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市场网络系统的几点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关于构建市场网络系统的几点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系建设论文,市场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因此,完善市场网络体系,使各种经济实体的经营机制与市场运行构成相互协调的关系,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一环。因为,离开市场网络体系的建立,离开经济实体与市场的协调运行,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无从谈起。在经济体制改革朝着市场经济目标模式推进的实践中,在建立市场网络体系和转换经济实体运行机制中,会遇到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不妨就目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及其相关的问题阐述几点浅见。

 一、完善市场网络体系 健全市场行动功能

多年来,我国的生产要素配置是通过计划调拨进行的,生活消费品的配置虽说要经过市场环节去实现,但在数量和品种上也是由计划所控制的,市场的功能实际上处于“消亡”的境地。现在,要把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市场网络远未健全起来,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也极为缺乏。尽管经过十几年的改革,特别是1992年1月提出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市场网络发展大大加快,一些有志于市场经营活动者也成批涌现,有了一个初步基础,但真正要把市场网络体系完善起来,使市场经营者在水平上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劳动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的经济,整个微观经济活动要由市场去沟通。不管是生产要素,也不管是生活消费品,都必须由市场去调节、去配置。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须有国家经济计划与之相辅,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原则上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仅对宏观经济的运行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调节。如果说计划对微观经济活动还有作用的话,那主要是通过它对经济的供需矛盾,产品结构失衡,社会经济导向偏差的调节,使微观经济活动中出现的种种弊端相应地得到缓解或消除,是一种间接的调控作用。显而易见,市场经济的实行、不仅单一的计划配置经济资源的作法要成为历史,目前存在的计划与市场并行配置经济资源的“双轨”制,也必然逐渐趋于消失。生活消费品的配置已经摆脱了计划配给制,被完全推向了市场,而生产要素的配置尽管目前还尚未突破计划经济的制约,“双轨”制还在发挥作用,但计划调拨的物资种类和数量也日趋减少。生活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市场网络体系的建设;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市场的功能迅速健全起来;社会财富的增加,涌入市场商品种类和数量的扩大,要求市场分工日趋细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要求市场的布点和档次与之相适应。如此等等,都从经济发展的不同侧面,对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提出了紧迫的任务。

生活资料配置尽管在计划经济一统天下时期也基本上是通过市场集散的形式进行的,市场的设施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市场短缺,布点密度过低,设施简陋,依然是摆在市场经济建设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以适应生活消费品集散的需要。至于生产要素市场不适应经济运行需要的状况表现得就更为突出。主要原因是:①计划经济没有给生产要素市场留下什么遗产。那时,生产要素的配置完全由计划调拨,市场实际上不复存在。现在要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的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就显得更为短缺,甚至在一些地方要从零做起。②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发展不平衡。就目前来说,市场经济已全面启动,而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科技市场、金融市场、人才市场,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地方和城市处于开始兴建过程之中,在一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内地和边远山区,还尚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有些地方虽然具有振兴经济的资源条件,由于资金短缺、交通通讯落后,也严重地制约着市场网络体系的发展,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市场对接发育显得尤其迟缓。③同国际市场接轨还有大量的工作和建设任务亟待完成。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极为缓慢。几十年来,国内市场经济基本上不复存在,同国际市场接轨也遇到种种葛碍。我国在国外的市场建设基本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起步的。尽管近十几年来发展较快,但在外贸沟通上,设施建设上、任务也依然是极其紧迫和繁重的。

