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分析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分析

叶茂[1]2004年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分析》文中提出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多年以来,城市污水回用一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成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战略性对策。在污水回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应用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以大肠菌和病毒为病原微生物指标,对典型城市污水及常用处理工艺再生水中大肠菌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对常用再生处理工艺和氯消毒、臭氧消毒去除大肠菌和病毒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多次监测分析表明,城市污水和再生水中大肠菌数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参考我国现有回用标准和不同回用途径用水水质标准,对处理水中大肠菌符合水质标准的保障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二级处理出水直接回用大肠菌指标完全不符合要求;经过常规深度处理后的出水,回用于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安全保障率可达到75.03%,超标的风险较小;回用于城市杂用建筑施工时的安全保障率为23.80%,卫生安全性差;而经臭氧消毒和氯消毒处理后可以有效灭活污水中的大肠菌,回用安全保障率可达100%。 采用柯萨奇(B3)病毒作为病毒示踪剂,以TCID_(50)为检测指标,对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和氯消毒、臭氧消毒以及超滤试验对病毒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消毒去除病毒效果显着,当臭氧浓度为2.1mg/L,接触时间15min时,对柯萨奇病毒去除率约为4log;截留分子量为30000Dalton的超滤膜对柯萨奇病毒去除率为2.33log;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对柯萨奇病毒的去除率为2log左右;而氯消毒在余氯为1~6mg/L,pH分别为6和7.5,接触时间为20min条件下,对柯萨奇病毒基本没有去除。以USEPA对饮用水处理工艺对病毒所要求的4log的去除效果作为参照,臭氧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污水中病毒,再生回用安全性较高。虽然氯消毒可以有效灭活污水中的大肠菌,但其对病毒的去除效果较差,不能保证回用水的安全。 通过对再生处理工艺去除大肠菌和病毒的试验比较以及再生回用风险分析得出,再生回用水中大肠菌符合标准,尚不能作为病毒、寄生虫已经去除的依据,必须选择有效的消毒处理单元,才能建立一套安全的再生回用水处理工艺,保证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卫生安全。

仇付国[2]2004年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再生利用研究”的专题之一,针对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化学污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风险问题,根据我国城市污水及再生水的水质特性开展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对典型城市污水及再生水中污染物质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考察;结合各种再利用方式,分析了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在吸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主要污染物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化学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通过生物示踪剂试验等先进手法评价了各种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果。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典型的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水和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超滤叁种再生处理工艺出水中的化学污染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浓度进行了检测分析,根据大量的检测数据对各种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行深入考察,通过非参数假设检验分析,发现二级处理水和再生水中所有污染物的浓度都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从而可用对数正态分布对污染物浓度的出现频率进行量化描述,为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根据污水再生回用途径的用水要求和回用水质标准,运用累积概率分析方法,对再生水水质安全保证率进行了评价,二级处理水中化学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符合标准要求的概率较低,不能保证回用要求;经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和超滤工艺处理后再生水中化学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得到有效去除,保证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对于微生物指标,必须采用消毒处理工艺才能保证较高的安全保证率。 3.对污水中倍受关注的病原微生物,采用柯萨奇(B3)病毒作为生物示踪剂,以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TCID_(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_(50))为检测指标,对几种常用的污水再生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氯消毒对病毒去除效果较差,混凝沉淀过滤和超滤工艺对病毒的去除率约为2log,臭氧消毒可以有效的灭活污水中的病原菌和病毒,对病毒去除率可达4log左右,常规处理和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氧消毒联用对病毒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一6109,能够充分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有效控制病原体造成的健康风险。对病原菌去除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消毒、氯消毒和超滤处理对污水中大肠菌可以完全去除;混凝沉淀过滤对大肠菌的去除率在3109左右。常用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效果往往低于对大肠菌的去除效果,且病毒对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的耐受性比大肠菌更强。 4.考虑我国污水回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叁种常用污水回用途径:城市绿化(包括公园绿化、道路浇洒等)、农田灌溉(包括浇灌蔬菜、水果等)和景观娱乐(包括游泳等全身接触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确定了不同回用用途的再生水暴露途径和暴露量,作为污水再生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叁种回用用途人体对再生水的暴露次数和每次的暴露量分别确定为每周两次,每次In1L;每天一次,每次IOmL和每年40次,每次100mL(只考虑夏季)。 5.根据毒理学、流行病学资料确立的化学污染物的致癌强度系数和参考剂量,建立了化学物质风险评价的计算模型,运用Monte一Carfo方法,对不同回用途径的再生水造成的致癌风险和躯体毒害风险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二级处理水直接回用于城市绿化、农业灌溉、景观娱乐用途的叁种暴露条件下造成的致癌年风险的范围在10一气10一s/a之间,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砂)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年风险水平5.0x10一5/a,说明污水再生利用造成的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非致癌化学污染物造成的躯体毒害效应的年风险范围在10一1气10、之间,远小于国际上公认的可忽略风险水平10一气10-v/a,说明污水再生利用对人体健康的非致癌危害效应是可以忽略的。 6.根据污水中粪大肠菌检测结果及其浓度分布函数,借鉴病毒与粪大肠菌的比值为1:105的研究成果,将污水中所有的病毒当作强感染性的轮状病毒并采用其p一Pofsson剂量反应关系式,建立了污水再生回用病原微生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运用Monte一Carlo模拟方法对病原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中的五种不确定性因素粪大肠菌的浓度、再生回用工艺对病毒的去除率、粪大肠菌和病毒之间的比例、年暴露次数和每次的暴露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发现病毒去除率对风险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粪大肠菌的数量,去除率影响是后叁种影响因素的10一25倍,粪大肠菌的影响是后叁种因素的3一8倍,而粪大肠菌和病毒之间比例关系、人体对再生水的暴露次数和暴露量对风险值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小,本论文中粪大肠菌浓度是实际检测数据,病毒的去除率也是试验实测数据,而粪大肠菌和病毒之间的比例关系、暴露量和暴露次数对风险值的影响很小,因此本研究进行的风险计算分析是可行的。运用概率数值分析方法,以10-2、10-5、1 04作为病原体感染可接受年风险,对保证回用水安全所要求的病毒去除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再生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城 摘要市绿化,病毒

