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论文_蒋礼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论文_蒋礼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而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上,过多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答对题、做对题,而不是放在如何来想如何来思考上,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培养 初中生 数学 创造性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2-004-02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一、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原因分析: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进行学习和探索。而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数学的教学瓶颈正是学生缺乏应有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我们看到的不是老师启发性的教育学生,而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也就是俗称的填鸭式教育,这种直接灌输知识的方法是无法让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尤其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力,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是因为兴趣使然,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即使是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也有很大部分只是为了获得名次,在解答数学题目的时候,不能注重解题过程中思维的开拓,而是更多的关注于解题结果的对错,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采取死记硬背公式定理或者单纯进行机械模仿,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这也是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缺失的很大原因。

二、通过多维度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就创造性思维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加强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不在只是单单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注重对学生积极性和鼓励[2]。比如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应该增加解题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激发和开动,通过这种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规律之间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而且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将原先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顾或者是复习,这样在加深数学定理和概念理解与认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大脑中构建数学知识理论体系,就能够有效的避免理论知识点之间的混淆。

(二)加强对教学实践情境的创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还应该加强对教学实践情境的多样性创设,增强枯燥、单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以及趣味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部分,这样对其相关的发展规律、理论知识概念以及数学公式等方面会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应用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潜能,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有效调动。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积极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无论是在理解和掌握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的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突出学生主体性,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活动铺路架桥。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取知识,并在探索、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文本和学生实际,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步步深入探索。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消化吸收,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这一结构。通过这个被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称之为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使学生常处于第一次发现数学真理的地位和心理体验。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美国大数学家惠特尼认为:"强制性的'死记硬背'的教学对不喜欢数学的孩子们无疑是雪上加霜,改进数学教育的正确途径很简单,让孩子们重新获得自己的天赋的数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才能驱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也就能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

(四)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

教师应采用民主互动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磋商、交流信息,以达成共识。有些问题可让同座两人或前后四人进行合作讨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促进课堂内人际互助。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问在小学时是怎么知道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的,学生回忆起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可以拼成一个平角。我又问拼成的那个角为平角有什么根据。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学习几何不能只停留在直观思维水平,必须进行逻辑推理。此时继续追问,这种剪拼的过程对寻求证明思路有何启发。学生想到作平行线将三个内角转移构成平角,从而由多种组成方法不难得到不同的证明方法,拓宽了证明思路。之后,会有学生提出还可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的和"来证明,教师就应抓注契机切入有关"循环论证"的讨论。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在积极的交流和碰撞中不断得到升华,可使新知识随着不断深入学习,完全融于原数学认知结构中,原认知结构变成新的认知结构,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学科的素材,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止是一个阶段的培养,而应该要善始善终,要坚持到底的进行培养,不能半途而废。

论文作者:蒋礼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论文_蒋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