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建筑空调设计中噪声控制技术论文_胡根兴

广播电视建筑空调设计中噪声控制技术论文_胡根兴

摘要:广播电视工程的噪声控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重点,不同功能的房间有着不同的声学要求和标准,而声学标准较高的技术用房在送、回风口的布置、选择以及进出风风速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各种类型工艺用房空调通风系统所采用的送风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理清暖通设计中出现的噪声控制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则主要针对广播电视建筑空调设计中噪声的控制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建筑;空调系统;噪声控制

前言

广播电视建筑具有较为复杂的功能,它对声音的要求较严,特别是一些制作部门,如录音,效果、译配、演播室(厅)等,它的内部允许噪声标准不宜太高。另一方面,由于广播电视台从清晨到深夜都在工作,许多为此服务的设备如制冷机、冷却塔、风机、水泵等都在日夜在运行。因此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问题的治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建筑空调设计的好坏,甚至整个工程设计的优劣。

1 空调机房噪声的控制措施

空调和通风机房的位置选择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尽量远离声学要求高的广播电视技术用房。若无法避免时,应在机房与技术用房之间设置中空>300 mm的双层隔墙,隔墙基础分开。有条件时可采用设置不小于1.5 m宽度的走廊,机房的出入口内门设声闸,使空调和通风机房的噪声与声学要求较高的技术用房有效隔离,防止设备噪声干扰周边环境。

根据经验公式,要降低空调机组本身的噪声,应将机组的剩余压头不要留过多,每个系统的风量不宜太大,选择叶片后倾的风机,且尽量使其工作点位于或接近最高效率点,此时风机产生的声功率级最小。因此在设备选型上,根据我国现阶段制造水平,我们要求机内阻力要小,可减小风机全压,降低噪声源;风机比A声级应小于17dB(A);空调机箱体出厂标准:漏风率小于3%,箱体壁板大于25dB(A)的隔声量,表面无结露,阻燃材质制造。安装后能堵严不漏声,达到减小机房噪声的要求。

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设置在演播机房控制室上夹层里的空调机房,以含有500mm空腔的双墙与隔壁的演播室分开,以增加墙体的隔声量,机房内部则采用与主体结构脱开的浮筑楼板,在机器与混凝土浮筑板之间垫上橡胶减振垫,再加上风机设备等架设于减振台座上,经过这三道隔振措施,达到预期降噪隔声目标。

此外,为防止空调机房的噪声向外传播,机房进出口应设置隔音套间,门为带弹簧自动关闭防火隔音门;其次,风道穿越机房墙、楼板处缝隙或穿墙水管与其套管之间缝隙用超细玻璃棉填充严密,确保噪声不外泄,另外为防止机房墙体砖缝不严,墙内外表面抹灰均匀,再贴吸声材料。风道支吊架应采用减振吊架,设备与连接管道间设置柔性接头隔振。

2 风管噪声控制要点

2.1 演播室空调风管噪声控制

广播电视工程大、中型演播室的送风口一般截面较大,出风口处最多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装饰格。因此,送风口连接管道1~1.5m处需内贴25 mm厚吸声材料(吸声材料应尽量靠近风口处,以进一步降低送风噪声,同时防止风口风管反射室内噪声)。低于NR20标准的工艺用房,送、回风口上部宜设消声盒。

演播室天幕(悬挂的演播室内周围的大布幔)固定设置在演播室主摄像机左右前方,主要是演出时配合灯光以表现空间景象。因此空调送、回风管只能布置为上送上回式,以避免与其他工种之间配合的矛盾,且便于消声隔振处理。一般大、中型演播室因高度要求在隔声顶上部和结构屋架下部之间,都留有足够的土建设备布置空间。空调水平风管布置在灯栅层(一般都在2 m以上)和消防雨淋层之上,回风管道风口布置在隔声顶处,竖直送风管可向下布置到天幕上沿,不能影响摄像机的工作画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演播室工作区域的风速不能超过0.8 m/s,以防止传声器产生风摩擦声或天幕扰动。室内应保证零压或微正压,需要有组织地进行送风和回风或排风。

