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胸外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这两种不同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李佳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复苏过程中徒手胸外按压及机械胸外按压的效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取2017年1月20日至2018年6月10日我院7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均行心肺复苏治疗,动态随机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徒手胸外按压,观察组予以机械胸外按压。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值、收缩压、复苏成功情况及复苏时间。结果:在收缩压方面,观察组数据为(87.90±4.24)mmHg,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气分析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77.14%,高于对照组,复苏时间为(16.33±1.79)min,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复苏过程中,相比徒手胸外按压,机械胸外按压应用效果更佳。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徒手胸外按压;机械胸外按压

心跳呼吸骤停属于常见危急重症,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其关键在于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1],包括机械、徒手胸外按压,两种方式各具优缺点,选择何种胸外按压是临床争议的话题。本文旨在分析心跳呼吸骤停后心肺复苏过程中徒手胸外按压及机械胸外按压的效果对比。

1资料及一般方法

1.1资料

取2017年1月20日至2018年6月10日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70例),均行心肺复苏处理,均分为两组(动态随机法)。

对照组:年龄平均(41.22±3.97)岁,最大70岁,最小28岁,男女比20:15(共35例);其中,6例为电击伤,10例为重型颅脑外伤,8例为胸部外伤,11例为有机磷农药中毒。

观察组:年龄平均(39.79±3.55)岁,最大68岁,最小26岁,男女比22:13(共35例);其中,8例为电击伤,8例为重型颅脑外伤,10例为胸部外伤,9例为有机磷农药中毒。

在上述各项资料比对方面,两者差别微弱,P>0.05。

1.2一般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予以辅助呼吸,行气管插管、推注肾上腺素等操作,加强心电监护。

对照组予以徒手胸外按压,严格遵急救指南完成胸外按压操作,确保胸骨下陷超过五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超过一百次,两人交替进行,每两分钟换位操作,保持持续按压,中断时间不得超过五秒,直至自主循环恢复。

观察组采取机械胸外按压,先予以徒手胸外按压,同时立即正确安装心肺复苏装置,急救物品准备完毕后,根据胸廓前后径对按压深度进行调节,以每分钟100次为按压频率参数,1:1为按压与释放比例,5:1为按压与正压通气比,95%为氧浓度,600ml为潮气量,其他操作同对照组。

1.3实验指标

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值、收缩压、复苏成功情况及复苏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血气分析值、复苏时间、收缩压),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复苏成功率),SPSS21.00软件分析数据,两者P<0.05即为对比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气分析及收缩压情况对比

在收缩压方面,观察组数据为(87.90±4.24)mmHg,对照组指标为(69.03±5.10)mmHg,两组相比,观察组数据更高,P<0.05。

两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下表(表1)。

表1:对比2组血气分析指标(n,%)

3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尽快挽救患者生命,而操作成功的关键在于胸外按压,并持续保持足够偶的幅度及频率,确保每次按压操作后胸廓回弹,减少过度通气、按压中断。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利于血液流通至心肺等重要脏器,维持脏器有效灌注,促使自主循环尽快恢复,减少脏器功能损害,而如何维持有效持久的按压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临床以往以徒手按压为主,其难以保持按压的有效性、持久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自动胸外按压装置应用越来越广泛,此技术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可提供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徒手胸外按压

参考文献:

[1]李素彦,张立涛,齐惠军,等.机械胸外按压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作用观察[J].中国医药,2014,9(3):322-324.

[2]孙立群,孙伏喜,周游,等.微型胸外按压机对院内心肺复苏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3):3880-3883.

[3]唐从耀,黄欣,张晓瑜,等.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2):2000-2001.

[4]郭玉刚,汪洋.早期应用胸外按压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3):88-88.

[5]韩彩红.LUCAS~(TM)系统胸外按压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0):119-120.

[6]刘旭波,王君,郭婷.体外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抢救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24):3061-3062.

[7]李研.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骤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

论文作者:李佳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8

标签:;  ;  ;  ;  ;  ;  ;  ;  

徒手胸外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这两种不同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李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