市场是沟通经济往来,确保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关键,要使它的功能得到良好发挥,就必须使其自身机制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种类繁多的生产要素,繁杂琐碎的生活资料,千差万别的地域经济状况,要求市场网络建设也必须分门别类,有专业性的细密分工,有高中低档次之别,有布局上的错落差异。也就是说,市场只有根据经济运行的需要构成自身的网络体系,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经济活动才能顺畅活泛。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暴利现象,商品价格上的纽曲现象,经济竞争中的不平等现象,都同市场网络体系不健全,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要求市场网络体系在建设上既须有专业分工的差异适当,也须有规模上的大小区别;既须有布点密度的不同,也须有建筑档次的差异。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对市场网络体系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市场网络体系的构筑必须从整个市场建设的全局出发,不能陷入盲目性。当前,市场网络体系发展滞后是主要的,但是市场设施构建中也存在一些弊端。①设施建设缺乏必要的超前性,建成之后过不了几年又被拆除,重新扩建;②对市场的发展前景预测脱离客观实际,设施建设起来了,而市场却迟迟形不成,人们称之谓“空壳”市场;③重视物资流通市场的建设,忽视人才、劳动力、科技市场的建设,市场机能不健全,功能得不到良好发挥;④重视市场设施建设,轻视市场沟通,信息和交通建设滞后,致使物资窝存,余缺得不到及时调剂,形成价格扭曲,引起暴利现象的发生;⑤市场规则不健全,往往依靠为私人利益“开绿灯”打通关节,建立“关系网”以逃避竞争,致使物美价廉的商品未必能占领市场,哄抬物价的问题不断发生,障碍平等竞争机制的形成。当然,在市场建设的初期,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它一定的客观原因,如果有关方面对它的产生能给予重视,采取措施尽力予以消除,市场的网络体系建设和效益的发挥就会好得多。既能使建设资金的效用得到提高,也能对经济的发展起更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商品的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生产需求也有很大差异,以商品集散为己任的市场在不同地区,甚至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地段,其吞吐能力都会有显著差别。市场建设要符合商品集散需要的客观实际,就必须对市场建设的布点、规模、档次,进行必要的论证,为建设前期工作支付一点必要的费用。然而,现实情况是重视市场建设,轻视对市场建设投资的可行性论证,喜欢用自己的主观拟想去指导市场建设的实际,不愿为论证工作支付一点必要的费用。即使请专家对市场建设提点意见,也多希望听一些对自己主观设想的赞许意见,而对不同意见不是听不进去,就是在实际上打折扣,甚至离开论证意见,采取我行我素的态度。加之,当前的市场建设既有国家投资,也有私人投资,既有集资兴办,也有个人独资进行建设,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尽管对市场建设的加快是件好事,但同时也是市场建设中出现一些这样那样弊端的一点重要原因。