由周边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本底噪声,若房间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 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内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声响。为达到上述隔声效果,地面应先铺地胶垫,再铺阻燃吸声地毯,尽量减少噪声。室内工作时。人员走动将发出噪声,特殊照明设备运行、摄像机工作时也会有较高噪声,其A声级噪声综合值为35~40 dB,因此演播室的A声级噪声以35~40 dB为宜。若用噪声评价曲线NR表示,相当于取NR30~35曲线。实践证明,对于演播室适量的背景噪声,只要是连续均匀的,并不带有能听懂的语言声和音乐声的信息,有助于减少摄像机的噪声干扰。为了阻断建筑的固体传声,演播大厅采用隔声地板或橡胶块浮筑地板,墙周边用橡胶条与地板隔离,以增大隔声量,阻止地面振动,保证背景噪声的正常值。

(2)广播中心空调风管噪声控制

广播中心的节目制作区由语音室、直播室及其控制室、文艺录音室和广播剧制作及其配套工艺用房组成,其特点是房间密闭,对空调通风系统的噪声控制要求高。因此在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各个部位均需采取多种减振、隔声及消声的技术措施。声学要求高的工艺房间其分支消声器尽量布置在房间外的吊顶内或声闸吊顶内。噪声标准NR15以上的工艺用房(如语言录音室、小于20 m2的直播室等)内空调送、回风口处的风速应控制在1 m/s范围内,工程设计时不应采用单百叶条形风口或散流器风口等,应该采用固定格栅方形风口或圆形盘式风口。根据声学要求,送、回风口对称布置音响效果最好。在根据噪声控制计算结果选择空调系统消声器的时候,消声器的消声量应大于需要消声量3~5dB方能满足使用要求(特别是125~500 Hz范围内)。

(3)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噪声控制

广播电视技术用房的空调通风系统除了需对风管所产生的各种附加噪声进行严格把控外,对于各类风管和消声器的布置及安装也有较高的要求。空调通风系统为控制设备噪声需在总管道上设置主消声器,为进一步消减设备噪声和房间之间的串声,需在支管道上设置支消声器。风道主消声器应尽量布置在机房以外,若在机房内安装应作好隔声处理,比如设置消声夹层或隔声吊顶。在风道系统设计及安装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噪减振措施。风管加筋、保温材料紧贴管壁可保证其不产生低频振动;安装弹性吊架有利于减振;三通、弯头、变径管加工应有利于气流流线,减少涡流噪声。风道系统设计应尽量平衡布局,少设分支风阀。必须设风阀时,应安装在消声器之前。室内出风口喉径处避免设置风阀。

3 防串声噪声控制措施

广播电视技术用房都有工作声源,这些声音对本室没什么影响,但对于周围房间来说就是噪声。这些噪声会通过风口和风管传到相邻房间形成串声,需要通过增加风管消声装置加以预防和消除。同声源的广播电视工艺房间的防串声要求不像不同声源广播电视工艺房间防串声那么严格,例如录音控制室在监听音乐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其监听扬声器反馈到录音室的声压级的允许值不得比标准值大10 dB,而不同声源的工艺房问防串声计算,应选最大声压级房间,通过风口管道及分消声器后传到邻间的噪声不得大于允许噪声值。

4 结语

与一般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不同,广播电视建筑的空调系统除了要满足服务区域的舒适性要求以外,还必须满足其各种技术用房严格的噪声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到噪声的来源以及传播的途径,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根据其本身的频率特点,采取相应的消声、隔声以及减振的措施,使各个房间达到要求的噪声等级。这就要求从事暖通设计的人员除了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了解一些建筑声学以及噪声控制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季建平,季丽媛.广播电视中心电气系统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2018,9(04)

[2]王作为.谈衡阳市广播电视中心建筑设计理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7)

[3]于倩.广播电视工程建筑施工管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

论文作者:胡根兴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  ;  ;  ;  ;  ;  ;  ;  

广播电视建筑空调设计中噪声控制技术论文_胡根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