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我国索引编制与出版的现状与发展构想_文化论文

15年来我国索引编制出版状况和发展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索引论文,年来论文,状况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There had been 153 volumes of index books publishedin China during the years 1977-1992,most of which wer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From now on,index compil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untry's actual need and the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ethods should be a dopted t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ex.6 tabs.

SUBJECT TERMSIndex compilation-Present situation-China Ind ex work-Developments

CLASS NUMBER G257.5

1 出版概况

索引的编制是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根据社会生产和文明进步的实际需要,索引工作者确立选题,并从实用的角度斟酌其编纂形式和标引方法。索引著述的多寡和编纂水平的高低是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寒暑表。

1.1 15年来,我国索引编撰工作逐步得到发展,虽然与社会文化科学事业发展不尽协调,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但总的趋势是可喜的。根据1977~1987年度的《全国总书目》和1988~1992年度的《全国新书目》公开报道的情况统计,共出版索引著作153种,每年平均编制出版10多种(见表1)。

表1 1977~1991年索引出版统计

年度 19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数量

346 15 3

13 15 8

11 30 15 9

4

9

8

1.2 153种索引专著数量太少,不可与这期间各类图书出版的数量相比,而且索引编制工作的发展势头也远不如一般图书(见表2)。这表明虽有许多应该深度揭示的文献但却没有给广大读者(用户)提供检索工具。这势必要影响文献的社会效益。读者查找文献浪费掉时间,文献没被社会及时利用,都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表2 1977~1987年出版图书和索引比较单位:种

注:“各类图书”不包括图片、画页、连环画、少儿读物、技术标准和规程等。

1.3 在出版的153种索引著作中,影印和再版的有24种,占15.68%。新编索引著作只有129种,占84.43%。揭示新文献,标引新出版的图书资料占主流。

1.4 索引编制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类别倒很全面,几乎占了各个大类(见表3),但各类间数量悬殊很大。尤其是自然科学中的应用技术部分偏少,许多学科竟是空白。

表3 各学科索引数量单位:种

1.5 从编排形式看,这些索引专著中篇目索引占相当数量,达40%,字句、章句索引占18.8%,主题索引只占1.3%。从揭示文献内容看,专题索引占41%,专书索引占16.9%,人名和人物纪传资料占27.3%,地名资料占3.3%,引文和注释索引占4.5%(见表4)。

表4 索引编排形式数量比较

单位:种

项目 篇目 主题 专题 字词章 专书 人名传记 地句资 引文注 合计

索引 索引 索引 索引索引 资料索引 料索引 释索引

数量 62 2 6329 26 42

5 7

153

注:从形式上区别,一种索引可属不同类型,按类型统计。

1.6 文学类、历史类图书是索引编纂的热点,在153种索引中占53%。其中文学类30部,占19.6%,历史类52部,占34%,而且类型较全(见表5、表6),反映了我国文史研究的深入。

表5 文学类索引专著情况单位:种

表6 历史类索引专著情况单位:种

1.7 以文献中论述的某一或某些主题进行标引编制的索引只有2种,占1.3%。

1.8 将一种文献中所论述的主题或某些有关资料标引并附录于文献之后的书后索引,仅限于百科全书、字词典等检索工具的编纂,一般文献几乎没有。

2 选题偏向

索引的选题、编纂形式和标引方法等的确定并非只受民族习惯的影响。它还受着文化教育、科学发展、技术普及与应用程度等因素的制约。文化教育的提高,科学的深入发展,应用技术的普及,都需要索引的编纂全面化,揭示深入化,标引方式多样化。我国的索引工作还处在起步状态,总的看来还很不成熟,存在着几种偏向。