刘言正[3]2012年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在污水再生回用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由于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双重压力,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回用过程中再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中应用较多的是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例如采用Monte-Carlo方法)来计算出健康风险的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得到不同污染因子导致疾病发生的概率。但是疾病发生的概率不能反映疾病所致的伤残程度和持续时间,也不能反映疾病导致死亡对生产力的影响。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合作进行全球疾病负担的研究时,采用了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做为量化疾病负担的新指标。DALY既考虑了由于早逝而引起的疾病负担又考虑了由于失能而引起的疾病负担,以年作为其单位,从而使致命和非致命健康结局在同一尺度下比较其严重性。本文将DALY应用于污水再生回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评价,研究DALY在污水再生回用健康风险评价中应用的方法,并以西安市污水再生回用为案例研究污水再生回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最终以疾病负担的指标进行量化。经过对西安市污水再生回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评价分析,建立了DALY应用于污水再生回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西安市再生水中几种主要的污染因子对人体造成的疾病负担进行对比分析,导致疾病负担较大污染物的为病原微生物中的轮状病毒和甲肝病毒、致癌化学物质中的Cd,其可导致的疾病负担分别为0.86DALY/万人、0.38DALY/万人、0.34DALY/万人,相比于其他疾病造成的负担,污水再生回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疾病负担很小。

