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_周艳荣,王玉华

探讨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_周艳荣,王玉华

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摘要:目的:研讨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内肿瘤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岁;对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来发现患者颅内病变的实际部位。结果:根据对比发现NMR和病理结果比较可知,NMR检测的结果和患者的病理诊断吻合度为97.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在实际的脑内肿瘤的诊断中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对于脑内肿瘤诊断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脑内肿瘤;核磁共振波谱;临床价值;诊断价值

肿瘤一般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之后基本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痊愈,但是恶性肿瘤一般在早期发现病灶之后及时进行切除手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患者的生存年限。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仍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1-3]。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患者如果能够尽早进行诊断并且发现人体内部的病灶癌变的相关性信息和控制其发展成为了提升患者生存概率的重要方式。患者在肿瘤形成之后,诊疗人员能够有效掌握肿瘤组织出现癌变病程的相关性发展信息,使用对应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速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肿瘤的临床诊断过程中,一般治疗人员都会是一肿瘤切片的细胞学相关鉴定来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很难及时获取癌变的相关信息。但是,核磁共振波谱能够对于分子结构产生极强的解析能力,在测定离体组织器官以及细胞等的NMR情况下,能够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及时发挥重要作用。

本组抽取了80例脑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80例脑内肿瘤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岁;对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来发现患者颅内病变的实际部位。

1.2方法

使用NMR进行扫描,选择脑肿瘤的区域中肿瘤最大的层面来作为核磁共振流量扫描的相关定位层面,使用点分辨波谱的分析序列,并且在波谱的定位图上面选择ROI,进而观察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主要涉及到氮-乙酰门冬氨酸、肌酸、肌醇以及脂质等。

1.3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中NMR和病理结果比较可知,NMR检测的结果和患者的病理诊断吻合度为97.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3.讨论

脑内肿瘤又称为脑瘤,属于神经外科当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大多数起源于一些脑内的各组织原发性质的脑内肿瘤[4]。一些继发性脑内肿瘤就来源于患者身体中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出现转移或者是临近的相关性组织肿瘤的入侵。在脑内肿瘤患者中,男性患者一般多于女性患者,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引发疾病,但是年龄在20-50岁的患者居多。在脑内肿瘤中,确定的发病原因并没有完全确认,其中有一些困难导致病情出现的原因如下所述。首先,癌基因和遗传学因素。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性研究表示,脑肿瘤和肿瘤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些带有癌症基因的细胞一般不一定都会发生肿瘤,都需要能够经过反复性的各种激惹,之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细胞发生的相关性演变。其次,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中放射线可能会增加肿瘤的发生几率。再次,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当中主要就是蒽类化合物,其中的甲基胆蒽比较容易诱发胶质瘤的产生。

MRI技术属于一种无创伤检测的技术种类,能够被广泛使用在和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相关的疾病类型诊断过程当中[5]。但是,MRI在检测前列腺癌敏感程度上为91%,特异度主要为27%。MRS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检测分子的结果,能够较高地弥补其中MRI存在的不足之处。由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发展,NMR在一些生物组织当中的应用和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展。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结果根据患者的NNA和Cho以及Lip峰值情况,根据患者的波谱数据明确诊断结果,本文研究中确诊的准确率较高。NMR检测发现脑膜肿瘤患者的例数为16例,NMR表现为NAA出现降低或者是明显性的降低趋势,Cho升高,Cr信号出现减弱的情况,还出现Ala峰,肿瘤中卫的相关脑组织正常。另外,NMR中淋巴癌显示为5例,病理确认也是5例,NMR表现的病变区中NAA出现明显降低或者明显降低的趋势,Cho升高。

我国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每种治疗方式的效果都可能因为肿瘤的类型以及病理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使用NMR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监护肿瘤的实际发展和变化成都,假如肿瘤细胞对于治疗方式具有较强的抵抗性,那么就需要及时改变治疗方式。在一些早期的肿瘤治疗方式中,选择种类的选择上即为重要。因此,肿瘤的无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肿瘤的变化。然而,NM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供重要的肿瘤变化数据,在患者早期肿瘤治疗方式选择中提供指导性帮助。另外,肿瘤的NMR能够有效预测一些相关的治疗方式的效果,其中有效地治疗方式能够导致P波谱中无机磷酸盐以及磷酸单脂共振峰相对减小,其中还伴随着PH碱性偏移的情况,肿瘤在退化之前能够有效观察到波谱出现明显行变化。另外,波谱在治疗方式的效果和预见性表现较为明显。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波谱检测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在肿瘤发生实际扩散之前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肿瘤治疗的实际效果,缩短治疗时间。笔者分析得出核磁共振波谱仪在脑内肿瘤诊断中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支持,和相关研究结果相吻合[6-7]。

生物的组织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生化变化,生理反应和一些分子的扩散运动能够实现相互独立和相互关联,进而构成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性系统。NMR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于相关的反应过程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准确信息,在核磁共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根据NMR能够表现出来的肿瘤性代谢特征,能够有效成为在日后诊断和鉴别肿瘤的过程中的重要方式。

在NMR应用在肿瘤诊断过程中,国内已经得到了较为成功的研究成果。对于组织提取物的NMR性研究项目较多,我国国内使用一些高分辨性的魔角旋转来对于离体脑膜瘤和胶质瘤进行相关性研究,并且使用微量探头在一些波谱仪上面测定其中的HR和MAS元素。

本组抽取了80例脑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表明:根据对比发现NMR和病理结果比较可知,NMR检测的结果和患者的病理诊断吻合度为97.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在实际的脑内肿瘤的诊断中具有准确度高的优势,对于脑内肿瘤诊断的诊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晓.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35:107.

[2]巩远方.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56-157.

[3]陈韶云.分子光谱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0,02:21-26.

[4]杜贵胜.谈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0,24:4693-4694.

[5]刘燕萍.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诊断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养生,2014,20:45.

[6].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第32卷主题词索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12:1843-1862.

[7]戴曰梅.核磁共振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3,04:84-96.

论文作者:周艳荣,王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探讨脑内肿瘤应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临床价值论文_周艳荣,王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