 二、树立搏击市场精神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也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加强,这是事实。但是,对于经济实体的领导者来说,仅有这点市场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市场观念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形成的,是一种被动的市场观念,对市场发展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经济实体进入市场也无多大裨益。企业所需要的市场观念并不是这种被动地适应市场的观念,而是自觉地适应市场需求,主动地搏击市场的观念。只有这种观念产生的精神、勇气和能力才能为引导市场经济、驾驭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些经济实体,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之所以在市场经济面前表现出适应上的困难,除了客观上的一些因素外,主观上自觉地适应市场,主动地搏击市场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其突出表现是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缺乏激流勇进的精神,不敢主动地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在走向市场的道路上有些畏首畏尾,犹柔寡断,处于被动的境地。虽然也做了大量追随市场的工作,但是整个经营机制依然迟迟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一些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村,在生产上依然是按照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习惯去耕田种地,对市场的变化不仅谈不上分析和预测,而且想得也很少,甚至不闻不问。农作物的收益好坏,全靠收获之后到市场上碰运气。哪种农业产品今年“运气”好,价格上去了,明年就扩大种植面积,多生产;哪些农业产品今年“运气”不好,出现滞销,价格下迭,来年就减少种植面积,削减产量。这种以今年的市场行情去决定明年农业产品不同种类的产量变化,往往会造成某些农产品今年一涌而上,明年又一涌而下,同市场的需求相背离。也就难免“卖粮难”、“卖猪难”;“粮食紧张”、“菜篮子”不丰盛;“歉产不减收”、“丰产不丰收”现象的交替发生。当然,造成这种商品价格的扭曲、不稳,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树立主动出击市场,积极适应市场的观念,生产适应不了市场需求,显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显而易见,所谓树立市场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赞成实行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要在认识到市场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自觉地在生产上适应市场经济,积极地投身于市场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有了这种自觉而主动出击市场的意识和行动,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做到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学好市场知识,掌握市场运行规律,经得起市场风浪的冲击,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市场观念的树立,应着重在认识上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树立生产以市场需求为转移的观念。无论是工业,也无论是农业,其产品能否在市场上顺畅地销售出去,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是生产者至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产品适应市场的需求,那就不可能受到顾客的青睐。这个道理似乎是人所共知的,但在商品生产的实践中,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经营管理机制的制约和习惯势力的影响,重生产、轻销售,对市场的需求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的确是当前生产不适应市场需求,影响工农业生产活力和效益的一个原因。二是要树立强烈的、长期的市场竞争观念。不少人道理上懂得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企业要想立稳脚跟,得到发展,就必须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在经济竞争的实践中,又往往不肯真心实意地为产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创造良好的条件,缺乏在竞争中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人们知道,产品的技术性能好、质量档次高、花色品种多、生产成本低,是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可是,总有一些企业不肯把功夫用在产品的质量和效用上,而是把命运押在回扣拉笼采购人员,用伪劣假冒产品捉弄顾客的伎俩之上。缺乏健康的、长期的市场竞争观念。三是要树立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追赶产品升级换代新水平的观念。名牌商品、高档商品、物美价廉商品是市场的佼佼者、抢手货,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基。但是,商品的名、优、新,是以用户的赞誉和首肯为条件的,要达到用户的认可,就必须在质量上过得硬,在效用上高人一筹,在升级换代上处于领先地位。也就是说,名牌必须名符其实,才能得到用户和消费者的首肯和称赞。在市场竞争中,你追我赶、后来居上,使原来的有些名优产品相形见拙,是常有的事。欲使名牌的名气经久不衰,就不能默守陈规,固守原来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就须设法在质量、花色、品种等方面赶上市场发展的潮流。否则,就无法保持名牌的声誉。四是要真正树立顾客至上,尽量使用户了解自己产品性能和品质的观念。企业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农民育成的农产品新品种层出不穷。如果不注意通过广告等信息途径去宣传自己的产品,即使产品质量和性能很好,顾客和用户也会持有疑虑,不肯轻易购进,造成市场销售的困难,致使企业周转不灵,陷入困境。五是要树立市场需求变化和开拓延伸市场的观念。国内市场的变化和发展是市场拓展的重要前提,国际市场的开辟和发展是延伸市场,扩大用户的终极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使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立住脚跟,享有盛誉,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企业要自觉适应市场,主动出击市场,就必须辟出精力去了解市场,甚至要在机制转换中设立专门的市场研究机构去广泛深入地探索市场。从而弄清自己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现实地位和未来前景,制订出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经济战略和具体的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措施。从经济竞争的意义上来说,企业进入市场就是进入战场,也有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问题,需要根据市场全局和自己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去辨清自己在市场角逐中能够取胜的优势和劣势,使优势得到发扬提高,劣势得到克服补救,尽量避免或减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坎坷,影响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不仅要尽快摆脱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只了解本企业,不了解同行业;只关心产品生产,不关心产品销售;只关心经营规模扩大,不关心企业经济效益的习惯势力的萦绕,而且还必须深入地了解市场,准确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以便使企业对市场发展具有强有力的应变能力。但是,市场是个覆盖整个社会,又与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庞大网络体系,不要说企业领导不可能通过亲自调查去把握它,即使企业的专门研究机构,也不可能以事必躬亲的办法去取得第一手资料。这就必须建立健全传递信息网络,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发育,为经济信息传递和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固然重要,但它仅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基础,更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唯一因素。企业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强者层出不穷,后来居上者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经久不衰,越战越强,就必须主动地出击市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深入地研究市场,科学地预测市场外,还必须在生产上追逐市场,以产品的质优价廉吸引顾主。这也就是要按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速度去研究新技术,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同时,市场的峥嵘迭起,意外波动也是难免的,即使有较完备的预测机制,也不可能不发生庇漏,不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种出乎意料之外的变化,企业也必须有应变的准备。一旦这类事情发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产品生产,以便使不适应市场的损失化小或化了。也就是说,所谓市场观念就是要使企业的产品循着市场的变化而变,顺着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跟着市场转,追着市场走,畅销不忘后忧,滞销不被困拮,成为搏击市场的里手。否则,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是很难办得到的。

 三、严明市场竞争法纪 强化市场管理规则

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全面启动,呈现出迅速推进,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这走向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管理不周严,市场秩序不规范,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必要的措施,严明市场竞争法纪,规范市场管理,使这类不正常的现象尽快消除,以减少经济运行中的掣肘、摩擦和损失,确保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近几年,经济在宏观上的结构失衡、供需矛盾、通货膨胀;在微观上的抢资源、抢人才、“三角债”,在具体生产经营作风上的伪造假冒、徇私舞弊、搞不正当竞争;在销售活动中的欺行霸市、坑蒙欺骗、哄抬物价、走私贩私、偷漏国税、权钱交易;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利侵权;在金融方面的炒买炒卖等等,屡屡发生,禁而不止,愈演愈烈。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干扰着市场的公平竞争,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为消除市场运行中的弊端,确保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市场法纪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一)把强化宏观调控机制的建设摆上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日程。

(1)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市场经济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性,也有其运行中的自发性。它的规律性自然是经济工作者应当遵循的,而它的自发性却往往给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障碍,需要通过宏观调控给予消除,以利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虽然十分重视,对消除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也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经济建设中存在着管理失控、不协调等现象,往往引起物资投放量和资金投放量发生矛盾;工资提高幅度和生活消费品的增长幅度出现差距。加之市场网络不健全,公平竞争的机制未能完全形成;物资窝存,哄抬物价的现象严重存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经济滞胀的问题交替发生。每当这类问题出现时,虽然国家通过协调有关经济职能部门进行宏观调控,使问题得到了消除,但也还是给经济建设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果国家有一个常设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随时掌握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组织专家学者及时进行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及时对有关经济职能部门发出信息和指令,宏观经济的失调问题就可以大大减少或减轻。

