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过程的分析与预测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小康过程的分析与预测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小康进程分析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康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人民距小康生活水平还有多远的路程,2000年能否如期实现小康水平,存在哪些困难与障碍,应采取何种手段与途径来达到目的等一系列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小康评价指标测算,至1995年底,全国人民已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75.61%, 还有24.39%路程要走;据预测,到2000年有85%的指标可以完全实现, 15%的指标基本可以实现,总体来说实现小康水平的98%以上是有把握的。

一、1995年小康实现程度

至1995年底,全国已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75.61%,平均每年实现5.04个百分点;其中1981年至1990年的十年中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46.79%,平均每年实现4.68个百分点;1991年至1995年实现28.82%, 平均每年实现5.76个百分点,速度明显快于前十年。从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现有基础、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困难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只要克服前进中的某些困难,2000年全国如期实现小康生活水平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一)经济总体水平。改革开放17年以来,我国经济有了蓬勃的发展,经济增长水平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提前5年完成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1995 年现价国民生产总值为57277亿元,实现了比198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现价达人均475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为2667亿元,超出人均2500元的小康值167元,因此, 可以说在经济总量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

(二)物质生活水平。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使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逐渐走向小康。首先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消费水平不断增长。1995年,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人均为3892.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为2014元,实现人均2400元的小康值的74.44%;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577.7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为人均856元,实现小康值1200元的61.13%。其次,居民居住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两项考核指标均已实现小康水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80年的3.9平方米提高到8.1平方米,超过小康值8平方米水平;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由1980年的4.5平方米提高到1995年15平方米, 正好达到小康水平。再次,居民饮食营养程度有一定改观,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由吃饱的数量型向吃好的质量型转变,营养程度较过去有一定的改观;最后,交通便利程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近10年来,我国党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使我国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居民乘车条件与便利程度明显改善。

(三)人口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一定的提高,“八五”期间我国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特别是青壮年文盲下降显著。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有14543万人,文盲率为16.48%。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减少3618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89万; 成人识字率由1980年的68%上升为83.5%,婴儿死亡率由34.7‰下降为33‰(估计数)。

(四)精神生活。改革17年来,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在支付能力的增强和市场的冲击下,随价值取向、社会竞争、供求关系所改变。商品支出不断减少,而服务等非商品支出不断增加,教育和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由1980年的3%上升为8.11%。

(五)社会环境。经济的繁荣带动社会、生活卫生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有较大的改观,但要达到小康水平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森林覆盖率和农村社级卫生保健还有待大力提高。

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一点也可从恩格尔系数这一综合性指标看出,1995年城镇居民为49.9%,刚好进入小康临界区域(小康临界区域为40%至50%),农民为58.62%,距小康值还差8.62个百分点, 我国实现小康水平的历程还表现为这样一个特点,即17年走的是这样的一条路:发展经济→繁荣物质产品→提高人口素质→丰富精神生活→改善生活环境。很明显,这样一条发展之路是正确的,是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

表1

指标名称

1980年1990年 1995年 95年比

80年增长

1.国民生产总值(亿元)4518 18598

57277

321.7%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460 16384754

243.5%

1.家庭人均收入(元)

城镇生活费收入(元) 439.41387.3 3892.9

126.0%

农村纯收入(元) 191.3 686.3 1577.7

172.0%

2.人均消费水平(元) 234.0 803.0 2311.0

192.0%

农民(元)

178.0 571.0 1479.0

176.0%

非农业居民(元) 496.01686.0 5044.0

167.0%

4.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62.0 54.249.9

-19.5%

农民家庭人均(%) 61.8 58.858.6

-0.05%

指标名称 81至95年 81至90年91至95年

平均增长 平均增长平均增长

1.国民生产总值(亿元)10.07%9.33%

11.57%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8.58%7.75%

10.24%

1.家庭人均收入(元)

城镇生活费收入(元)5.6%4.54%7.75%

农村纯收入(元)6.9%8.09%4.54%

2.人均消费水平(元)7.4%6.68%

农民(元) 7.0%6.63%

非农业居民(元)6.8%5.88%

4.恩格尔系数(%)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 -0.014% -0.013% -0.016%

农民家庭人均(%)-0.004% -0.005% -0.001%

表2 小康生活水平标准及综合评价值

指标指标 指标数量值

单位

分类名称

80年 90年 95年

一、经济水平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460 1,638 2667

二、物质生活 2.人均收入水平

收入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 元 890 1,387 2014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315