吴涛[4]2007年在《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城市二级出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西安市对辖区内的河道、湖泊进行了整治和恢复工作。由于西安是一个水资源较短缺的城市,所以整治和恢复河道、湖泊所需景观水的问题急需解决。将污水作为一种资源再生后加以利用,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目的在于增加可供水量、抵抗干旱,增加供水可靠性,保护受纳水体,改善公共卫生条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作为城市资源再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开展。本研究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该中心二级出水水质较稳定,污染物浓度低,接近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针对该污水中心二级出水的水质特点,结合再生水处理工艺现状,本研究决定采用混凝-超滤工艺,探讨其深度处理二级出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可行性。采用混凝沉淀作为预处理可以初步去除二级出水的杂质,对浊度有较好的去除作用。本研究通过单级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混凝工艺的操作条件与参数为:931投加量30mg/L,PAM1mg/L,快速搅拌强度400r·min~(-1),搅拌时间5min,慢速搅拌60 r·min~(-1),搅拌时间30s,沉淀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浊度可由10NTU左右降至3NTU以下;但混凝-超滤工艺对氨氮处理效果不佳,本研究选择NaClO氧化法对氨氮进行处理,其组合条件为:10%(体积比)NaClO投加量28 ml/L,pH6.0,反应时间20min,结果表明,出水氨氮的去除率达80%以上,浓度可由15 mg/L降至3 mg/L以下,还可使总氮浓度降至10mg/L左右;出水总磷、浊度、COD分别降至0.4mg/L、0.2NTU、36mg/L以下;总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均达到3.7log以上,出水中的总大肠杆菌数和粪大肠杆菌数分别低于130 MPN/L和80MPN/L。经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后的水质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本研究通过非参数假设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二级处理水中粪大肠杆菌的浓度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城市污水中粪大肠菌和病毒数量之间存在比值约为10~5:1的比例关系,依据该比例关系计算得到病毒数量,并将所有的病毒作为轮状病毒一种病毒对待,采用概率统计数值计算方法对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对二级出水中的病毒不经过处理或去除率低的情况下回用,再生水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比较高,只有在去除率达到60%以上,才能保证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卫生安全。综上所述,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回用于景观水体工艺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是一种具有综合效益的污水资源化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李冠清, 程荣, 程灿, 郑祥[5]2013年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及其控制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作为一项环境友好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但污水中含有的致病性强、易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会给公共健康带来巨大风险及威胁。传统消毒技术主要通过物理媒介(如膜技术)或化学药剂(如投加液氯)来实现水和病原体的分离或灭活病原体的目的,应用过程中在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局限。不同技术的耦合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充分发挥各技术的优势,提高处理效率,节约药剂。Fenton法、超声、电化学、高价铁等新技术的研究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马传苹[6]2007年在《污水再生利用的健康风险分析》文中提出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解决我国水污染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多年以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随着污水再生利用量的增加,再生水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应用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邯郸东污水厂中的常规污染物质、病原微生物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为研究对象,对该污水厂二级出水、MCM、MCM-UF、MCM-NF和MCM-RO四种常用的污水再生回用膜处理工艺的出水进行了检测分析。根据大量的检测数据对各种污染物的分布规律进行深入考察,非参数假设检验分析表明,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和再生水中常规污染物质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以我国现有的污水再生利用水质标准为参照,对二级出水和四种工艺出水中的常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符合标准的安全保障率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二级出水和MCM出水回用于城市杂用、工业回用和农田灌溉时其常规污染物的安全保障率较高,回用于景观娱乐和地下水回灌时常规污染物的安全保障率低。MCM-UF出水回用于城市杂用、工业回用、农田灌溉和地下水回灌时其常规污染物的安全保障率均较高。二级出水、MCM出水和MCM-UF出水回用于各种用途时都不能保证其病原微生物的安全性。MCM-NF工艺出水和MCM-RO工艺出水回用于城市杂用、工业回用、农田灌溉、地下水回灌和景观娱乐时其常规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安全保障率较高。考虑我国污水回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叁种常用的污水回用途径:城市绿化(包括公园绿化、道路浇洒等)、农田灌溉(包括浇灌蔬菜、水果等)和景观娱乐(包括游泳等全身接触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确定了不同回用用途的再生水暴露途径和暴露量,作为污水再生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叁种回用途径人体对再生水的暴露次数和每次的暴露量分别确定为每周两次,每次1mL;每天一次,每次10mL和每年40次,每次100mL(只考虑夏季)。运用Monte-Carlo方法,对不同回用途径的再生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造成的风险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二级处理水直接回用于城市绿化、农业灌溉、景观娱乐用途的叁种暴露条件下造成风险的范围在10~(-13)~10~(-11)/a之间,风险值均小于国际上公认的可忽略风险水平10~(-7)~10~(-8)/a,说明再生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可以忽略的。