2.1 多取材于古籍,少现当代文献的挖掘与揭示。我国索引编制选材于古代典籍是一个传统。三四十年代,哈佛燕京学社、中法汉学研究所和一些学者专家编纂出版了一大批古籍索引,是我国索引编制史上最辉煌时期,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研究、继承和传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直影响到今天。近15年出版印行的153种索引专著中,选材于古籍的有87种,占总数的56.9%,而选题于现当代文献的不足半。发掘民族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研究前人著述是不可缺少的,但更应着眼于今人的研究成果。科学是发展着的,若拘泥于古人,轻视今人之研究,科学就会裹足不前。古籍是研究的基础,今人的成就恰恰是了解古人著述的钥匙和指南。好在这种局面正在扭转,在古籍的87种索引中有24种为影印和再版的,即非近15年的新作。这样算来,有63种是新近出版的,占新出版索引129种的48.8%。这意味着有51.2%的索引是为今人各学科研究编纂的。

2.2 偏重文学历史类,对科学技术类重视不够。文史类所覆盖的基本学科类分单位,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三版)》基本类目计算90个,占全部基本学科类分单位1300个的6.9%。而自然科学中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及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大类所包括的基本学科类分单位有741个,占57%,可是在153种索引著作中只有16种,占10%。这表明在98%的自然科学各学科中,15年来没有人编纂过索引。

从另方面来看,文史图书的出版数量在我国图书出版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比如1981~1985年间共出版图书(不含图片、画页、连环画、少儿读物、技术标准和规程等)88890种,其中文学、历史类图书有23639种,占26.6%。这样比起来文学历史类索引的编制也不算多,而是太少了。

2.3 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类的索引占相当比重,自然科学的专业索引少。在文献检索中,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的查找占有相当高的频率,应当将含有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的文献给予充分的揭示和标引。15年来,出版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索引42种(其中9种为重印书),实在不多,可是在出版的153种索引中,却占27.5%,这个比例很大。相应地,自然科学中的专业索引编纂就少得可怜,仅有9个专题12种,占7.8%。就是在42种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取材于文学历史文献的也占93%,综合类占5%,自然科学部分只占2%。

2.4 篇目索引仍是传统的选题,主题索引和关键词索引少。查找文献大都从篇目查起,这是文献检索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最原始的检索方式。153种索引中有62种是篇目索引就说明篇目索引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我国文献检索科学发展的程度。主题索引15年间只出版过2种,关键词索引则为零。

2.5 多群书索引,少专书和书后索引。在我国出版的各种索引专著中选取一个专题来揭示多种文献所包含的内容占相当比重。因为这种方式所收取文献覆盖面广,资料全面,利用率高,而且编纂也灵活。专题可以以篇目为检索点,也可以以人名、地名或学科范畴为检索方向。索引中所含文献越多,使用价值就越大。153种索引中,仅揭示多书(篇)篇目文献有62种,占41%。而为一种书做索引,从某一方揭示某种文献内所含有的资料,在我国也不少。早在三四十年代就编纂出版了一批,近15年编纂出版的也有30多种,为深入揭示某一种文献和为读者检索某一文献的某些检索点提供了极大方便。这是索引编制工作深入发展的标志。在追求信息传递和利用速度的今天,专题索引更能体现时代特点,便于文献社会效益的发挥。作为揭示报道文献内容最便捷、又省工省时的书后索引尚未引起重视,除字词典、年鉴、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和资料性的大套丛书书后附有索引外,学术著作、教材、普及性读物等,出版单位都不予以标引。这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麻烦。

3 囿于传统

索引学源于目录学。我国目录学历史悠久,从汉刘向校群书著《别录》开始,二千年来,学者们发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麇集篇目序列成章。对文献的篇名、作者、版本流传情况特别重视,形成了我们民族使用文献的传统与习惯。这个传统与习惯对索引发展来说,既有导向性——指导我们按照民族特色发展索引事业,又有束缚性——索引编制方法难以进步,文献不能得到充分揭示。我们不能盲目地囿于传统,要从理论上乃至方法上研究探讨,革故鼎新。

