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徐通

株洲市三医院外一科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研究对比微创内固定术在临床治疗中对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所具的效果及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7例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4例与实验组5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切开内固定治疗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术,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对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术,效果良好,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微创内固定术;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胫骨中下段骨折是骨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多在受到外力冲击或惯性力的作用下导致出现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情况,且该骨骼部位表面肌肉软组织附着较少,且一旦骨折则多为粉碎性骨折,且骨折后骨折部位骨骼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易增加表面附着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增加各类感染并发症风险。切开内固定治疗法是目前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率的治疗方法,对骨折部位具有较好的固定性,但治疗所需切口较大,出血较多,因而预后不良事件较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1]。因为,为研究对比微创内固定术在临床治疗中对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所具的效果及影响,故开展本次对比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7例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4例与实验组53例。常规组54例患者,男32例,女22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52±3.28)岁,其中外力冲击所致31例,惯性力所致23例;实验组53例患者,男30例,女23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0.49±4.12)岁,其中外力冲击所致28例,惯性力所致25例。对两者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前跟骨牵引治疗及常规手术室消毒、麻醉后接受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切开内固定治疗法,根据成像检测结果确定患者骨折位置,于胫骨外侧适宜手术治疗位置作切口,并将胫骨处软组织进行分层玻璃,直至暴露骨折处,其后将骨折处碎骨及部分软组织去除,在疏通骨折处骨髓腔后,在影像学检测辅助下进行骨骼复位,并使用钢板固定骨折端,待确认骨骼复位情况良好后,清创并逐层缝合切口处软组织。(2)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术,具体方法如下: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接受治疗,先于大腿处扎止血带,其后在成像检测手段辅助下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治疗,待确认复位对线结果良好后,根据患者骨折长度选取钢板,并根据患者胫骨生理弧度对钢板塑性。然后于患者脚踝内侧骨折远端处作一微创切口,切口需暴露患者骨膜,其后将塑性后的加压钢板插入切口中,并使用克氏针固定,其后取另一块同规模钢板作为参考,确定螺钉固定位置,其后在腿部相应位置处作微创切口,并置入固定螺钉,并使螺钉穿过插入的内置固定钢板钉于胫骨骨折端,实现固定。待确认固定效果良好后,予以创口置管引流术后,进行清创缝合并包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接受相同抗炎治疗,并定期进行清创换药及体征观测[2-3]。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治疗临床指标包括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创口规格及恢复时间;(2)疗效判定指标:显效:经治疗后患者骨折处愈合良好,下肢恢复正常运动功能,且无并发症出现;有效:经治疗后患者骨折处愈合良好,下肢运动功能获得有效改善,有轻度并发症出现;无效:经治疗后患者骨折处愈合较差,且下肢运动功能无改善。(3)术后恢复情况指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越低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指标对比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调查统计分析,常规组54例患者,显效5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51/54);常规组53例患者,显效5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1%(52/53)。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1.0005,P=0.317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经调查统计分析,常规组54例患者,术后感染4例,愈合延迟3例,总发生率为12.93%(7/54);常规组53例患者,术后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1.89%(1/53)。表明,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免疫机能及抗炎能力的消退,容易在治疗创口较大的切开内固定治疗后,发生术后并发症事件影响治疗预后[4],对此就需要对其采用微创内固定术疗法进行治疗,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预后。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且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相较于传统切开内固定治疗术,微创内固定治疗术所具有的治疗效果效果均较好,但切开内固定治疗手术创口较大,患者由于年龄特殊性,免疫能力较差,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相对较大。而微创内固定治疗所具有的治疗创口较小,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并且小创口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缩减治疗所需时间,实现有效治疗预后[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对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术,可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恢复时间,并具有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对该项手术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斌剑,牛荣.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效果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04):470-472.

[2]李浩威.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与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05):94-95+89.

[3]李维刚.用经皮微创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对比[J].双足与保健,2017,26(12):154-155.

[4]张峰炜,钟建华,王震.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应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09):2199-2201.

[5]任天赋.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0):43-45.

论文作者:徐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评价论文_徐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