高婷婷[7]2018年在《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污水再生回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城市污水经处理后被广泛回用于工业、农业、市政、景观娱乐等多个途径。然而,再生水中存在各种污染物质,其中,种类繁多且危害显着的致病微生物是限制污水再生回用的关键因素。为确保污水回用的安全性,需对再生水中典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危害进行量化评估。传统危害评价方法是通过:危害识别、暴露分析、剂量-响应分析和风险评定四个典型步骤,对典型病原体引起的危害发生概率进行定量估计,并以此为依据,对污水再生回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然而,危害发生概率并不能说明病原体造成的健康损伤及其严重程度,更不能定量描述其对人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活动等其他方面造成的综合影响。因此,需在传统风险概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其他健康评价指标,对典型环境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危害进行延伸评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用于量化疾病负担的健康评价指标,该指标可对疾病爆发后,特定健康结局包括:伤残和死亡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进行量化估计。由于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暴露同样可导致患病结局,因此,DALY亦可用于环境病原微生物疾病负担的量化评估,所得结果不仅可确定关键危害因子与危害传播途径,还可对水环境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在对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及疾病负担定量方法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针对污水再生回用过程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健康危害,提出基于伤残调整寿命年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同时,针对疾病负担量化过程中患病率数据的缺失,进一步提出可用于DALY量化的患病率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患病率量化与疾病负担分析方法用于实际污水回用案例中的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健康危害效应的定量评估。主要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如下:(1)水媒性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水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原虫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与人体暴露接触可引起水传播疾病,即水媒性感染疾病的爆发流行。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暴露量可根据病原体暴露浓度检测结果与不同途径下对病原载体的摄入体积调查结果的乘积来进行估算。病原体引起的感染风险可采用指数模型或Beta-Poisson模型进行估计,模型参数可根据实验数据或疾病爆发数据拟合结果来确定。感染后的患病风险可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人体/动物实验分析和模型计算法进行估计,其中,结果可靠且应用广泛的是模型计算法。水环境中的典型病原微生物的疾病负担计算通常忽略相对罕见的死亡结局,仅考虑患病结局下的健康寿命损失,因此,疾病负担可表示为患病率、伤残权重与疾病持续时间的乘积。根据WHO规定的可接受疾病负担标准值10~-66 DALYs/人/年,将疾病负担计算结果与该标准值进行比较,即可对水环境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2)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患病率计算方法研究。与污水再生回用密切相关且研究相对较充分的几种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肠道病毒。其中,伤寒沙门氏菌可引起伤寒,志贺氏菌感染可引起细菌性痢疾,肠道病毒感染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典型污水回用途径包括:农田灌溉、城市绿化、景观娱乐和市政杂用,主要接触方式为:呼吸吸入。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或参考相关暴露标准,并采用针对呼吸吸入途径的暴露量计算公式,本研究对不同回用途径下病原微生物的暴露量计算方法进行讨论。根据已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量化计算模型及其参数值,本研究对再生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风险量化评估方法进行论述。通过对疾病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提出并构建基于暴露量的患病率量化计算模型,并根据所获得的人体实验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再生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模型参数值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根据DALY计算方法及其疾病参数值,对再生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负担量化方法进行论述。本研究所提出的肠道感染疾病患病率量化计算方法将感染风险评估结果进一步延伸到以肠道感染疾病为观测结局的患病风险,进而实现从病原体暴露数据到疾病负担量化数据的成功转化。(3)实际污水再生回用案例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参考以往研究数据,对二级出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肠道病毒的暴露浓度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二级出水中,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肠道病毒的暴露浓度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50%累计概率浓度均值分别为:3.1×10~2 copies/L,1×10~2 copies/L和1.4 copies/L。西安市污水主要回用途径包括:城市绿化和道路降尘,主要接触途径为:呼吸吸入。通过暴露量计算、患病率分析与DALY计算,本研究对西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直接回用的疾病负担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二级出水中伤寒沙门氏菌和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负担均在WHO规定的可接受疾病负担范围内,但志贺氏菌的疾病负担较WHO标准略高,因此,二级出水直接回用存在健康隐患,需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据估计,在90%~99%安全性水平下,对二级出水中典型肠道病原菌的log去除率需求为3~4-log,而对典型肠道病毒的log去除率需求为5~8-log。另外,对二级出水经不同膜分离工艺处理后回用的疾病负担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超滤、纳滤、反渗透出水中,典型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负担均在WHO规定的可接受范围内,但微滤出水中典型致病菌引起的疾病负担较WHO标准略高,因此,微滤出水回用仍存在健康隐患,需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据估计,在90%~99%安全性水平下,对微滤出水中典型肠道病原菌的log去除率需求为3~4-log,而对典型肠道病毒的log去除率需求为3~5-log。(4)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论述。以往疾病负担研究主要应用于世界各国疾病负担统计计算、区域疾病负担顺位计算、以及指定病种疾病负担的追踪评估等。由于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暴露亦可引起疾病负担,因此,近年来DALY还被应用于水环境领域健康安全评价。该方法是以水环境中典型病原微生物的暴露为出发点,通过暴露量计算与患病率分析,将病原微生物的暴露数据转化为可用于疾病负担量化的疾病输入数据,并通过DALY计算,对指定环境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负担进行量化评估。相比传统风险分析结果,疾病负担评估是对传统风险概率分析的深化与扩展,以健康损失为落脚点对水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其结论更可靠且论据更充分。在未来针对环境领域的疾病负担研究工作中,DALY还可用于其他环境领域,如大气、土壤,以及其他环境污染物,如化学有害物质的健康危害定量评估。根据疾病负担评估结果,通过针对危害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可进一步计算不同健康危害干预措施实施条件下,避免一例疾病负担所需的经济成本,通过比较即可确定最优资源配置方案,以此为基础为环境危害管理提供科学有意义的指导。