686 856

居住 3.人均居住水平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平米3.9

6.8 8.1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

结构住房面积

平米4.511

15

营养 4.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克 5062

64

交通 5.城乡交通状况

城市平均每人拥有

铺装道路面积

平米2.8 6 7.3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

5074 88.6

三、人口素质

文化 6.成人识字率 %

68 77.7 83.5

健康 7.婴儿死亡率 ‰ 34.7 33.0

33〔1〕

四、精神生活 8.文教娱乐支出比重%3 6.27 8.11

五、生活环境

环境 9.森林覆盖率 %

12 13.0 13.4

卫生 1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

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NA 13.25 64.1

指标指标指标数量值

单位 权数

分类名称小康值

一、经济水平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2,500

14

二、物质生活 2.人均收入水平

收入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 元2,4006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1,200

10

居住 3.人均居住水平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平米

85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

结构住房面积

平米 157

营养 4.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克

758

交通 5.城乡交通状况

8

城市平均每人拥有

铺装道路面积

平米

83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855

三、人口素质

文化 6.成人识字率 %85

10

健康 7.婴儿死亡率 ‰318

四、精神生活 8.文教娱乐支出比重%11

10

五、生活环境

环境 9.森林覆盖率 %157

卫生 1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

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1007

总计 100

指标 指标 实现程度评价

单位 实现程度(%)

分类 名称 90年95年

一、经济水平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50.23 100

二、物质生活 2.人均收入水平

收入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 元32.91

74.44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41.92

61.13

居住 3.人均居住水平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平米

68.29 100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

结构住房面积

平米

61.90 100

营养 4.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克48.00

56.00

交通 5.城乡交通状况

城市平均每人拥有

铺装道路面积

平米

61.54

86.54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 68.57 100

三、人口素质

文化 6.成人识字率 % 57.1

91.00

健康 7.婴儿死亡率 ‰ 45.945.9

四、精神生活 8.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40.88

63.88

五、生活环境

环境 9.森林覆盖率 % 33.33

46.67

卫生 1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

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13.2564.1

总计 46.79

75.61

指标指标 实现程度评价

单位实现度得分

分类名称

90年95年

一、经济水平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 7.03

14.00

二、物质生活 2.人均收入水平

收入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 元 1.974.47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4.196.11

居住 3.人均居住水平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平米3.415.00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

结构住房面积

平米4.337.00

营养 4.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克 3.844.48

交通 5.城乡交通状况

城市平均每人拥有

铺装道路面积

平米1.852.60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 3.435.00

三、人口素质

文化 6.成人识字率 % 5.719.12

健康 7.婴儿死亡率 ‰ 3.683.68

四、精神生活 8.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4.096.39

五、生活环境

环境 9.森林覆盖率 % 2.333.27

卫生 1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

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0.934.49

总计 46.79

75.61

注:表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按1990年价格计算,〔1〕为1990年数字。

二、2000年小康水平预测

我们认为,2000年基本实现小康水平这一雄伟目标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必须相应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九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应维持在8%以上的增长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应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国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科学管理,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丰富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小康生活水平。

(一)经济总体水平。按照党的九五规划的指导方针,我国九五期间经济总体水平将维持在8%的增长速度,保持经济稳定、协调、 健康发展。据90年代前五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较高增长水平这一特点分析,估计今后五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维持在8—10%以内,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在7—8.8%以内是没有问题的。有关预测值详见表3。

表3 2000年各指标小康水平预测值

指标

各期年平均增长率(%) 指标数量值

名称 80-90

91-95 81-95〔2〕 95年 小康值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7510.248.58 2667

2500

2.人均收入水平

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4.54 7.755.59 2014

2400

农民人均纯收入8.09 4.546.89

856

1200

3.人均居住水平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5.56 3.875.00

8.1 8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

结构住房面积 9.35 6.408.36 15.0 15

4.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2.17 0.641.66 64.0 75

5.城乡交通状况

城市平均每人拥有

铺装道路面积 7.92 4.006.60

7.3 8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4.00 3.673.89 88.6 85

6.成人识字率 1.34 1.451.38 83.5 85

7.婴儿死亡率 -0.05

NA NA33〔1〕31

8.文教娱乐支出比重7.65 5.286.85 8.11 11

9.森林覆盖率 0.80 0.610.74 13.4 15

1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

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NA30.92 NA 64.1100

指标

指标数量值实现程度与得分

名称2000年值% 得分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631至4070 100.00 14.00

2.人均收入水平

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 2515至2925 100.00

6.00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至1263100 10.00

3.人均居住水平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9.8至10.6 100.00

5.00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

结构住房面积20.5至23.5 100.00

7.00

4.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3.0至75.0 92.0至100

7.36至10

5.城乡交通状况

城市平均每人拥有

铺装道路面积 8.9至10.7 100.00

8.00

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98 100.00

5.00

6.成人识字率89.2至89.7 100.00 10.00

7.婴儿死亡率 29.78 100.00 10.00

8.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11.0至12.0 100.00 10.00

9.森林覆盖率14.5至15.0 83.33至100

5.83至10

1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

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 100 100.00

7.00

总计

98.19至100 98.19至100

注:〔1〕为1990数字;〔2〕分别为1981年至1990年、 1991 年至1995年和1981年至1995年的平均增长率,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表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按1990年价格计算。