3.1 索引编制理论在我国研究不够。15年来,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索引理论著作仅有一部(傅兰生著《主题标引与索引技术》,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介绍国外先进索引理论的著作也少,15年只翻译出版过两部(〈美〉博科、贝尼埃合著《索引的概念与方法》,王知津等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出版;日本索引家协会编《索引编制手册》,赖茂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理论研究的不足必然影响索引事业的发展。翻译出版的这两部索引理论著作系统地论述了索引的形成、编制原理和方法,是质量较高的入门书。介绍索引使用方法的著作也仅有一部(彭海卿著《〈世界专利索引〉查阅法》,天津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

3.2 索引编制的观念陈旧,仍滞留于三四十年代编制水平上,主要为学者研究文史资料提供检索工具,没有开发和挖掘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献,为科学研究和提高工农业生产技术提供检索途径。在标引程度和编排方法上都没有多大发展。

3.3 墨守民族使用习惯,排检方式老化、单调,多限于以篇目、人名人物资料、地名、古籍中的字词句等为标目编排。揭示文献的先进方法,如主题标引、关键词标引等没有得到使用。我国集众多学者之力编写的《汉语主题词表》在标引文献时却很少有人用。这里就含有使用习惯造成的惰性。

3.4 文献标引手段落后。仅凭人工用眼、手和卡片来操作,不但劳动量大,编制速度慢,而且常出现漏收、误标现象。文献标引程度低,揭示不深,影响读者(用户)的利用。

4 缘由浅析

索引事业在我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5个。

4.1 文献利用率低,社会使用层次不高。能靠索引检索文献的,多是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文化界的研究人员以及少数高层次读者。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远离索引,索引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重视,社会自然不会关注索引事业。这是受文化教育发展程度所制约着的。

4.2 读者(用户)检索能力差,文献检索知识教育不够。虽然早在1984年原教育部就发过文件要求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教育课,但真正把这门课开好的为数不多,在大学里读者不会使用索引和利用索引困难者不占少数。许多人很累地一页一页地翻找资料,也不曾想到查索引。

4.3 索引著作出版少,出版单位不愿承接是个重要原因。索引著作发行量小,赚钱少,对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出版社来说,出版索引肯定不会盈利,因此愿出版者几乎没有。

4.4 索引编纂繁琐,我国目前仍以手工编制为主,劳动量大,编纂出版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其学术性又难以得到社会认可,调动不起索引编制的积极性。

4.5 索引著作数量少,形式单调,与索引编纂人才匮乏和专业标引人员缺少分不开。目前,我国很难找到专门从事索引标引工作的职业。在各种专业教育中,开设过索引编制课程的几乎没有。索引事业发展前景令人忧虑。

5 发展构想

我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与依赖越来越强,对索引的需求必会变得迫切起来。我们应先动于需求之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和发展索引事业。但也不能期望过高,因为只有靠它对社会的作用赢得社会的认识和肯定。必须让它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产生效益。

5.1 索引必须为社会使用而编,根据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选题立项。

5.2 加深标引深度,灵活采用适宜文献揭示的形式与方法。突破传统束缚,深入挖掘文献内涵,展示文献可用点,多方面多角度地揭示文献。重视专书索引和随书索引的编制,为读者快捷、准确地利用文献提供方便。

5.3 建立两条索引编制体系。横的可由文献收藏单位组织编纂篇目类和专题性索引,发掘和揭示蕴藏在各种文献中的知识单位。纵的可由出版单位组织编写专书和随书类索引,用最简便的形式和准确的标引语言向读者(用户)揭示文献知识的查找点。

5.4 搞好索引编纂的现代化建设,开展计算机编制。发展多种载体的文献索引,使机器检索同人工检索在经济建设中都起重要作用。

5.5 加强索引理论的研究与探索,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索引事业的发展特点、编制规律和发展趋向等研究,保证索引的实用性。

5.6 建立一个基金机构,为索引事业的发展筹措资金。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保证,发展索引事业只能是句空话。

5.7 在中国索引学会的领导下,统筹协调索引的选题,根据国家发展需要确定范围,按文献适宜于社会需求程度来策划标引程度、排列方法以及体裁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编纂规划。

来稿时间:1994-06-27。

标签:;  ;  ;  

近15年来我国索引编制与出版的现状与发展构想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