(2)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中不平衡问题的研究和预测,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运行中自发性问题的存在,产业发展、产品发展,出现结构失衡,发生供需之间不协调,造成人财物的浪费,障碍经济正常运行的问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在峥嵘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天衣无缝的经济平衡尽管不存在,但是,经济的平衡发展态势,是宏观经济运行追求的最佳态势。仅靠价值规律产生的平衡趋势去发挥牵制作用,就难免严重不平衡问题的发生。如有一个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去加强预测,向经济决策部门提供咨询依据,及时采取对策避免严重不平衡问题的发生,对确保宏观经济的最佳态势显然是极其重要的。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价值规律和经济竞争的作用,供求之间既有平衡不断地形成的趋势,也有平衡不断被打破的贯性。平衡和不平衡都是相对的,都有一个形成的起始和发展过程。严重的不平衡也是由不平衡的苗头性问题膨胀的结果。倘若有一个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对严重的不平衡的苗头性问题给予严密的监视,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向决策部门提出咨询意见,及时进行调控,做到防患于未然,显然要比严重不平衡问题出现之后再去进行“亡羊补牢”式的调控要好得多,对振兴国民经济,对市场的健康发展要更为有利。

(3)强化宏观调控的手段,严明宏观调控的法纪。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法纪是使经济运行中失衡的问题能够得到避免或者发生之后能够尽快化解的重要保证。正因为它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国家不把它作为“令行禁止”的经济运行指挥棒紧紧地握在手中。如果说有不同的话,仅在于不同的国家在运用这种手段和法纪上各有各有千秋罢了。因此,政府通过其有关经济职能部门,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调节资金信贷、财政税收、存款利率、货币汇率、市场价格、收入分配、工资水平以达到协调产业结构、供求关系,从而化解经济失衡的问题。我国经济失衡的问题之所以屡屡发生,原因固然很多,同调控手段的作用未能得到强有力的发挥不无关系。今年物价上涨是去年基建规模过大,投资失控,造成的结果,同市场上哄抬物价的歪风也有很大关系。发生这些问题的苗头去年已有所表现。政府三令五申不准随意增加基建项目,扩大基建规模,而我行我素者不乏其例;政府明令不许乱集资,而巧立名目的集资项目也比比皆是,致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恶果终于产生。之所以会有禁不止,原因就在于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法纪尚未真正得到强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严明市场规则,强化市场管理,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1)把培养市场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一项迫切任务。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规则就是法制经济在市场运行中的法纪体现。但是,要使市场规则在经济运行中得到严格遵守,就必须由懂业务、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去管理市场,操持市场的运作,监理市场规则的执行。目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三角债”、“回扣销售”、“暴利现象”、“哄抬物价”、“打白条子”等等严重扰害着市场秩序。但是,由于市场管理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数量过少,绝大部分市场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市场管理知识,管理能力提不高,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愈演愈烈的可能。可见,培养市场管理人才,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多么地迫切了。

(2)完善市场运行规则,创造市场的平等竞争环境。市场是企业展开竞争的场所,企业是市场运行的主体。市场运行也罢,企业竞争也罢,都应当以遵守价值规律为基本准则展开的经济交易活动。产品质优价廉,适应市场需求,显然应当是市场竞争的优胜者;产品质次价高,不适应市场需求,在竞争中败北,也应该说是合乎情理的。然而,目前的市场交易和竞争中明显地存在着物美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未必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质次价高,使用价值低下的产品也未必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类背离价值规律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市场规则不完善或有规不循的问题严重地存在着。

(3)通过学校扩大招生培养市场管理人才。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同管理人才不足、水平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的市场管理人员不是从其它行业调入,就是从其它行“下海”而来。他们有从事市场管理的热情和勇气,缺乏市场管理的知识和技术。尽管其中也有的在实践中提高较快,显露出了管理市场的才能,但为数较少,多数市场管理者还有待在各种教训和失误中得到磨炼,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昂贵的。如果根据市场管理的需要在一些经济管理院校,扩大这方面的招生,符合需要的各种市场管理人才就会源源而来。这对于市场的健康运行,顺利发展,显然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总之,要发展市场经济,市场本身的建设是首当其冲的,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标签:;  ;  ;  ;  ;  ;  ;  ;  ;  ;  

关于构建市场网络系统的几点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