仿”,对故事的“续”以及对作文的“作”这几个教学方面。

小学生阶段的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力的分层很明显。一年级和二年级虽然只间隔一年,但是其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已经是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教师应该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划分不同的教学标准和教学目标。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其对字词句的接触练习,能够表达出一句没有语病并且完整的话就值得表扬,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对其进行语文字句的片段性训练,要求他们掌握段落之间最基础的联系,并且可以开始写150字左右的小段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其清晰掌握字词句的语言逻辑联系,并且开始整理日记等要求,以此类推。教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实践,通过看图说话、情境表达、语句续写等具体的训练模式引导和完善学生在不同阶段对语文素养的知识掌握要求。

“作文先导式”模式在具体应用里面有非常突出的教学要求——对语文段落的综合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去给学生自己理解语文段落的学习机会,以上述所提到的“课文诵读”为例,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科书里有一篇谢冰莹所著《小桥流水人家》,大体写的是关于其作者对家乡的怀念。教师让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自由地诵读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体悟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脑海里面想象出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然后询问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怀念,是否能够感同身受去想自己的家乡,感恩现在生活之美好。这就是“作文先导式”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对段落的综合理解,形成语感型思维模式。通过学生对不同文章、传统古诗等的诵读这一最基础的环节,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语段的理解过程中,从而摒弃教师宣讲式的教学模式[2]。

4.1.2了解学生的课堂心理,引导其学习

“作文先导式”在教学模式上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思路,即表达型的模式。具体表现就是教师要懂得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和扩大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始终关注一个焦点——“引领和表述”,引领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兴趣、学习关注度,表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里面设定不同的课堂情节、课堂环境,不断地引导学生从最基础的理解环节向掌握环节、深化环节前进。同时将知识掌握度等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融入到不同的课堂情节中,以时刻拴住学生的关注度,从而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到学习的步骤中。在后续的工作里,及时整理学生的表现,从学生的表现中分析出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修正,最终达到优良的教学质量。

4.2 在教学环节方面

上述中,“作文引导式”语文教学思路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式教学模式和对学生语段综合思维的教学培养目标。这是站在教育者具体教学手段的角度来讲,而站在被教育者,即学生的角度来讲,“作文先导式”的核心则是明确学生对表达的需求。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是渗透到生活里必须的文化素养。以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应该去立足现实生活,给学生设置各式各样的课堂情境,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让学生逐渐掌握对语文的表达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而脱离传统型语文教学里的单调性知识型教育。

所以“作文先导式”的具体教学环节应该分为四大部分,①课堂的情境设计②学生的参与③具体的表达和交流④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教师立足于这四大部分,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不同的教学目标等具体实施条件,进行不同的教学环节创作,从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建设。

5.结语

“作文先导式”这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并且让学生和老师产生亦师亦友的积极联系,深化双方情感交流,不仅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够准确培养其语文素养在社会中的具体应用,充分迎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

参考文献:

[1]姚达健.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7(10):21-21.

[2]邓红碧.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 山海经:故事, 2017(8).

[3]陈丽贞.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J].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6(10):11-11.

论文作者:黄诚龙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_黄诚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