曲久辉, 赵进才, 任南琪, 张学洪, 胡洪营[8]2017年在《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研究工作的深入分析,阐明了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研究所呈现的"机制微观化"、"过程安全化"、"技术集成化"和"系统生态化"等基本特征,总结出污染物的去除与转化、化学物质能源化以及再生水循环过程的生态风险控制等在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了为促进我国城市水系统可持续发展而应重点开展的4个研究方向:(1)污水再生及循环的物质转化与能源转换机制;(2)再生水生态储存与多尺度循环利用原理;(3)城市水系统水质安全评价与生态风险控制方法;(4)基于"再生水+"的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理论。

胡洪营, 吴乾元, 黄晶晶, 赵欣[9]2010年在《国家“水专项”研究课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与技术需求》文中提出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是如何保障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本文围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所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系统分析了污水再生利用各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针对现有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保障再生水水质安全的技术需求。提出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微量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和氮磷等风险因子的高效深度去除技术,再生水输配储存过程中水质劣化机理与控制技术,再生水利用过程中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是今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领域的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

王晨晨[10]2010年在《再生水中化学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再生水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回用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保证再生水的安全回用和规模应用的顺利实施,迫切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再生水风险评价的模型体系,综合评价再生水回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风险,以为再生水的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本文首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5种常规水质指标和9种重金属指标,对天津市A再生水厂的再生水进行了检测,并对各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数正态分布检验,然后根据检验得出的分布函数进行了再生水水质保证率的计算,结果表明有部分常规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超标风险。根据数据检验得出的各重金属含量的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结合其危害毒性参数及暴露参数,针对园林绿化、城市绿化、道路喷洒、建筑中水等再生水回用途径的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对其分别进行了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再生水在各回用途径下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水平以内,但未达到可忽略水平,非致癌风险达到可忽略水平;各重金属在总致癌风险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Cr>As>Ni,其中Cr占99.72%;各重金属在总非致癌风险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As>Cr>Mn>Cu>Ni>Zn,其中As占79.92%;在再生水的各回用途径中,园林绿化、城市绿化以及道路喷洒工人在职业暴露下的风险较大,而园林绿化、城市绿化、道路喷洒的非职业暴露以及建筑中水引起的风险相对很小。

参考文献:

[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分析[D]. 叶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健康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 仇付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3].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在污水再生回用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刘言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4]. 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城市二级出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研究[D]. 吴涛. 长安大学. 2007

[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及其控制技术[C]. 李冠清, 程荣, 程灿, 郑祥. 2013北京国际环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6]. 污水再生利用的健康风险分析[D]. 马传苹. 天津大学. 2007

[7]. 再生水回用的肠道感染疾病负担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 高婷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8]. 城市污水再生与循环利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J]. 曲久辉, 赵进才, 任南琪, 张学洪, 胡洪营. 中国基础科学. 2017

[9]. 国家“水专项”研究课题——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与技术需求[J]. 胡洪营, 吴乾元, 黄晶晶, 赵欣. 建设科技. 2010

[10]. 再生水中化学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 王晨晨. 天津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病原微生物风险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