理由主要有:

首先,经济总量不可能维持90年代前五年11.57%的平均高水平。因为,前几年是经济周期的高涨期,经济表现了过热特征,今后为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的现象,具体到速度就是降低增长速度。其次,经济总量增长不会太低。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与赶超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期,在2000年和2010年要实现小康战略目标和远景目标,客观上不允许以太低的增长速度发展,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潜力范围内,将会尽量以稍微高一点的增长速度发展。最后,考虑到80年代9 %左右的平均水平是许多专家认为是近几十年来较合理的增长速度,且比90年代前五年平均水平已降低2个多百分点。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预测,90年代后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将保持在8—10%和7—8.8%的增长幅度之内;按1990 年价格计算,人均GNP将为3600至4000元,达到中下收入国家水平。

(二)物质生活。到本世纪末物质生活除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有一定困难外,其他指标基本上都能达到小康水平。人均收入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城镇居民将以较快的增长幅增长,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城镇人均收入将达2800元左右,农民将达1200元左右。城镇和农村住房面积均将大大的改善,两者预测分别为9.8—10.6和20.5—23.5 平方米之间;交通状况也将有较大改观。

(三)人口素质。到本世纪末,人口素质基本上能实现小康水平,人口预期寿命将处于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成人识字率将有较大提高,完成达到小康水平,估计为89.2—90.8%。但是,我国过去的人口的健康寿命并不高,据有关方面的研究表明,我国健康预期寿命与预期寿命的比例是所有国家最低的。婴儿死亡率达到小康水平也是需要花一定力气才能顺利实现的,估计为29.78%左右。 人口素质中的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四)精神生活。在精神生活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倾向的改变,到本世纪末将有较大的变化,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如期实现小康水平,估计在11—12%之内。

(五)生活环境。到本世纪末,生活环境方面要完全达到小康水平是有一定困难的,特别是在森林覆盖率、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率、农村卫生条件等方面的改观上,需要做较多的工作,才能顺利实现小康水平。估计到本世纪末,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为100%, 达到小康水平;森林覆盖率估计在14.5—15%之内,实现小康水平的程度在83.33%之上。

三、实现小康水平的对策

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水平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尤其是西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将是“九五”期间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改进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将社会经济推向稳健的发展轨道。

(一)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推动我国经济上一个新台阶。高新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竞争至胜的重要法宝。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可以说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表现出高新技术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重点的新现象。世界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竞相把科技的发展作为重点。我国的科技实力在国际上远高于许多一般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技术至今在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上却无法同这些国家和地区相比。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慢、力度小,很多高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把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全局的主导地位,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技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基础保证,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实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手段。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除了大力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加强管理外,还要着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高质、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经济实力。第一,提高投入产出率。过去我国经济增长是在高投入的粗放型方式下实现的,投入高而产出低,能源消耗大,企业经济效益低。第二,提高经济调控质量,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历程中不难看出,我国经济波动大,大的经济波动对经济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虽然,近几年我国宏观调控质量较以前已有明显提高,但提高经济调控质量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提高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第三,调整产业结构。从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经济环境与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它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和效益的提高。我国服务或第三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增加。第四,改革企业体制、增强企业活力。这仍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近几年来,统计数据显示其效益很不理想。究其原因,虽有历史原因,但其本质仍是管理不善、生产效率低造成的。改变这一状况已是当务之急。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供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使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提高效率。

(三)加强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有了较大地发展,但是还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目前,许多社会发展问题,需要我们尽快解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劳动就业体系等,使人民的生活有保障、有安全感。因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会带来一些固有的社会矛盾,如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企业淘汰、破产增加;城市化过程扩展导致城乡格局变化;收入差距扩大蕴含着不稳定的社会因素。而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控制人口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过快的人口增长显然会把经济增长的成果吞没,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成为泡影。所以,加强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内容。

(四)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我国资源丰富,但人均收入并不高,且资源浪费严重,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农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是现在和今后面临的严峻问题。我国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不高,利用效率也较低,我国目前为10%,大低于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40—90%的开发利用程度。在农业灌溉上,发达国家大多发展喷灌和滴灌,而我国主要是大水漫灌,跑水、漏水严重。我国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低50%左右。我国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手段落后,加之水土流失和沙化加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耕地不断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向前发展、改革,才有出路,才能顺利实现小康生活水平,实现远景目标,为赶超中等发达国家奠定良好基础。

注释:

〔1〕此文为《中国小康研究》课题组最近部分成果。

标签:;  ;  ;  ;  ;  ;  ;  

小康过程的分析与预测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